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看似虚无缥缈,却是最容易影响到我们日常生活的一种精神障碍。比如,对于许多妈妈来说,“产后抑郁症”这个词也许并不陌生。
产后抑郁症很常见。通常在产后6周内发病,发病几率在15%~30%,可在3~6个月内自行恢复,但也有些严重的会持续数年。若再次妊娠,则有20%~30%的几率复发。
什么是产后抑郁症产后抑郁症是女性精神障碍中最常见的类型。生完宝宝后,妈妈们会由于性激素变化、社会角色变化以及一些心理变化而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心理问题。
产后抑郁症一般分三步:
1.产后郁闷
发生几率约50%~70%,产后3~6天内发生。主要变现为产妇的情绪不稳定、郁闷、注意力不集中、焦虑、失眠、暗自哭泣等,持续时间约为一周左右。
2.产后抑郁
一些产妇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情况,表现为郁郁寡欢,食欲不振,无精打采,无故流泪,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失去生存欲望。这就是比较严重的产后抑郁症了。
3.产后精神病
抑郁症产妇的症状继续加重,出现幻觉、妄想,有自杀或是伤害孩子的举动,这时产妇就已经严重患有“产后精神病”了。
有时我们会在新闻里看到因为产后抑郁症而导致妈妈、孩子受伤甚至死亡的事件,令人唏嘘。产后抑郁症离刚生产的妈妈们并不遥远,看护的家人们应该要懂得一些症状的辨别,而不是单纯的以为这些奇怪的症状只是妈妈们在“作”。
产后抑郁症最明显的症状1、情绪失控
抑郁症最显著的症状是持续性的情绪低落。表情阴郁、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和哭泣,会因为某些小刺激而造成突然的情绪激动。
2、认知障碍
对日常事物失去兴趣,对各种事物都感到不愉快,反应迟钝,无法集中注意力。常常表现得自卑、自责、内疚,悲观主义横行,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有自残、自杀或是伤害他人的行为。
3、意志与行为改变
无法专心工作,处处表现出被动或过分依赖。不想承担责任,随时想要放弃,失去意志力和专注力。
4、生理症状
约80%的病例,以失眠、头痛、身痛、头昏、眼花、耳鸣等生理症状为主向医生求助。
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好好一个人,怎么说病就病了呢?
1、身份变化和心理落差:当妈妈之前信心满满的要做一个“超人妈妈”,但当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出现之后,身心疲惫的新妈妈们可能就会感到沮丧失落。对孩子未来的迷茫,对自己的不满等情绪堆积在一起,加之生理上的疲惫,让新妈妈们一时无法适应,产生巨大的压力。
2、怀孕期间有过较大甚至严重的情绪波动:如搬家,有亲朋离逝,家庭矛盾等,都有可能让新妈妈在生产后出现产后抑郁症。
3、内分泌变化: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以及产后24小时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
4、遗传: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
5、疾病或残疾的产妇易发生产后抑郁,尤其是感染、发热时对产后抑郁的促发有一定影响。
6、社会角色冲突带来的压力:近年来产后抑郁症有上升的趋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和生育的冲突导致目前产后抑郁高发。
7、独生女更易患产后抑郁:家人的重心从独生女身上转移到了新出生的孩子身上,产妇多少会有失落的心理。独生子女的社会家庭压力相对较大。
男性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不只是妈妈们的专利。由于孩子出生,男性从心理上的身份转变时间比女性短很多,各种压力骤然而至,一些新爸爸们也会出现“产后抑郁症”。
男性产后抑郁症的症结完全来自精神压力,症状与女性相似。若是没有及时重视,可能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有的人只是短期的情绪不稳定,有的人情况严重,可能伤害亲人,造成家庭破裂。
男性产后抑郁症,只能从压力产生的根源去解决:适应身份的转变及压力释放。作为准爸爸,可以多看一些育儿知识,对孩子的降生和父亲这个身份有更多的心理准备,在心理上对孩子出生后的种种困难有一个提前的认识和准备。有困难的时候不用不好意思,及时向周围人沟通求助。
如果已经出现产后抑郁症,就应及时寻求心理帮助或是咨询医生,避免抑郁症严重化。
得了产后抑郁症怎么办产后抑郁症,妈妈们的感受会比家人更明显。产后抑郁并没那么可怕,可怕的是无法及时发现抑郁而导致更深层次的精神障碍。及时发现自己得了产后抑郁症,积极的调整心态,就能尽早的和产后抑郁说byebye~
1、对自己好一些,保证自己的基本需求,多休息。多吃谷物和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一个良好的健身习惯能够让人的心情变得愉悦。
2、多和他人沟通,比如和丈夫、和家人、和最好的朋友多谈谈,告诉他们你的感受,不论好还是坏。把负能量释放出去,正能量才能够进的来。
3、积极的寻求帮助,咨询医生或是其他你感觉能够帮得上你的人。不必顾忌太多。
4、给自己留一些空间和时间,多关心身边的人和事,而不仅仅是把自己束缚在孩子身边。
5、多出门走走,即使已经感到心情低落不想出门。一场雨或是一个日出,新鲜的空气和微风总能唤起对生活的希望。
6、接受自己不是一个超人妈妈的事实,或是在生产之前就要做好今后日子可能会是鸡飞蛋打的心理准备。没有人天生就会当父母,每个身份都需要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
7、及时的情绪调节,如果孕期遇到不可抗的情绪波动,应及时舒缓情绪,调节心情。
产后抑郁症是可以预防的1、在备孕期或是孕期,接受妊娠、分娩、哺乳和育婴知识的培训,减轻对妊娠、分娩和养育婴儿的紧张恐惧的心理。
2、保证充足的休息,不用事必躬亲。孩子睡的时候妈妈也尽量多休息。
3、情绪低落时寻求丈夫、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不要自己闷着。
4、即使在孕期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度锻炼,多出门走走。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运动是放松情绪最好的方法。
5、保持营养均衡的饮食,多吃谷物、蔬菜和水果,同时注意为自己创造安静、闲适、健康的休养环境。
6、多和他人分享你的感受,和丈夫、家人、朋友,别的新手妈妈们多聊天,有不好的情绪就及时排除。
7、做好角色转换的准备,过去是被照顾对象,现在自己是肩负责任照顾婴儿,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注意克服失落感。
8、不要迫使自己做所有的事情,不要期望每一件事都做的十全十美,在不感到疲惫的前提下尽力而为。
一些对产后抑郁有帮助的食物锰、镁、铁、维生素b6、维生素b2等营养素摄取不足,会影响到人的精神状态。对于产妇的影响就容易被放大。在食物中多注意补充这些物质,能够对产后抑郁起到一定帮助。
产后抑郁症的食疗菜谱一般选用富含多种缓解紧张和忧虑的营养素,比如花生、马铃薯、大豆、葵花子、粗粮、全麦、麦芽、核桃、新鲜绿叶蔬菜、海产品、蘑菇及动物肝脏等食物。
产后抑郁症的常见误区误区一:产后抑郁是很正常的――所有的新妈妈都会感到疲惫和抑郁
正解:产后抑郁症很常见,但并不是正常的。相比较新妈妈们常常感到的疲劳和力不从心,产后抑郁症是一种更强烈的心理障碍。产后抑郁并不只是疲惫,抑郁的妈妈们或许会不想和宝宝玩,或许会不喜欢宝宝,或许会对自己产生莫名的自责,并因此感到内疚,恶性循环,无法走出这个怪圈。
误区二:生完宝宝后没有马上出现产后抑郁,那么你就安全了
正解:产后抑郁症并不只是在分娩后出现,有些妈妈会在分娩后的1年内随时发作。产后抑郁症的诱因不仅仅是分娩,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压力。
误区三:产后抑郁一阵子自然就会好了
正解:产后抑郁是心理疾病,是需要治疗才能完全痊愈的。庆幸的是只要及早发现和及时治疗,这种精神障碍是可以治愈的。
误区四:产后抑郁的妈妈都会有虐儿倾向
正解:产后抑郁并不是产后精神病,但产后抑郁会发展常产后精神病。产后精神病的患者往往带有攻击性,她们可能会自残、虐儿。如果有这些念头出现,那么就应该立刻马上咨询医生。
误区五:这个人看起来很正常,那她就没有产后抑郁
正解:是否抑郁是无法但从外观辨别的,一些抑郁症患者看起来和常人没有两样,但在他们心里却住了一只魔鬼。若是妈妈们感觉到了产后抑郁却没有及时排遣情绪,而是怕被人发现而故意遮掩起来,这样子对于产后抑郁的恢复十分不利。
误区六:有产后抑郁的妈妈都不会是好妈妈。
正解:产后抑郁不会使任何女性变成失职的妈妈。真是因为对孩子的爱才使得她们的压力变得无限大。对于产后抑郁的妈妈,周围的人更需要对她多进行一些肯定,让她们重拾信心。
容易出现产后抑郁的高危人群1.未满20周岁的产妇。
2.未婚的单亲妈妈。
3.收入少、经济状况差、居住条件差的产妇。
4.产妇本人出身于单亲家庭。
5.产妇本人在童年时期,因父母照顾不周而一直缺乏安全感。
6.产妇在怀孕期间,同丈夫关系不好或缺乏家人的关心。
7.产妇受教育程度不高。
8.孕前或怀孕期间,常出现情绪失控的现象。
9.可以深谈或依赖的家人或朋友很少。
10.怀孕或产后期间生活压力太大。
产前抑郁症对于孕妈妈来说,不仅仅要做好心理准备预防产后抑郁症,产前抑郁症也需要多了解。
有98%的孕妇在妊娠晚期会产生焦虑心理。产前抑郁症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孕期心理疾病。症状与上文中产后抑郁症的表现情况类似,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
产前抑郁症主要是因为孕妇对于丈夫、孩子、家庭的一些过高的期望或不好的幻想,从而产生心理压力。加之孕期体内内分泌变化而导致情绪较易波动,因此陷入压力与悲观情绪的旋涡中无法自拔。
如果在一段时间内(约两周时间里)有以下的一两种症状特别明显的(不是因为孕期的不适导致的,而是你自己心里感觉到的),那么你就需要注意了;如果有超过4种症状,那么你可能已患有产前抑郁症:
不能集中注意力;焦虑;极端易怒,情绪起伏很大,喜怒无常;睡眠不好;非常容易疲劳,或有持续的疲劳感;不停地想吃东西或者毫无食欲;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总是提不起精神;经常想一些乱七八糟的尚不存在却又悲观的事情。
若是怀孕的4~10个星期里孕妇的情绪过度紧张失控,可能会引起胎儿的口唇畸变、出现腭裂性兔唇。若是孕妇的精神状态变化过大,经常性的出现极端情绪,容易影响循环系统功能紊乱,导致胎盘早期剥离,甚至会导致胎儿的死亡。
贤爸说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一样重要。孕妈妈与新妈妈们的心理健康更需要治疗白癜风的偏方有哪些呢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治疗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