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高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引言
高龄产妇的情况较为特殊,在分娩期间,通常要经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心理与生理问题,再加上产后精神压力骤降,极有可能导致情绪变化或内分泌功能紊乱,从而引发产后抑郁症.产后抑郁症的危害可大可
小,积极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工作,对于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提高分娩质量极其重要.本研究制定心理护理方案对我院收治的32例高龄产妇进行护理,总体护理效果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10/-05
我院收治的64例高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2).年龄35~42(平均36.3±2.8)岁;孕周37~41(平均39.1±0.8)周,均为单胎足月妊娠,且产前胎监、胎盘及羊水等检查均正常,已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伴骨产道异常、伴妊娠并发症、胎儿头盆不称及孕妇精神异常者.组间孕周、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实施护理,包括专科基础护理、指导检查和健康宣教等.观察组围绕产前、产时和产后三阶段制定心理护理方案进行干预.(1)产前阶段.①通过集体讲座、个别指导、发放资料手册及电话随访等形式,向产妇普及妊娠与分娩的相关知识,如妊娠期饮食、运动、产时注意的要点及产后并发症预防等,纠正其既往对分娩的错误认识,从思想上减轻其情绪负担.②主动与产妇交流,鼓励产妇,了解其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情绪疏导,通过放松训练、自信心训练等,加强产妇对各类应激事件的处理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分娩.③与产妇家属取得配合,使其帮助产妇在围产期保持良好的心态,给予产妇更多的心理支持.
产时阶段.(2)在产房实施一对一的陪护制度,待产期间向产妇详细讲解三大产程的相关知识,教会其采用腹式呼吸,以减轻分娩疼痛;保持室内环境的温馨和舒适,使产妇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分娩.(3)产后阶段.通过电话方式进行随访(1~2次/周),向产妇介绍纯母乳喂养的方法及重要性,指导其尽早适应母亲的角色,同时动员产妇家属加强对产妇的关爱和支持,指导产妇进行产后康复训练,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增强自信心.1.3观察指标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估测两组护理前、后的抑郁情绪变化情况,分值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同时以问卷形式调查其护理满意情况,选项有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3项,发放问卷64份,回收率为%.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义.2结果2.1心理情绪改善情况护理前两组的SD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平均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高龄产妇在心理与生理方面都比较特殊,这对其正常的生殖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再加上妊娠与分娩期间种种应激反应的刺激、产后精神压力的骤降,极易增加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轻者出现情绪低落、睡眠质量下降等问题,重者可能影响人际关系,甚至出现自杀倾向.常规推行的产科护理服务虽然能够基本满足产妇的分娩需求,但在改善产妇情绪方面效果十分有限.因此,近年来我院在对待高龄产妇分娩的问题上,更多的是主张在常规基础护理的前提下,制定心理护理方案干预.研究显示,这对于减轻产妇的产后抑郁情绪更有帮助,而且能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心理护理是现代护理学中最常用的一项临床服务措施,能够根据产妇的情绪状态与心理特点从心理、思想和环境等多个角度对产妇实施有针对性地干预,与常规产科护理相比,该护理模式更能够满足产
妇个体身心需要,对于缓解产后抑郁情绪也有较好的效果.研究显示,36例产妇经心理护理后,其SAS与SDS评分均明显下降,而且治疗依从性高达91.7%,优于常规护理者.本研究同样证实观察
组经心理护理后具有更理想的分娩效果,32例高龄产妇的SDS量表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降低,总护理满意度高达96.9%,与上述文献结果基本相符.综上所述,制定心理护理方案对高龄产妇进行护理具有较好的效果,有利于缓解产妇的产后抑郁情绪,提高其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中科UM-D中科U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