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产后精神病 > 疾病知识

父母需要给孩子传导诚实的重要性,生活

文丨安小辰

满两岁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区别自己的物品,或别人的物品的能力。

孩子与成人有计划地偷东西卖钱的行盗目的不同,孩子偷东西多半是见到自己所想之物便信手窃取的一种单纯行为。

若不及时对孩子进行“不能拿别人东西”之类的教育,便会使之养成擅自挪用他人之物的不良习性,以致发展成偷盗行为。

尤其是有的孩子是在“有求必应”的环境中成长的,当所求之物不能立即得到手就受不了,便可能去商店直接偷取所想之物,或者偷家里的钱去购买。由此可见,“有求必应”不仅不能培养孩子的克制力,而且可能使孩子养成偷东西的恶习。

这里举出的B孩,为男孩儿,随兄弟三人一块成长,父母为经营选染店成天忙碌不已,B孩生活在家店合一的商业环境中,附近有玩具店和糖果铺。

B孩小时候经过糖果铺时,常信手取拿糖果摊上的口香糖、巧克力等食品。对B孩的这一行为,不说忙碌中的父母,连糖果铺的阿姨也从不计较,因为所失东西甚微,又是邻居的孩子,所以不在意。

以后拿多了,到一定的时候,只需向B孩的母亲说最近B孩在摊上拿了多少钱的物品情况,对方便如数付给。

后来,B孩上了小学,想买塑料玩具,便偷偷到母亲店里的出纳柜里取钱,开初不过数百元,父母没发现,后来偷出了数千元的大票,在学校向同学兑换零票时,被老师发现了。老师找去家长谈话,才引起父母的注意。

可已养成了恶习,要纠正已经很难了。此外,还有这样一种孩子,明知不能拿别人的东西或并不怎么想要那种东西,却偏要去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般地说,这种情况多半出在父母因工作忙而对孩子缺乏关照或重视,孩子想通过偷窃产生震动,从而引起父母或他人对自己的关心或重视,或者故意以此报复家人。这种企图,也许孩子本身并没有清楚地意识到。

但孩子发生偷窃行为的背景多半是对父母感情的欲求不满或情绪上存在问题所致。对于这种情况,对偷窗行为本身吹毛求疵,并没有多大作用,重要的是应该思考发生这种行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怎样去根治。

C孩是个快四岁半的长男。小时候体弱多病,三岁多才会走路,近三岁才开始说话。家里有祖母、双亲及弟妹共六人。C出生四个月便患了肺炎,其后常病,很少外出,一直呆在祖母和母亲身边,受到溺爱和娇惯。

对别的人和别的事一点儿也不感兴趣,对陌生的事物或环境常常表现出恐惧害怕的神态。C孩上幼儿园后,也很少和同伴们来往。“C同学,你去和大家一块儿玩玩吧?”尽管老师经常这样鼓励,可他还是袖手旁观,无动于衷。

即使偶尔加入到孩子群中,行动和姿态也显得十分迟钝和笨抽。干什么都没精打彩的,动不动就疲乏和厌倦。

还时常出现咬指头和学幼儿说话之类的幼稚动作。不敢接近新的环境和陌生的人,对强烈的声响、阴暗的场所以及动物(如别人家的狗)都产生恐惧。连弟妹也不喜欢他。因为他动不动就啼哭,是一个十足的胆小怕事的孩子。

所谓胆小,是对某种事物容易产生恐惧反应并竭力逃避那种事物的一种性格倾向。美国著名心理学家H.J.艾珍克认为:“恐惧症或不安状态等精神病是内向型的人容易出现的毛病。”

对于C孩来说,不是因为过去对阴暗环境具有特别恐惧的体验,而是担心发生什么可怕事件的一种预感所致。

按艾珍克的说法,内向型的人对惩罚和屈辱的体验反应强烈。也就是说,内向的人克制力很弱,总想竭力逃避可能的失败与痛苦,从而使自己变得胆小怕事、谨小慎微。像C孩那样从小时候就多病的孩子,父母和他自己对疾病的反应都十分敏感。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hhq.com/jbzs/16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