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霄失眠的女工
彰信心理张信
小文,32岁,某厂女工(注:文中所涉及个人信息均为虚拟)
主诉近两月来,经常通霄睡不着,辗转反侧,痛苦万分。医院服药治疗咽喉炎,后在某私人诊所就医,想解决自己的失眠问题,但服药后刚开始好像有效,但服几次后效果就不明显了,甚至失眠更甚。经熟人介绍,转介至此。
通过
小文幼年由奶奶带大,自幼与奶奶感情深厚,但母亲与奶奶关系不良,母亲经常埋怨奶奶,自己处在中间很是难堪;
在读书期间,同学对她的评价是小气,爱哭,容易生气;
初中毕业后,开始打工,后结婚生下一对儿女,女儿现在12岁,儿子3岁;
生儿子时由于胎位不正,难产,大出血,孩子送保温箱,产后前四天各种难受,乳胀,通霄失眠……至今仍心有余悸;
老公常年在外地打工,一年最多回来两次,家里大小事情都由自己操心;
为了子女和家庭,小文进城到一家工厂打工,每周回农村看看三岁的孩子,孩子由家里老人看管;
失眠的起因是在半年前,因为感冒,导致咽喉发炎,医院检查治疗,服药后有所好转。但那以后就经常复发,一遇感冒,立即发作。后经人介绍到一私人诊所就医,医生检查后认为她的咽喉炎是因心理问题引起的。要治好咽喉炎先要治好心理问题。于是很神秘地开了一板西药给她,并叮嘱其不要看说明书,不要看电视,不要打牌……
小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用手机上网查了药名,知道那是一种抗焦虑的药(咨询时,小文把剩下的两颗给咨询师看过)。小文以为自己患上了神经病(精神病),想起本来是去看咽喉炎的,结果又看出了神经病。按医生的叮嘱服药后,第一次还有点作用,后来失眠问题更加严重。于是,整日忧心忡忡,把在远方打工的老公叫回来,医院的专家号,无奈档期太长。向朋友倾诉后,恰好该朋友曾经也因失眠问题求助过我,因缘巧合。
根据ACT病理模型分析:
小文年纪轻轻,家庭负担很重,一儿一女需要抚养,双方四位老人需要赡养,大把大把的费用,只能靠夫妇打工挣。为了家庭经济,不得不让老公到外地打工。家里大小事情,只能自己一个承担。心累,总是担心着未来的生活,担心如果自己倒下了,整个家就完了,总是希望自己的身体快点好起来,特别是失眠……——生活在对未来的担心当中,活在当下得分计三分。
感冒后,咽喉炎就会发作,她服过药,点过灯花,还访过名医,但都没有治好,求愈心切,焦虑发作,当然会引发失眠——她一直在害怕、一直在回避、一直想消除病症,导致恶性循环,接纳得分计三分(满分十分)。
从小多愁,爱哭,容易被头脑中的想法和感受控制。当听名医说她可能心理不正常,有焦虑症状,有病需要要治时,心里就异常紧张。偷偷查了药名和说明用法,又觉得自己没听名医的话,自己的的病好不了了。于是每天晚上一上床,就闭上眼,盼着自己早点入睡,越是想让自己早点睡,却越是感觉睡不着。于是,大脑里又闪现着各种想法、各种画面,各种情绪,各种感受……不过她感到奇怪的是:即使这样,并没有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精神也不差——说明她的解离能力特别差,完全被认知融合了(得分为零)。
在短短一小时内,她的情绪转化很快,提到母亲、奶奶(已过世),伤心溢于言表,提到老公,无可奈何之情顿生,难产的经历让她又闪回到过去……她与过去的经历、情感和想法完全融在了一起,由此表现出以己为景的能力有限(得分为零)
不过,小文也有自己的资源,她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孩子(价值得分比较高)
她努力工作,也积极地寻求帮助,也愿意改变自己(承诺行动得分比较高)。
心理
考虑到小文的家庭经济,只能接受一次咨询,采用中国式ACT环形治疗模式,用ACT创造性无望让其放弃无效的挣扎和回避,认识到失眠只是一种表现,根本原因来自于焦虑情绪,而焦虑情绪无法通过人为手段去消除。
再通过认识疗法帮助其提高认知解离的能力,我问:“你怎么知道自己一整夜没睡着的?”
小文说:“我当然知道啦,一整晚我都翻来覆去的,虽然闭着眼,但知道周围发生的一切”
我再问:“如果你睡着了,你又怎么知道的呢?”
小文:“……”
我提醒她:“你白天精力很好,没有影响到工作和生活,你的眼睛也没有出现黑眼袋,会不会是你睡着了,而且睡得很深,你并不知道呢?”
小文:“可能是吧”,这时,我看到她长舒了一口气,腰打直了些。
最后,我教给了她正念观呼吸法,叮嘱她回去长期练习……
愿来访者每天每方面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