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前,台州温岭官方通报:1月1日凌晨,温岭市温峤镇茅洋村一村民家,疑似发生浴室燃气热水器一氧化碳中毒,导致一家6人死亡。
目前,事情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温岭官方也针对这起意外事故,专门邀请燃气专家,对一氧化碳中毒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科普——
CO
(一氧化碳)
编辑
可以有很多含义,可表示世界斯诺克中国公开赛的简称、域名以及常见的表示一氧化碳等等。其中,一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O,由一个氧原子与一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在通常状况下,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有毒的气体,具有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为l.25g/L,和空气密度(标准状况下1.g/L相差很小,这也是容易发生煤气中毒的因素之一。它为中性气体,难溶于水。
主要危害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故易于忽略而致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是因为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进而排挤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从而出现缺氧,这就是一氧中毒。常见于家庭居室通风差的情况下,煤炉产生的煤气或液化气管道漏气或工业生产煤气以及矿井中的一氧化碳吸入而致中毒。
一氧化碳的后遗症。
中、重度中毒病人有神经衰弱、震颤麻痹、偏瘫、偏盲、失语、吞咽困难、智力障碍、中毒性精神病或去大脑强直。部分患者可发生继发性脑病。
紧急处理1.将门窗打开,勿碰触室内家电,以防爆炸。2.将患者移到通风地,并松开衣服,保持仰卧姿势。
3.将患者头部后仰,使气道畅通。
4.患者如有呼吸,要以毛毯保温,迅速就医。
5.患者如无呼吸,要一面施行人工呼吸,一面呼叫救护车。
治疗方法一、轻度中毒。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视物模糊、耳鸣、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心动过速、短暂昏厥。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达10%-20%。
二、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口唇、指甲、皮肤粘膜出现樱桃红色,多汗,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心率加速,心律失常,烦躁,一时性感觉和运动分离(即尚有思维,但不能行动)。症状继续加重,可出现嗜睡、昏迷。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约在30%-40%。经及时抢救,可较快清醒,一般无并发症和后遗症。
三、重度中毒。患者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初期四肢肌张力增加,或有阵发性强直性痉挛;晚期肌张力显著降低,患者面色苍白或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经抢救存活者可有严重合并症及后遗症。
医护措施
改善组织缺氧,保护重要器官(1)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空气新鲜处,解开领扣,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冬季应注意保暖。
(2)吸氧:以加速碳氧血红蛋白的离解。有条件者行高压氧治疗,效果最佳。鼻导管吸氧的氧流量为8-10L/min。
(3)保护心脑等重要器官:可用细胞色素C30mg静脉滴注(用前做皮肤试验),或将三磷腺苷20mg、辅酶I(辅酶A)50U、普通胰岛素4U加入25%葡萄糖溶液ml中静脉滴注。
(4)有脑血管痉挛、震颤性麻痹者,可用阿托品或-2静脉注射。2、防治脑水肿应用高渗脱水剂,如20%甘露醇与高渗葡萄糖液交替静脉滴注、或并用利尿剂及地塞米松。脑水肿多出现在中毒后2-4h。
中毒后遗症一氧化碳中毒是冬季北方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凡含碳的所有物质,在燃烧不完全时,均可产生一氧化碳。空气中混有多量的一氧化碳(大于30mg/m)即可引起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临床以头痛乏力,口唇呈樱桃红,甚者出现昏迷为特征。
一氧化碳经呼吸道吸入后,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循环,立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气的能力。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约倍,而碳氧血红蛋白又比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慢约倍,而且碳氧血红蛋白的存在还抑制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阻抑氧的释放和传递,造成机体急性缺氧血症。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还能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二价铁相结合,直接抑制细胞内呼吸。
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为敏感,一氧化碳中毒后首先受累及。尤其是大脑皮层的白质和苍白球等最为严重。在病理上表现为脑血管先痉挛后扩张,通透性增加,出现脑水肿和不同程度的局灶性软化坏死,临床出现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危及生命。脑缺血和脑水肿可继发脑循环障碍,引起血栓形成或缺血性软化,或广泛的脱髓鞘病变,造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神经系统后遗症”,出现肢体瘫痪、震颤麻痹、周围神经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发作性头痛、精神障碍,甚至癫痫等。重度中毒者,其神经系统损害发病率几乎%。
内容来源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