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一则消息称,新加坡一些精神病专家正向卫生部门提议把网络成瘾症和手机上瘾症列为精神疾病。不少网友调侃,自己已属于晚期病人,没救了;也有网友反问,关键是你能治吗?网友
文革老照片称,可以请病假不?
山西省职医院——医院精神心理专家解释,一般人早上起来玩手机,等车、吃饭玩手机,没事刷微博等,这些行为如果并没有影响行为人社会功能,就无法达到成瘾定义的“3个标准”,不能作为病理表现。
现象:“机”不离身隔一会就忍不住看一下
记者在市区一街道看到不少站在街边处于“等待”状态的人都低头对着手机。27岁的王小姐告诉记者,每天出门前会自问“手机、钱包、钥匙”,之后再关门。如果有哪一天没有带手机,会浑身不顺;带着手机,隔一会就忍不住看一下。“有时候是习惯性的看手机。不过,手机太重要了,除了私事还有公事,不可能不带手机出门。”
26岁的姚先生与吕小姐是异地恋,相约每个月至少见面一次。“我是广东的,我们距离比较远,答应了她每个月都要飞过来看她。”姚先生告诉记者。他是做市场营销工作的,平日接打电话频已经算是比较高。
“一般周末过来,我都会尽可能把手机调成静音。除非特别重大的事,不然不想因为手机影响我们的约会。”姚先生介绍,其实玩手机对他来说只是因为“无聊或者看新闻,并不是必须”。
63岁的王先生有一部老年手机。他告诉记者,这个时代手机“就像吃饭那么平常”。对于他以及身边朋友来说,手机更多是为了防止发生突发事件或者必要时候,与家人取得联系。
医学专家:“成瘾”至少达到三个标准
山西省职医院——医院精神心理专家郑娟主任介绍,成瘾对于普通人的概念与在医学上的概念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一般人以为,习惯性的做一件事情可能就是成瘾,其实不完全正确。从医学的角度上讲,成瘾是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才能定性的。”
郑娟告诉记者,所谓的网络成瘾症是指满足三个标准,包括:1、一天大部分时间上网;2、持续1的状态三个月或者半年以上;3、因为上网明显影响生活、学习,对社会功能造成影响。
“一般人早上起来玩手机,等车、吃饭玩手机,没事刷微博等,这些行为如果并没有影响行为人社会功能,就无法达到成瘾定义的标准,不能随便说是成瘾。”韩主任说道,如果无法满足成瘾条件,不能作为病理表现,一般定义为爱好。“爱好与成瘾之间,还有灰色阶段,暂时没有明确的界限。”
手机成瘾症并不是病理性表现
同时,郑娟主任告诉记者,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她并不认为网络成瘾症和手机上瘾症列为精神病合理。“我们没事、无聊的时候玩玩手机,并不属于病理性的表现,所谓的成瘾并不是适应广泛人群。”
郑娟主任称,我们常常看到过红绿灯看手机,走路看手机,多数人是刚好在那个时间点,手机“有情况”。她认为,这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无聊在过红绿灯时看手机,只是少数个案。
郑娟主任提到,如果有患者因为手机成瘾症导致其影响社会行为,那么必然是在其他人格方面有深层次的问题。“手机、网络成瘾,不是病理性表现,只是一个现象,可能反映的是其他人格、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