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年,是我区卫生事业大发展的五年,不断深化医改,逐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构建了适应新形势下群众需求的卫生计生服务保障体系;以创促建,创建了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省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省级结核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等,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让老百姓“大病不出区,小病不出村”的愿望成为现实。
〈
项目建设给力医疗环境展“新颜”
〉
今年国庆节,我区妇幼保健院新址全面启用。区妇幼保健院是全区妇女儿童保健中心,承担了全区20余万妇女儿童的保健和计划生育业务技术指导等任务。改扩建后的区妇幼保健院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平方米,增加到.15平方米;建筑面积由原来的.3平方米,增加到平方米;床位由原来的60张,增加到张,拥有停车位个,日门诊接待能力人次……数据的背后,是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舒适、温馨、便捷。
近年来,我区加大医疗项目建设力度,全区医疗环境、医疗水平不断提档升级。医院一、二期工程,医院川化病区改造工程,区妇幼保健院改造工程,区急救指挥中心和区爱心献血屋等工程相继建成投用,医院医院评审准备;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分别医院。
与此同时,通过援建改造中央计划内投资项目和中医药特色文化打造,我区乡镇卫生院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城厢镇卫生院创建为国家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通过启动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村卫生站实现了全覆盖,并在全市率先明确了村级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下沉到村。年-年,我区连续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名列全市第一,并代表成都市接受四川省检查荣获全省第一。
〈
分级诊疗出实效家门口有“良医”
〉
我区成功开展首例高位颈椎骨折后路复位寰枢椎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带涤纶套的长期留置导管植入术、PCI术(心脏支架手术)……一个个“首例”医院医疗技术的提升。
医院派出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专家医院长期驻点,区医院选派8名业务骨干分别到城厢、祥福、清泉、弥牟4家镇卫生院长期驻点……随着市、区级医疗专家的逐级下沉,老百姓的就医门槛降低,不出村就能看到大医生,享受到城市医疗资源,医院的医疗水平。这是医联体建设为我区老百姓带来的“福利”。
在谈及近几年来医疗质量变化时,姚渡镇凉水村刘树生大爷颇有感触:“我年龄大了,赶车到城区看病,十分辛苦。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轻松看到好医生,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收费却是乡镇卫生院的标准,太实惠了!”
年8月3日,医院医院签订了实施合作与委托管理协议。“我们要将学习借鉴到的医疗技术和管理模式与我区区情相结合,总结出成熟的经验,在我们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如今,经过不懈努力与探索,当初愿景已经变成现实,基层群众对看病就医的“满意”,正是我区分级诊疗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的一个标志。
今年4月7日,区卫计局医院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标志着“1+1+11+N”的医联体模式正式启动;“小病在基层,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形成,区域内就诊率90%以上,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区,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医联体全覆盖。4月27日,医院与医院;5月5日,区精神病院与成都市精神病院;6月1日,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和区妇幼保健院,相继签署了医联体合作协议。
目前,我区全部专业领域(西医综合、中医、妇幼、精神病)基本实现了医联体专业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