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产后精神病 > 临床体现

家有精神疾病患者,这些技巧家属要掌握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及家人健健康康的,不要生病。尤其是让人听闻就觉得害怕的——精神疾病。

但是,如果家里有人被确诊为精神疾病之后,作为家属便增添了一个新的角色——精神病人家属。

您会整日担惊受怕:

家里有个精神病人,是否随时会有不可预测的事情发生?如果别人知道了这件事,会怎么看?这是您以前不曾想、也不愿想到的。

病人的工作、学习怎么安排?是否需要编一个理由为他请假?病人看病的费用到哪里去报销?一大堆的事情需要您去考虑、去处理。

作为家属,偶尔要化身为护士,去关心、照顾病人的生活;有时要化身为医生,向病人讲解各种药物的作用,督促他遵循医嘱服药;有时要把病人当做朋友,诚恳的交换意见,讨论问题。

如何胜任这一新的角色?如何处理好与病患的关系,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同时也影响着患者疾病的康复。

这一突如其来的事件确实会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偶尔还会抱怨:“家里有个精神病人,我都快得精神病了。”

掌握下面这些同精神病人打交道的技巧,能更好的处理与患者的关系:

1.讲话要缓慢、平和、内容明确,如果要向他提出问题,或吩咐他做事,每次只能说一件事。一下子说好几件事,就会使他无所适从。

2.讲话的态度要专注而亲切,即使他看来注意力分散,也不要忽视他。

3.经常用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你对他的关怀和挚爱,有时谈谈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或许可以创造一个比较愉快的气氛。

4.不论他在生活和工作中有了多么微小的进步,都要充分地加以鼓励,借此重建患者的自尊。尽量避免抱怨和责备。

5.对于患者明显脱离现实的想法(如妄想),不要试图去说服他,更不要同他争辩或嘲笑他,这样做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招来麻烦。

6.培养病人更多的兴趣爱好,适当地为病人提供社交的机会,并鼓励他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7.在同病人充分协商的基础上,为病人制定一个生活日程表。

总之,由于精神疾病本身的特殊性,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也提出了很高要求。可以说,家属努力促进病人康复的过程,也就是家属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

精神疾病是一种长期性且极易复发的疾病,家属需要逐步适应自己的新角色,也应该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更需要你的坚持与耐心,关爱与呵护。

作为家属,需要的就是尽快接受现实,稳定住自己的情绪,有条不紊地处理这些事情。这对患者及家属本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有必要,还可求助专业人士的帮助。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hhq.com/lctx/16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