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访医院疼痛科吕岩教授记者:吕教授,我国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现状如何?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如何?吕岩教授: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为慢性疼痛的一种。慢性疼痛是疼痛科治疗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很高。根据美国科学院发布的慢性疼痛流行趋势蓝皮书报告:虽然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三大杀手,但是慢性疼痛的发病率超过了这几种疾病的总和。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率来说,因为我国缺乏这方面的流行病学数据,所以只能参考其他国家的数据,而这些数据结果也不一致,最低为8%,最高达15%,总体来说,神经病理性疼痛在人群的发病率较高。从症状来说,神经病理性疼痛主要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点击样痛等。比较常见的代表性疾病有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还有脊髓损伤引起的疼痛和卒中引起的神经痛等。记者: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有哪些?吕岩教授:目前正在进行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研究的人很多,也提出了多种假说和机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1)神经损伤或者疾病造成的神经系统损伤部位和传导路径上的炎性因子释放;(2)胶质细胞的激活,如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等被激活,会释放神经炎性因子,该神经因子释放后会作用于神经元,造成神经元兴奋性异常升高,反过来会刺激胶质细胞,形成恶性循环,并最终导致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3)其他也有很多机制,如轴突末梢发芽、突触形态的改变、可塑性的变化等。但总体来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晰。记者:近年来,国内外有治疗应用前景的研究有哪些?吕岩教授:近几年有很多的研究,其中一些研究进展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1)骨髓干细胞或脐带干细胞的移植。因为该方法操作简便,所以应用广泛。一份来自杜克大学的报告显示,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大鼠被给予鞘内注射骨髓干细胞之后,可起到长达一个月的持续镇痛效果。虽然该方法已经在动物试验上取得成功,但能否应用于临床还需要继续研究。(2)还有一种移植方法就是将胚胎时期的大鼠(小鼠)前脑的干细胞神经元提取出来,并在体外将其培养成抑制性神经元,然后再将其移植给另一只小鼠,从而达到镇痛效果。(3)鱼油的主要成分包括Omega3,有研究显示,Omega3的最后代谢产物RvE1(消退素E1)减轻炎性疼痛的效应可归因于抑制NF-κB等信号通路的抗炎作用,同时对疼痛信号的产生和传导也有直接的干预。但其应用于临床还需要继续研究。(4)钠通道Nav1.7,是一种钠通道阻滞剂。现在研究发现,低剂量的阿片与钠通道Nav1.7联用,将会加强钠通道Nav1.7的镇痛效果。记者:现在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常用药物有哪些?离子通道型镇痛药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应用前景如何?吕岩教授:总体来说,目前在临床上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有效的药物不多。我们现在应用在临床上有效药物的大体分为两类:一种是抗癫痫药物,这种药物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中起到了先锋的作用。另一种就是抗抑郁的药,因为慢性疼痛的患者往往都会有焦虑或者抑郁症状的存在,所以说这类药物可呈现双重作用,即可以在抗焦虑抗抑郁的同时,还具有镇痛的作用。而离子通道型药物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广泛作用药物,主要作用靶点为钠离子通道和钙离子通道。其中钠离子通道阻滞剂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药品种类较多,而钾离子通道的药物研究相对较少。总体来说,离子通道型药物可以与其他药物联用,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转自《中华医学信息导报》年10月18日增刊记者:刘浩生
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治疗白癜风去哪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hhq.com/xgyy/3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