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产后精神病 > 相关医院

中法班周三拉康研讨会五

哪家白癜风医院较好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读拉康

专业研讨会

目前阅读书目《导读拉康》

作者:肖恩·霍墨

翻译:李新雨

总督导:刘华清

医院心理科负责人。

学术督导:罗正杰、杨春强

精神分析家。在法国结束了长达10年的个人分析,并在法国接受督导分析4年。中国公派留学法国的巴黎第七大学精神分析博士,巴黎第七大学“精神分析、医学和社会”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巴黎七大“国际精神分析交叉协会”中文翻译。年与几个法国分析家共同创立了法国巴黎93省政府下属的“治疗性团体陪伴协会”。

本次研讨会带领者:孙培丽(晴空)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北师大心理学研究生。沭阳心灵花园心理咨询中心创始人。中美精神分析高级女性组三年连续培训。中德身心治疗两年系统培训。中法精神分析三年连续培训。医院进修5个月。累计个案咨询超过小时。

时间:每周三21:00--22:30

承认与欲望的辩证法

原文:

年至年间,哲学家亚历山大·科耶夫曾就黑格尔的哲学开设过每周一次的研讨班。当时法国战后知识生活中的所有主要人物都参加过这个研讨班,包括萨特、巴塔耶、拉康等人在内,对整整一代的思想家们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一直统治着法国哲学。

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黑格尔主义最终被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所取代。

研讨记录

罗正杰督导:精神分析在各个国家都可以被接受并盛行,而它原本是产生于西方的东西,结构主义研究的东西是普适性的,在中国也会有它很好的发展,这种无意识的结构是具有普适性的,不管是因为文化的差异还是语言的差异,都可以在结构下来看,精神分析的临床也是建立在这样的临床之上的,

杨春强督导:黑格尔的的“正题——反题——合题”图式就是我们中学时候学过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是这样一个螺旋形上升的概念。黑格尔的辩证法在哲学里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逻辑辩证法,和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的推理不一样。他有一种时代观念在里面,包含进化论的观点,我们所有的思想和意识形态都是从“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这样向更高级发展。

结构主义是拉康等人提倡的注重语言学,反对进化论的观点,进化论和结构主义是相反的,进化论是一种历史性观点,反映了历史的螺旋式上升,像达尔文的进化论一样,有时代的痕迹,结构主义是从人类学来的,从人类学的观点,如果用进化论的观点来看,白人及欧洲文明就是最高阶段,亚洲文明和其他非洲文明就处于一个较低的阶段,拉康认为,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每个时代、每个民族的内在结构是一致的,都包含一个大彼者,比如说封建社会是国王、大臣、百姓,在土著时代是领主、幕僚等。社会结构都是齐全的。结构主义发现,所有的文化是一样的,反对进化论的观点。

后结构主义翻译成了“解构主义”,周星驰的电影就是解构主义,他把过去事情的解构了,你认为很崇高很强大的东西,全部被解构了。

这里就是由结构主义及解构主义来取代进化论的思想。

原文:

辩证法是一种注重现象间的关联与对立面的统一的哲学思维模式,这种模式通常被表现为“正题——反题——合题”的图式,其中每个概念都会生成自己的对立面,而两者的统一即会产生一种新的层面的理解或分析。如“自体——另一主体——他者”模式。一旦我们开始明白自体与他者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且无法离开他者而独立存在时,我们便得到了一个新的概念,即“我们”(合题)。这个合题又会变成一个新的正题。因此辩证法的思想便把万物的矛盾本质置于突出的地位,因为一切现象皆可以说包含着其自身的对立面,亦即包含着对其自身的否定。从这种对立统一中呈现出新的东西。

研讨记录

杨春强督导:精神分析里面的正题即是主体,它的反题就是彼者,主体会认为自己和彼者不一样,而实际上主体和彼者是没办法分开的。

罗正杰督导:镜像阶段有一个异化,当婴儿通过镜像,他的破碎的自体被整合,这是一个虚像,是一个异化,这个镜像是主体的一个想象,还没有一个彼者出现,这就是和自己的关系。但自己又是一个彼者,主体和镜子的关系,后来就会成为主体和他者的关系,和自我理想的关系,他以后和所有彼者的关系,都是建立在这个关系之上的,这里也是有一个“主体——彼者——合体”的现象。

杨春强督导:关于学员提到的关于荣格的研究,荣格提出的自性和阴影也可以用黑格尔的哲学来看,一个人表现的意识的部分和无意识的部分是互补的。

罗正杰督导:理想自我是想象出来的,帮助主体去寻找外界的理想自我,到了青春期就会寻找自己的偶像,和在爱的关系里的寻觅,这都是一开始从自己的关系发展到和彼者的关系的。

原文:

黑格尔把自我意识的出现解释为从自然到文化的过渡,或者说由动物存在到人类存在的过渡。黑格尔认为,自我意识是通过自我反思发展起来的,自体性便由此呈现出来。为了人类主体性的显现,一个人不仅必须意识到其自身的区分性,还必须被另一个人承认,是一个人类主体。黑格尔把这一过程概括为“统治与奴役”,“主人和奴隶”皆受困于彼此承认的相互关系。主人要作为一个主体,必须得到奴隶的承认;奴隶作为一个奴隶,必须要被主人承认是一个奴隶。主人可以自由的追求自己的生活,因为他坚定的知道自己的身份是被奴隶所承认的,悖论的是,肯定式总会变成否定式——主人依赖于奴隶的承认,所以他不可能真正的自由,而奴隶并不以同样的方式依赖于主人,他具有另一个自我肯定的来源,即他的劳动。那么真正自由的就不是主人,而是奴隶了。

研讨记录

杨春强督导:马克思也继承了黑格尔的观点,劳动能创造个体的价值,奴隶主虽然是主人,奴隶依附他,但如果奴隶不劳动,主人就饿死。自我和主体是不一样的,自我在想象界,图像组成的世界,自我是这个世界的核心。在语言组成的另一个世界,主体存在那里,个体诞生在语言中,一出生就掉进了语言的世界,自我是在6-18个月的镜像阶段产生的。

镜像是他者的目光,从想象的角度,他者的目光就起到了镜像的作用,真正的大彼者,拉康把它定义在符号界,是和主体相对应的。所以目光还不能称为真正的大彼者,大彼者必然是个语言,它可能指这个文化系统,目光本身不能成为大彼者,而是因为它背后承载了一个符号系统。要区分想象的大彼者和符号的大彼者,主人想占据一个想象的大彼者,就像孩子经常把父母当成大彼者,这是想象的大彼者,不是真正的大彼者,在主奴辩证法中,大彼者是指辩证系统,它规定了谁是主人,谁是奴隶,主人具有合法性,国王和大臣经常想窃取这个位置,来占据大彼者的位置,但是他们永远不可能成为大彼者,他要符合整个社会系统的规律、包括法律,他不能干这个,也不能干那个。奴隶主并不是真正的大彼者,而是社会体系它决定了奴隶主和奴隶的身份。

学员:一些青少年,对死亡有追求,会用宇宙观,宗教观作为解释这个世界的一切,也就是作为终极解释。

杨春强督导:这往往是他们建构出来一套防御体系,要去区分他是属于精神病性的谵妄,还是神经症性的哲学体系。他往往可以找到一个滴水不漏的解释,进行循环论证。咨询师的工作不在这个层面,精神病人的精神结构里缺少了这个内容,缺少了这个极点的位置,这样一个神经症结构,就像一个壳一样,把自我包裹在里面,把自己真正的东西防御起来,在强迫症里面容易有这样的体系,跟他咨询时要不管他这套体系,要通过他无意识的话语把这个体给撕裂。

如果是精神病性的谵妄,就不要打破它,帮助他建立这个结构,或者帮他维护这个结构,否则他的精神世界就垮了。

区分性是指当6-18个月的婴儿看着镜子中的镜像,知道那是自己而不是别的东西,并且需要另外一个人跟他确定:“这就是你。”在这话里,主体被承认。

奴隶通过劳动创造了自己的价值,但是中间有一个异化,他的价值被奴隶主拿走了,他的不自由是指这个,奴隶主是一个寄生虫,不劳动他就没有价值,这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谈的,一个人的主体要通过劳动来确立。

罗正杰督导:男人追求石祖的方式和女人追求石祖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在没有计划生育的前提下,女人通过生很多孩子来追求石祖,所以劳动创造了价值,这个创造有很大的意义。奴隶主他没有创造石祖价值的体现,往往是在创造性的活动中,他们要不断创造新的作品,女性的创造性在符号界比男性更少一些,她们更多的是在实在界对孩子的生产。

原文:

科耶夫认为,在主人和奴隶之间是一场殊死搏斗,主人和奴隶都为了获得承认,而受困于这场相互的斗争,其中任何一方都无法离开他者的存在而承认,而同时他者也需要获得对其自身的承认,因此一方的死亡也将是另一方的死亡。其中一方无法离开另一方而存在,而彼此又是对方最糟糕的敌人。科耶夫认为,此种辩证法在本质上是一场有关欲望与承认的博弈,还略有提及“侵凌性”的元素,他假设了自体与他者之间的关系在本质上是冲突的。拉康宣称,正是黑格尔这一伟大洞见,揭示出了“每个人都存在于他者的存在”。我们都被捕获在一个相互的、不可化约的“异化”辩证法之中。对拉康而言,异化存在着两个时刻:首先,是经由镜子阶段与自我形成的异化,其次,是经由语言与主体建构的异化。

研讨记录

罗正杰督导:照顾孩子的多是母亲,母亲常会说:“你长得多帅啊”、“多机灵啊”,这都是彼者通过镜像在异化孩子,那一刻母亲对孩子来说算是真正的大彼者。在临床上,有很多漂亮的姑娘和小伙子,你会发现他们的自我形象和他们真实的样子是不一样的,他想象中的自我的那个像,和真正的他/她是没有什么关系的,这都是异化,就像小时候一个婴儿面对镜子,看到的也是虚像,那个并不代表婴儿的真实形象。

侵凌性指的是个体会对自己理想化的镜像有攻击和毁灭的欲望。

艾梅企图刺杀法国最著名的女演员,艾梅其实在攻击自己,也就是在攻击理想的自己或者想象的自己,不在符号界运作,因为这个女演员有自由和社会声望,艾梅就希望自己有这样的形象。生活中你去嫉妒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身上往往有你向往的一部分,这就我们可以看出主体和理想自我之间的侵凌性,而且相互依赖,这个理想的自己也对他和他的小儿子造成了威胁,这里体现了一个表象和认同观点之间的关系。

杨春强督导:想象关系,怎么来讲清楚这个“想象关系”可以想到中国人的面子,西方人讲的是“耻感”,他觉得自己有罪,东方人觉得自己是掉了“面子”。丢了垃圾被别人看到,或者被尊敬的人看到,觉得丢了脸。他想办法把面子给争回来,努力工作也是为了争回面子。争“面子”,就是在一个想象的东西,这就是想象界的侵凌性。还有喝酒,想要赢过对方,获得谈话权,都是在争面子,都要喝到胃穿孔,这都是由于存在想象的侵凌性。

镜像在异性之间就变成爱的关系,或者是攻击的施受虐关系,男女之间必然是这个关系,也有性的色彩在里面,这里不是一个镜像,男的镜像不会是一个女的,女的镜像也不会是男的,镜像发生在同性之间,女人有一种享乐是男人没有的,男人更多的在符号界,女人有一部分在实在界,比如女人抱孩子有身体的享乐。“面子”就是一个很空的东西,大家围绕着它在抢来抢去,在博弈,中国人都是这样。如果能够打破这个面子,就是在做一个很深刻的心理咨询了。

读拉康

专业研讨会第二期开始招募中……

报名联系”文雪“或“涂巍”哦

联系方式:

文雪,

涂巍,

近期课程(点击蓝色字体即可阅读)

预约咨询——“心理咨询预约流程”

团体体验——“晴空存在主义团体(网络小组)招募”

三年课程——“晴空心理

三年系统培训,足够你学好精神动力学”

拉康读书会——“读拉康

专业研讨会(第一阶20轮)”

(文雪)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hhq.com/xgyy/12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