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产后精神病 > 饮食调养

心理障碍一定不好吗

你想创业吗?

那你就时不时地虐待一下自己吧,在自己身上留下一点儿心理障碍。如果你不想那样做,那就尊重身边的心理障碍者吧!在危难时刻,他可能是你的救星哦!

创业就是制造危机。心理障碍的人适合创业,心理健康的人适合守业。

最近读了两本书: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是由20世纪最为著名的哲学家之一汉娜.阿伦特所著,她在书中提出了“平庸之恶”一词。

艾希曼是二次世界大战中臭名昭著的战犯,他曾经是犹太种族大清洗的前线指挥官。在他的监督下,到二战结束,共有万犹太人被屠杀。

像艾希曼这样的战犯,在人们的想象中,一定是十恶不赦的魔鬼,但根据阿伦特的观察,他看起来相当平庸,他更像是一名极为普通的公务员。阿伦特对艾希曼在“二战”期间的所作所为及其个人本质进行了重新界定,她认为:他并不是“虐待狂或精神病人”,而是普通的“正常人”。他所犯下的罪行并不是出于什么深刻的邪恶动机,而在于他是一个根本拒绝思考的人。

倘若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意义不加思考,日久便会麻木不仁,这正是艾希曼由“平庸之恶”导致政治罪行的逻辑前提。从根本上说,“平庸之恶”的始作俑者乃是体制和社会结构本身。这种恶是现代性的产物。现代社会的管理制度,将人变成复杂管理机器上的一个个齿轮,人被非人化了。

《一等疯狂》

《一等疯狂》这本书是由著名精神病学家、医生——纳西尔.加梅所著,讲的是领导能力与心理障碍的关系。

作者根据两个世纪来的著名领袖(林肯、丘吉尔、甘地、罗斯福、肯尼迪等)的职业经历和个人困境,提出了一种令人吃惊且必定会引起争论的观点:危机时期的领袖大都具备心理障碍患者才有的特征——现实主义、同理心、坚韧性、创造力,这四个关键因素有助于提升领导力,如今心理研究人员进一步表明:抑郁时会出现上述四种表现,而躁狂时则会表现其中两个方面:创造力与坚韧性。

加梅在书中证明,在最严酷的环境下,心理障碍激发出了卓越的领导力。

以前还看过几本讲历史名人与心理障碍的书,比如《人格与心理潜影》和《革命道德》。

读后感

心理健康不是绝对的好,心理障碍也不是绝对的坏。

艾希曼(包括大多数纳粹高官),他们并不是“虐待狂或精神病人”,只是普通的“正常人”,屠杀犹太人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最后的结果却是他们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

正是有心理障碍的林肯和丘吉尔等领袖,化解了个人和国家面临的挑战;正是躁狂症让特德·特纳(CNN创始人)制定并执行了充满创造力的战略。

伟人都有心理障碍,无论是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

人的两种心理状态: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碍,前者适用于和平年代,后者适用于危机时刻。在和平年代,心理健康的领导最有成就;而在危机时刻或战争年代,心理障碍的领导最能力挽狂澜。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之间关系

它们不是非黑即白的关系

一直以为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碍是泾渭分明的。心理健康是好的,而反观心理障碍就是不好的。随着日益加深的学习,才发现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碍是相对的概念,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碍相比较而存在,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关系

它们关系界限是疏松的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之间的界限是疏松的。我们可以在患有最严重心理疾病的人身上找到心理健康的一些方面,而心理健康的人身上也同样存在心理障碍的某些方面。从这一点上而言,弗洛伊德学派是正确的:我们所有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哈佛心理学家布伦丹.马希尔证明,反常的、悖理的思维过程,在正常的、心理健康的人身上也普遍存在。从程度上而言,它们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典型的妄想思维不同,而从类型上而言,二者并无任何差异。

研究人员发现了大量非理性的思维习惯——所谓精神启发和偏见。这些思维习惯包括:与熟悉的见解相比,给予不熟悉的见解更多的重要性,假定碰巧发生的事件之间有因果联系,夸大那些罕见风险的威胁,以及其他许多思维习惯等等。(有资料显示,研究者发现了31种标准的非理性思维过程)。

专家们和外行人也对正常的悲伤与临床上的抑郁,以及正常的快乐和躁狂两者之间的共同之处做了大量研究。

所以说,不论我们讨论的是情绪状态,还是思维过程,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之间的界限一点也不清晰,而两者之间界限的模糊意味着两者之间有一些共同之处。

心理障碍并不像怀孕——你要么有,要么没有——它更像高血压,或者糖尿病,或者心脏病,这些疾病都包含着异常状况的逐步升级,在极端状况下,会出现特别的状况,例如中风、昏迷或者心脏病发作。

它们只是两种状态而已

如果以智商为标准,太高的智商(以上)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如果以社会适应为标准,社会地位很高的人往往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果以经济收入为标准,钱很多的人不见得就心理健康。有人发现,许多天才其实就是疯子。天才和疯子密切相关,与心理健康背道而驰。

相反,心理健康的人往往比较平庸,爬不到很高的位置,挣不了很多的钱。这样看来,连续谱要改一改:左边是心理障碍,中间是心理健康,右边是天才或“超心理健康”,这是罗杰斯的观点。

许多天才符合罗杰斯的超心理健康的标准和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的标准。但是,很多天才同时也有明显的心理障碍。看来还得继续改连续谱,改成一个圆,左边是心理障碍,右边是心理健康。也可以认为,天才在左上象限,超心理健康和自我实现在右上象限,毕竟,按罗杰斯和马斯洛的描述,超心理健康和自我实现具有更多“积极”的特质。左下象限是心理障碍,右下象限是“平庸的正常”。

所以说仅仅用智商、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或“成功”是不能来定义心理健康的,当然也没办法用道德水平来衡量。

用圆来表示,说明心理健康(右)和心理障碍(左)没有好坏之分,它们只是两种状态而已。

太平盛世

推崇心理健康

我们正处于太平盛世,半个多世纪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所以心理健康受到推崇,心理障碍遭到歧视。在这样的时代,心理障碍是一件非常可耻的事情,这不是因为人们对心理健康认识不足,或者心理健康教育不够普及。

在愈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所有的国家都出现了对于心理障碍的偏见。这种偏见的烙印根深蒂固,它们不容易发生改变,也不会很快发生改变。即使在美国,心理健康已经很普及,心理障碍虽不会被歧视,但是人们对待心理障碍的姿态还是高高在上的,所谓不歧视,只是同情而已。

而在一千年以前,心理障碍是倍受尊重的。那个时候,疯子被当作先知而受到崇拜,详见伊拉斯谟的《愚人颂》。在某些原始部落,精神病人常常被奉为巫师,甚至首领。

中东之所以会产生萨达姆和卡扎非,是因为那个地方相对于美国来说比较落后、混乱,危机四伏,生命没有保障。

中国的情况比中东好一点儿,但还没有达到美国的繁荣,所以中国人的心理不是太健康(主要是人格不成熟、人际界线不清、黑白分明、自我中心、不讲规则),太健康就无法适应环境,家长和老师有意无意地给孩子制造心理障碍(挫折教育、魔鬼训练、题海战术、时不时地羞辱一下),人民群众也非常渴望遇到一个心理障碍的领袖。

偶现在不那么死认为:心理健康一定就是好的,心理障碍一定就是不好的,改而主张尊重心理障碍。因为心理障碍是有用的,在文明和民主程度还不是很高的地方和时代非常有用,在这样的地方和时代,心理不能太健康。

即使在文明和民主程度很高的地方和时代,心理也不能太健康,因为天有不测风云,危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一旦发生危机,心理健康的领导带着心理健康的人民是很难战胜危机的。这个时候,只有心理障碍的领导才能拯救国家。

我们陷入了两难境地:

心理健康——精神健全、神志正常,并不能保证一个人具备良好的领导力;事实上,它往往带来相反的结果。

心理障碍能催生伟大的领袖,然而如果这种疾病太严重的话,或者用错误的药物进行治疗,那么它就会导致失败,有时甚至会导致邪恶与灾祸。最终看来,心理与领导力之间的关系虽然十分复杂,但十分确定的是,它并不吻合公众普遍的假定,即心理健康有益,而心理障碍则有害。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hhq.com/ystl/138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