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产后精神病 > 预防治疗

研究显示半数人受心病困扰

彭洋出诊的医院 https://yyk.39.net/doctor/694483.html
彭洋出诊的医院 https://yyk.39.net/doctor/694483.html

“75岁前,每两个人中就可能有一人会患上精神障碍!”这是多国科学家分析了29个国家15万余名受访者数据得出的结论。受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精神障碍的发病呈阶段性、反复性、难治性。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袁勇贵呼吁,精神障碍亟需同其他慢性病一样,引起全人群重视,提早干预,正确对待,竭力减少患病率。

到75岁时

约有一半人口至少患有一种精神障碍疾病

男性患病风险为46.4%

女性患病风险为53.1%

有3种表现警惕精神障碍

性格改变睡眠异常精神状态异常

首次发病高峰在青少年期

刊载在《柳叶刀-精神病学》杂志上的这项全球性研究,是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健康调查倡议中规模最大的面对面访谈调查,由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两所研究机构的科学家及其他27个国家的专家,分析了年至年29个国家名受访者的数据,包括12个中低收入国家,以及17个高收入国家,女性受访者占比54.6%,男性占比45.4%。

研究结果显示,精神障碍的患病率相当高,到75岁时,约有一半人口至少患有一种精神障碍疾病,男性患病风险为46.4%,女性为53.1%;严重抑郁或焦虑等情绪障碍最常见;终生患病率,即在评估时有精神障碍疾病史的调查对象比例,男性为28.6%,女性为29.8%。

对此,袁勇贵表示,从全球范围来看,精神障碍患病率的确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不过上述研究结论中的患病率相对偏高。年,我国首次全国性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人任何一种精神障碍(不含老年痴呆症)的终生患病率为16.57%。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精神障碍情况处于中等流行强度。此次全球性研究结果为了解不同人群的精神障碍发作频率和时间提供了数据支持,也为改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引导。

研究还显示,某些精神障碍在不同性别间存在风险差异。女性终生患病率最高的3种精神障碍是重度抑郁症、特定恐惧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男性最常见的3种则是滥用酒精、重度抑郁症和特定恐惧症。研究强调,常见的精神障碍,如重度抑郁症、广泛性焦虑障碍、特定恐惧症和药物使用障碍,通常在儿童期和成年早期首次发病,首次发病高峰年龄约为15岁,其中男性发病中位年龄为19岁,女性为20岁。

“青少年是精神障碍的高发群体,全球10%~20%的儿童青少年存在精神心理问题。”袁勇贵表示,20岁前后是人们从青少年期向成年期过渡的阶段,心理成熟度低,三观尚未完全建立,社会环境、亲子关系、教养类型(包括权威型、专断型、放纵型、忽视型)、校园暴力、同辈因素、不良生活事件等,都是影响他们精神心理健康的因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的《年世界儿童状况》显示,10岁至19岁青少年中,超过13%患有精神障碍。从性别来看,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由于性格和激素差异,女性偏于内在的恐惧敏感,男性则倾向吸烟、酗酒、药物依赖等外在的物质滥用。

病因系多种危险因素叠加

《年世界精神卫生报告》指出,年全球大约10亿人患有精神疾病;在新冠疫情暴发的年,全球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暴增25%,每8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精神疾病。在我国,精神障碍中患病率最高的为焦虑障碍,其余依次为心境障碍、酒精药物使用障碍、精神分裂症。

袁勇贵表示,精神疾病患病基数大,再加上呈现年轻化趋势,患病初期不易觉察,多数得不到及时干预,导致患者长时间遭受精神疾病折磨。《柳叶刀》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大约1.73亿人有精神疾病,包括焦虑症、抑郁症和强迫症等,其中约1.58亿患者从未接受过专业治疗,大众对精神卫生与精神疾病知识仍所知甚少。在高收入国家,近一半抑郁症患者没有得到诊断或治疗,在中低收入国家,这一比例高达80%至90%。

袁勇贵表示,人在不同时期可能出现多次“精神危机”,多种危险因素叠加,导致病情反复、难以彻底治愈。例如,在幼儿期,有的孩子可能患上自闭症、多动症等;青春期正是身心发育加速期,可能患上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等;女性产后、更年期内分泌水平变化剧烈,容易出现产后抑郁、更年期抑郁;老年期可能面临重大病变、丧偶、退休等,是精神疾病高发期,可能出现抑郁症,甚至共患多种精神障碍。

“精神疾病往往以复杂形式出现,病因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袁勇贵表示,任何人都可能受精神疾病困扰,无论性别、年龄或社会阶层如何。以抑郁症为例,除了常见的遗传因素,还可能与突发压力事件有关。比如,人们失去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人或物时,就可能变得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一些炎症也会诱发精神疾病,幼年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如果脑部发生炎症,免疫细胞在炎症消退后仍会持续受到影响,进而增加成年期精神疾病患病风险。最易被忽视的是,饮食也会影响精神健康,比如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时,大脑中的大部分神经递质将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导致疲惫、倦怠、昏昏沉沉等。

有3种表现警惕精神障碍

精神疾病同多数慢性病一样,病程长、难根治,对患者、照料者、整个家庭和社会均造成严重的健康和经济负担。袁勇贵表示,国家应加强心理健康服务,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hhq.com/yfzl/163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