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里能见到“二进宫”,“三进宫”的精神类疾病患者,因为精神类疾病的诱发因素很多,所以会出现病情多次复发的情况,每次疾病的复发都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也给以后的“治愈”带来很多困难,这些都是让精神类疾病患者和家属十分苦恼的事情。
精神疾病不同于普通的躯体疾病,出院意味着痊愈。 精神疾病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在医院复查、调药。病情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反复发作,这也导致了许多病人短时间内多次反复住院。出现复发现象,往往会使得以往的治疗有种“功亏一篑”的感觉,甚至会让患者彻底陷入绝望心理。 精神疾病复发的原因 周围环境的变化 病例1 患者甲言语夸大,情绪高涨,行为冲动,入院治疗好转后出院,出院后坚持服药,因多次饮酒再次出现发脾气、骂人、摔东西,酒醒后情绪依然不见好转,夜眠差,急躁,再次入院治疗。 病例2 患者乙情绪低落,有消极言语,消极行为,入院治疗好转后出院,出院后坚持服药,因工作上出现差错,压力大,再次出现焦虑,,自卑等消极情绪,认为自己什么都干不好,情绪低落,无原因哭泣,无法正常生活工作,再次入院。 对于“大病初愈”的患者来说,在愈后心里上回认为自己已经不用在担心这类疾病了,会在之后的生活中有“无所顾忌”的节奏。 这类不同于治疗期间的情志刺激,有些有好处,但有些也有坏处,一旦这期间的“度”把控不好,很容易就会造成患者因刺激再次复发疾病。 现代社会工作和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有很多疾病复发可能就是这些原因引起的,当他们疾病得到控制,重返社会时还是要面对这一切。 刚开始还能做到勇敢,但是时间长了,遇到的挫折越多会让患者难以招架,于是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自卑心理,出现抑郁情绪,导致疾病反复发作。 自知力不足和家属监管不到位 病例3 患者丙在家因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精神失常,表现胡言乱语,行为乱,接触交谈困难,生活难以自理,住院病情好转后出院。一星期后患者再次入院。家属诉:因平时工作繁忙,将患者关于家中,患者未能按时服药,再次沉迷于网络游戏,疾病复发。 精神病患者出院后需要监护人严格看管,尤其是一些儿童和青少年患者。 因为每名患者的自知力不同,精神疾病需要规律的作息和长期服药才能持久控制,有些患者没有服药依从性,生活自理能力很差,若在没有家属的长期陪伴与提醒,很容易忘记服药,生活上也会回到从前的状态,疾病复发就成为必然的事情。患者本身治疗依从性不足 病例4 患者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住院治愈后出院。出院后坚持服药一年,症状控制良好,无复发现象,患者自行停药,后逐渐出现自言自语,情绪不稳,幻听等症状,直至不能正常生活工作再次入院治疗。 抗精神病药有一些副作用,例如头晕,流涎,口渴,便秘等等,还有的有镇静催眠作用。这些作用和副作用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例如上班和上课时间会感到疲倦,发困,浑身无力,头晕等等。为了避免这些不良症状,经常会有患者擅自停掉或减掉一些药,最后精神症状渐渐出现,导致疾病复发。 还有一些患者对精神疾病的认知不对,总觉得吃了一段时间药症状控制住了,自己已经完全康复了,就无需再服药了。 这种想法是错的,在医院治疗期间的痊愈指的是“临床痊愈”,离完全痊愈还有很长的距离。就如同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出院也需要持续服降压药和降糖药一样,精神经病更是如此。气候、季节等外在因素影响。 对于精神类疾病,很多时候气候、季节也会成为复发的诱因之一。 这其中比较典型的当属抑郁症了——抑郁症在冬、夏季时节是比较高发的季节,这个时间段很多时候不论是高温炎热引发的患者燥郁心理,还是寒冷潮湿引发的患者情绪低迷的情况,都会成为复发的导火索。 如何防止疾病复发 1、严格遵医嘱服药 住院期间医护人员会对康复期患者及其家属要进行出院指导,告诫大家精神疾病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要严格的按照医生的医嘱按时服药,即便是减药、停药也要咨询医生后再执行。 2、保持良好的作息、饮食 出院之后要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和饮食,不能喝酒,良好的睡眠不但对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有好处,还可以防止疾病的复发。 3、多和家人、医生沟通 面对重大生活事件自己难以应对时要多和家人和医生沟通,适当的排解负面情绪,同时学会怎样去应对。 4、给予适当的监督和督促 对于自知力较差的患者,家属应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和服药情况,必要时给予监督和督促,确保患者出院后治疗的持续进行,这样不仅可以预防疾病的复发,还能节约治疗成本。猜你还想看;
超过6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都痊愈了,用了什么方法?
不好意思,诊断失误,你是焦虑症,不是抑郁症
4种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第1种效果最明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