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健康报》一文1指出:“现代慢病是起因于营养的代谢失衡,人工合成的化学药品,无法纠正这种失衡,它是身体的异物,于是肝脏要解毒、肾脏要排毒,再加上过敏,药物的毒副作用是必然产生,靠药物的生存是可怕的生存。”
近年来药害宣传铺天盖地,讲法日新月异:吃药时间越长,死得越早;糖尿病人是药品毒死的;吃降压药血压降了,死得更早;药害大于病害;吃药不如不吃药等等,造成病人拒服药、自行停药,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日益增多。正确认识药害,减少药害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药害大于病害确有循证医学证据
21世纪初,来自世界著名医学院的四位医学专家,其中三位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著了四本书,共识是“化学合成药完全不足以保护公众的健康”2,WHO宣布:“1/3的病人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药物中毒。”
瑞典一项人进行17年使用?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儿和利尿剂的降压研究,这些人血糖上升,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加,心脏病发作次数也明显增加,服降压药组的患者比没服降压药组的患者预后更差。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21个国家大规模的降压研究表明,两种降压药联用,患者却未获益3。
从年版到年版的《新编药物学》等很多的药物书籍都指出:“硝苯地平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对顽固性、重度高血压也有较好的疗效,对顽固充血性心力衰竭亦有良好效果,宜长期服用”。后研究显示,硝苯地平片可反复诱发交感兴奋,导致心率加快,反射性血压升高,明显减弱其降压效果,现已不主张使用短效硝苯地平作为降压药。《中国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指出:“慢性心力衰竭,短期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可导致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长期应用使心功能恶化,死亡危险增加。”4
随机对照研究安妥明(冠心宁)有降低血脂、预防心急梗死的作用,成为上世纪80年代治疗高血脂冠心病的主药,后研究证明:安妥明治疗组比对照组死亡率增加。原来认为很多治疗心律失调药,后被证明这些药物能致严重心率失调。原很多认为有效的药物,后经循证医学证明药害大于病害。
二、许多常用药已被证明是无效药。
用于颅脑的保护药,白蛋白、镁制剂,尼替地平等多种药,国外学者采用医学循证方法研究,未发现一种是有效的,且“多种颅脑神经保护药弊大于利”5。
百忧解、帕罗西汀、舍曲林、文拉法辛等现仍是最常用的抗抑郁药,但意大利精神病专家调查数百位抑郁症病人,不吃抗抑郁药与吃者效果十分接近,关键在于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适当运动。美国一康复中心,把抑郁症患者分为三组,第一组单纯锻炼,第二组锻炼加服药抗抑郁药,第三组单用抗抑郁药。早期第三组效果最好,10个月后,第一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其他组6。
门诊发热病人,70%为病毒感染引起,利巴韦林一直被认为对多种病毒有效,成了治疗病毒性发热、特别是呼吸道病毒发热的常规用药,但《中国国家处方集》中利巴韦林适应症:“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气管炎、肝功能代偿期的慢性丙型肝炎”,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儿童、成人再次感染少见,症状轻,不需要用药治疗。
呼吸道病毒感染,抗生素联合利巴韦林口服或静脉点滴,是超适应症的、无效的、有害的治疗方案,但几乎又是很多医生的常规治疗方案。
循证医学研究证实,很多药物是药害大于病害或是无效用药。
三、循证医学已证明:有些药可以减少疾病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一项多中心大规模,随访11年的研究发现,在糖化血红蛋白下降相似水平情况下,单用二甲双胍与磺脲类、胰岛素等传统降糖药相比,糖尿病相关终点发病率降低32%,心肌梗死发病率降低39%,全因死亡率下降36%7。英国卡迪大学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患者比无糖尿病的寿命更长,接受磺脲类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寿命明显低于接受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和无糖尿病的患者。比利时的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可缓解机体老化,延长寿命,可以抑制癌症和心脏病的发生,甚至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延缓衰老用药8。美国科学家认为:最好的抗衰老药就是二甲双胍,目前美国FDA已批准首例抗衰老药二甲双胍进入临床试验9。二甲双胍具有可靠的短期和长期降糖效果,并可显著降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的作用,不但不损伤心肝肾,而且对其有明显的保护作用10。
多国降压药临床试验汇总分析:降压药治疗高血压可使脑卒中相对危险减少42%,冠脉事件减少14%,总死亡率减少14%,并证明:氯沙坦±氢氯噻嗪、氨氯地平±培哚普利,减少心血管事件,明显优于阿替洛尔±双氢克尿噻11。一组例冠心病患者,服辛伐他汀平均5.4年,冠心病死亡相对危险减少42%,总死亡率减少30%12。
研究证实: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和?受体阻滞剂:琥珀酸美多洛尔可明显减少慢性心力衰竭的再住院率和总死亡率。
四、药害大于病害是过时的、片面的观点。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循证医学证明了部分药物“药害大于病害”,当时可能是正确的,后循证医学又证明部分药物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疾病或总死亡率,现今仍宣传“药害大于病害”就是过时的、片面的观点。
五、怎样减少药害
美国营养专家克林?坎贝尔说:“良好的膳食是我们对抗疾病的有力武器,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使糖尿病患者摆脱对降糖药物的依赖,逆转心脏病的发生、恶化,降低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营养素可以逆转化学药品的不良影响”<13>。
“食物是最好的药”“吃错食物疾病多,吃对食物是良药”,已是古今中外营养学家、医学家的共识。最新的“三高病防治指南”把食疗(MNT)和健康生活方式(TLC)作为首选的基础疗法,治疗一段时间不达标再加用药物。
MNT和TLC,可是许多糖尿病、心脑血管病不用药、少用药。
在MNT和TLC基础上,不用药、少用药,循证用药,遵循最新指南的合理用药,才是减少药害、提高疗效的有效措施。没有根据地拒服药、停药是产生严重后果的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
1×××走出医疗困境需更新医疗模式健康报.9.18.5
2汉松/译百年谎言北京大学出版社7.
3吕冬莲/译最佳营养指南北京集团出版公司北京出版社.48
4×××实用内科学12版页
5×××颅脑损伤少用无效药,健康报8.11.26
6柯林:多数抑郁症病人不必服药.中国保健食品.2.46~47
7×××探索心中的奥秘.健康报.5.7.8
8李昌祁.降糖药令人想不到的其他作用,糖尿病之友.8.48~49
9王善恩糖尿病年大事记.糖尿病之友.14~15
10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1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5.
12中国成人高血脂防治指南.人民出版社7
13张宇晖/译.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吉林文史出版社: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