不管什么病,它只是现象,而且它会不断变化,变好或变坏。人总是要生病的,不会生病的只有死人,活着就可能生病。我们要 星期日周刊记者:所以,糖尿病和肾结石都只是病名而已,只是生在不同的身体部位。 李辛:大家能不能想像,当一个原本正常的人,突然被指认为精神病,从此就麻烦了,他即使不是精神病也是精神病。五十年前,一个正常人,被打成右派,那很多人都会远远躲开你。这个叫什么呢?标签化。 这是我们成人世界的特点,喜欢贴一个标签,喘息性气管炎、SARS……当我们给它贴了某一个标签之后,就会设计出一套固定的方式去处理它,于是,原本可以变化流动的河流就被限制、冻结在这里了。 有人写了封邮件给我,一个小朋友,医院诊断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较少。家长问我:“李医生,你有什么中药可以升红细胞吗?” 我怎么回答呢?我告诉他要看孩子是什么样的体质。你要问到北京怎么走,对方一定先问你目前的方位,这是中医治疗的前提。 打个比方,假设十个人都是红细胞少,那么,脾胃不好的我调脾胃,脾胃好了,人体运转正常,红细胞就升了; 另一个人可能因为经期过长过多,我把她月经调整好了,红细胞数量就正常了;也可能是感冒一直没好透,我把他感冒治好了,人体运转正常了,不光红细胞升,原来白细胞高的也降了;还有可能是因为长期的过敏,身体有湿毒,体质上的问题,我只要把湿毒体质改变,身体运转顺畅了,红细胞就升高了,而且不光红细胞升高,所有的组织、器官、代谢,都会自动往好的方向发展。 中医不是只考虑处理“标”,中医是把视野扩大,找这个点和整体的关系,在控制“标”的同时,把体质调整好,让改善的体质来永久性地消除这个问题。这个叫以人为本。 把握体质。这是中医比较简单的整体观,不需要去分析细节,孩子到底缺不缺钙、缺不缺锌,他有没有对某种过敏源过敏,全分析完了也没用。比如缺钙,并不是每天补钙、吃牦牛骨髓粉,就有钙了,人体不是石膏模型,灌什么就能得什么。吃的是钙,吸不吸收不好说。把体质调好了,才能达到目的。直接去抓这个目的可能得不到你想要的结果,即使暂时得到,以后还要付出代价。 中医说的标和本,标是现象,物质层面;本呢,相对是能量和信息层面。当一家公司运营不好,没有钱发工资的时候,员工都走了,门口很脏,前台没人照应,洗手间也没人清洁,这时候你来下药整治,制定再多条例去管理也没有用。当没钱没能量的时候,各个层次都会出问题,如果资金到位,有能量正常运转了,每个部门都能发挥作用,这些问题自然就好了。 当一个人老是出现很多问题,而且不是单纯的问题,他同时有鼻子过敏、眼睛红肿、皮肤发炎瘙痒、大便不成形、咳嗽有痰,然后西医检查又有血液和免疫系统的问题,还伴有细菌感染……当这种涉及多层次、多部位问题的时候,是一个什么状态?是整个系统的问题,这时候更需要整体的调治,如果分开一个个治,那会导致整体失衡,陷入更大的混乱。 辨清体质的九字真言 如何辨清我们的体质?给大家一个简单好记的九字真言:有没有?通不通?定不定? 有没有,就是资源有没有? 通不通,就是渠道通不通? 定不定,就是精神定不定? 在中医看来,人体根据层次可以分成三个能量中心,最下面那圈我们称之为下焦,我们可以把下焦想像成一块电池板。你刚买的笔记本电脑,里面会有些电,开机就能运转,这个是下焦,人体深层部分来储存精气的。但你不能老用这块电板,得插上电,中间的圈是中焦,插电就是要吃东西。还有上焦,呼吸外来清气,接受中焦输布的水谷精微之气,再输送到全身。这个不光是上中下位置的划分,更应该看作外中内的划分(见上图)。 这么划分是为了帮助大家理解,但真实的人体实际没有这些划分,你可以把人体看作一个笼统没有区隔的能量空间。古人所谓:“一气流行,无所不至”。
李辛 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天津中医药大学心身医学硕士。师承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先生。现任上海自道精舍、上海熙和堂诊所、北京东文中医诊所顾问,瑞士自然疗法工作者协会(ASCASWISS)继续教育培训老师。多年中医临床与教学经验,立足传统经典,学习历代各家所长,取验于临床,并致力于提升临证能力的教学与中医常识的普及。近年来在国内外开展临床医师技能提升教育工作。与Dr.Clau-dine 合著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ck tothe sources for a ModernApproach》在瑞士出版。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上海新闻晨报。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传播中医养生知识,“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交流分享拍打拉筋请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