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产后精神病 > 预防治疗

影视资讯那年夏天你去了哪里三大主演

那年夏天,

你去了哪里?

三大主演都有“病”

能吸引我进影院的也只有胡歌了,冲着他在首映日去看了《那年夏天你去了哪里》,虽然官方宣传说他是友情客串,然而看完之后,实在是情不自禁地把他当成了主角,戏份比我想象中的要多很多,绝对的男一号。

虽然提前就知道了胡歌就是大反派的身份,可是故事却依然动人心弦、耐人寻味。前半段主要注重的是悬疑,后半段电影里刺杀、割喉、坠楼、暴击等镜头特写,实在是有些重口味。

但是从一开始的背影镜头、给力的眼神特写、到行动中的喘息,都让你忍不住聚焦在他身上!这次胡歌突破演出了一个扭曲到变态的绑架犯,绝对给胡椒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惊喜,作为一名资深胡椒,只想说,我很满意。

据说是改编自年美国一起真实的绑架案,开篇由一个豪门之女被绑架引入,绑匪索要赎金,却因报警而撕票,而在十年之后却意外发现她“死而复生”。透过绑架案引出胡歌一个蓄谋已久的阴谋。片名问你去了哪里问的便是这个事情,小女儿为什么“死而复生”?这十年去了哪里?

其实绑架案不是最可怕的,那些在亲人之间的人性案件才更令人值得深思。表面和谐却隐藏着那么多秘密。好像每个人都在吃药,身体上的疾病不重要,心理上的病态才是这部影片的看点。

那年夏天你去了哪里

导演:周隼

类型:悬疑/犯罪

主演:宋佳/颜卓灵/胡歌

◆◆◆◆

看点一

胡歌完美反派是个“神经病”

◆◆◆◆

那年夏天,他还是个孩子,却因私生子的身份让他们母子无法逃脱被抛弃的命运;

那年夏天,亲眼目睹母亲的死亡,他失去唯一的依靠,被亲生父亲诱惑去杀人;

那年夏天,他救了一个和他命运相似的女孩,找到扭曲心灵的慰藉,从此走向黑暗。

胡歌坦言:“每一次要演得比较极端的时候,那个感觉很难去形容,每一遍演完,都要靠深呼吸来平复一下自己的情绪。”并且表示“我不仅仅是去模仿或者扮演一个壳,更要把那颗黑暗的心装到自己的身体里面,你才可以让这个角色成立。”

这个不幸儿具有高智商,胡歌的精湛演技,让这个角色有了一种歇斯底里的神经质状态,情绪的凝结和爆发都牵动人的心绪。然而却又有些温情和可怜,他把阿樱当做是自己缺失的家庭,当成心灵的慰藉,他那么邪恶、变态和极端,却让人无法讨厌。

◆◆◆◆

看点二

宋佳憋屈姐姐是个“神经病”

◆◆◆◆

那年夏天,母亲对两姐妹不同的态度,让她暗自滋生嫉妒的种子。

那年夏天,阿樱十二年生死未卜,之前对妹妹的态度成了她永远的内疚和心魔。

那年夏天,母亲的责怪和不公正的家庭让她备受煎熬。

有人说,电影实际上是“二胎教育手册”,一切始作俑者,还都是不公正的家庭和幼时阴影在作怪。儿时的争风吃醋是因为家庭爱的不流通,姐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在家里活得委屈,自然会把情绪转移到比她弱小的妹妹身上,家人本应该是相互爱护的,这是中国家长应该反思的问题。

宋佳说“她过得很惨,心理压力很大,她对妹妹的感情从嫉妒到内疚、懊悔,家人也对她很疏远,妈妈对姐姐甚至有一种怨恨,认为姐姐曾经对待妹妹的态度,导致了这个不幸的发生”。

姐姐是心理医生,可是她却控制不住自己,把对阿樱的感情移情到了案者身上,她自己心理也是有问题的。姐姐一直将妹妹的失踪的原因怪罪在自己身上,父母也将原因降罪在她身上,这个姐姐其实并不比遭到绑架的妹妹活得轻松。

◆◆◆◆

看点三

阿樱自闭复仇是个“神经病”

◆◆◆◆

那年夏天,她成为一场财产阴谋的牺牲者,失去亲人,失去无上的宠爱。

那年夏天,她被恶魔收养,永久的掩埋在黑暗之中。

那年夏天,她曾回家,却失望而归,家已经不在,绑匪成为唯一的依靠。

欲言又止、神秘莫测的阿樱对胡歌的感情说起来很奇怪,有依赖,有服从,也有恐惧。她表面单纯,可以微笑装乖巧,也可以挥刀怒杀人,时而害怕,时而冷漠。

关于童年,阿樱是有感情的,可是她的心却复仇占据,虽然她有些纠结有些叛逆,却终于在最后一刻醒悟,她骨子里还是善良的,没有将刀刺向她的姐姐。可以毕竟她的手也曾染上鲜血,或许被绑匪杀死也是她最好的结局。

最后说下,个人觉得这部电影可以从社工的角度来看待,它立足于绑架儿童和儿童心理创伤,希望能让更多的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hhq.com/yfzl/14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