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产后精神病 > 临床体现

原创从本土心理学到内生心理学三

〖原创〗——从本土心理学到内生心理学

(三)难学、难用、难接受的心理学

拿来主义的心理学因为拿来的时机、拿来的人、拿来的方式都有问题,结果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先天不足。如果有机会,可以看看中国心理学史教科书,你会发现,在中国心理学史上,真的是乏善可陈,就这样一个一无是处的中国心理学史,却养活了一大堆的所谓“心理学泰斗”,让人不禁感叹: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或者说我们有一大堆的心理学研究专家,却很少有心理学应用型的专家以及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专家。我们的心理学,从一开始拿到中国,从来不是为了应用的,所有心理学的应用,其实是从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方向开始应用的。在西方是心理学发展促进了管理学的发展,在我们,则是管理学的先行驱动心理学的应用。就连我学心理学,也是从组织行为学方向入门的。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在中国的真正出现,则是要从年武汉中德班开始。

因为照搬翻译的缘故,又因为教材陈旧的原因(曾经有一版高校通用版的《普通心理学》,从80年代初使用到了年,才有了修订版),我们的心理学——主要是高校的心理学专业(主要也用来培养研究型的科学心理学),不是一般的难学难懂。一般学生如果刚刚进入高校心理专业,第一次面对《普通心理学》的教材,一定会畏难而不行,很难学得下去,那特别像医学专业的生理学和脑科学(或者叫神经科学),我第一次接触这样教材的时候,就很疑惑,这和我的心理有什么关系,它能解决我什么样的心理问题,我学了这个以后,真的可以了解自己的心理,了解自己内在心理运作的机制吗?凡正我是没有看懂,所以大概学习了十五年之久,也没有踏入心理学的大门!实际上,我们照搬的时候,就连抄书也不会,如果你用中国最权威的《普通心理学》与西方最流行的《心理学与生活》教科书对比一下,你就知道差距有多大了!

有鉴于此,在我所主导的河南中医药大学心理学专业中,第一门心理课不是《普通心理学》,而是我自己编写的《心理学入门》。我试图通过有益、有趣、连接生活的设置,让我的学生对心理学感兴趣,并通过简单有效的心理学技巧,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这个尝试已经进行了九年,看起来效果不错,很多学生上完这门课以后,专业思想非常稳固,希望能够继续探索我们心灵的奥秘!

不仅如此,我们还在用高校研究型的心理学教材来考核心理咨询师,来指导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的临床工作,甚至用医学的观点来强制要求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发展方向。比如心理咨询师只能咨询心理问题,不能涉及中重度精神疾病等等,这其实都是一种误导。即便在西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下的系统心身医疗,也绝不会限制说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不能涉入心身疾患与精神疾患之中,而心理学的疗法,恰恰是系统整合疗法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核心环节!

我们的高校教育,只讲理论,只进行所谓科学研究(常常进入了生理病理学的领域而不是心理学的领域),但从来不考虑应用的问题,也绝不教心理学的工具与方法,比如精神分析,只讲投射与阻抗的概念,具体如何进行精神分析,如何探索来访者内心世界,如何释梦,如何共情,如何了解来访者的防御与移情,这些都是不讲的,更不用说临床中的观摩与实证了!绝大部分的高校教师也不会这种技巧,因为也没有人教!不会操作技巧与临床方法,让我们如何面对来访者呢?没有临床的经验,又如何能提高咨询与治疗的效果呢?这一切都是镜花水月而已!

对于我们的患者或者来访者而言,中国人出现心理问题之后,讳疾忌医,因为害怕别人说自己有“精神病”(心理问题、心理疾病、心身疾患、精神疾病这些概念一般老百姓都区分不开,往往被笼而统之地认定为精神病),所以干脆就什么也不说,有问题医生也不会考虑心理问题,只有在百药无效、百查不名、百治不解的情况下,医生才会考虑,是不是心理问题导致的疾病?“心病尚须心药医”的古训,对于这些医生,根本没有任何的借鉴意义,他能想到的就是开药、手术和检查,医生这样避而不谈“心病”,病人就更不敢想自己生了什么“心病”了,因为即便清楚是“心病”,也找不到“心药”,因为这些医生就没有这样的理念,他不知道还有这样的方法和手段,他只能沿用旧有的方法,让病人不断地吃药,结果“不治之症”就这样普遍出现了!

这就是今天的心理学行业,这就是今天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职业,这就是今天的心理疾患的患者或者来访者的现状。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拿来主义的心理学有着种种的先天不足!(未完待续)

*****附注: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

许振国博士简介新心学创始人北京中医药大学黄帝内经博士郑州大学历史学(甲金文字学)博士后河南中医药大学心理学副教授中医基础理论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黄帝内经研究会(筹)秘书长章黄嫡传、国学导师心灵督导、心理治疗师、中医心疗师奥伦达心身健康(医学)博物馆研究员OriginatorofthenewshingakudoctorofHuangdiNeijingfromBUCM(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ZhengzhouUniversity,history(onoraclebones,inscriptionsonancientbronzeobject)postdoctoralAssociateprofessorofpsychology,Hena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MasterTutoronbasictheor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heHuangdiNeijingAcademicResearchAssociation(preparatory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hhq.com/lctx/156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