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篇文章,前后写了快一个月,这段时间,工作的事,家里的事,加上忙中偷闲的玩,真是忙碌又疲惫,总是想着挤一点时间,再挤一点时间把它完成,好开心,感恩节这一天,终于挑灯夜战的在出差的间歇,写!完!了!
感恩节,感谢一直以来家人的陪伴和爱,也真心希望,此文可以为需要的麻麻,送一丝丝温暖和爱,感恩!
感觉暖暖的话,欢迎转发!
圈里有些新手妈妈,每每看完我的文字总会特别的感触,隔着简短的回复文字我都能感受到她们的心情,就和看到三年前的自己一样。
我们,都曾这样走过一段特殊的时光。
在Google中输入产后抑郁,会得到这样的定义:产后抑郁症(英语:postpartumdepression,PPD)也叫产后忧郁症,是妇女在分娩孩子之后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抑郁症,症状有紧张、疑虑、内疚、恐惧等,极少数严重的会有绝望、离家出走、伤害孩子或自杀的想法和行动。产生产后抑郁症的生理因素是内分泌的变化。妇女在怀孕时,雌激素升高,孩子出生后,雌激素迅速下降。心理因素包括太担心孩子,无法应付产后忙碌的生活,不能接受自身的角色变化等。
Google说,研究显示,中国的发病率约为7.3%~37.14%(不知道是怎么统计的,因为大部分中轻度产后抑郁在中国并不会被记录在案)。但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这个比率远远不止,尤其是城市中,尤其是所谓的白领人群,几乎我认识的每个新手妈妈,都或深或浅的经历了这个过程,包括我自己。轻度的产后低落,又被形象的称为"BABYBLUE"。
现实生活里,依旧有人认为产后抑郁只是“矫情”,是“娇气”,是“无理取闹”!新手爸爸们,虽然大多数可以理解这种BLUE的状态,但也坦言自己也经常被带入这种低落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妈妈们,如果你有过同样的经历,或者正在经历这种感受,别自责,别担心,你真的很棒,也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作为女人的成长和为人母的幸福,就是这样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暂时的痛只是让你变得更加强大。加油!
产后抑郁究竟有多普遍?好吧,看起来总是正能量满满的龙猫妈,也就是本姑娘,也是从这个BLUE大泥潭中摸爬滚打过来的。。。
怀孕前,我是个“轻微”强迫症倾向患者(虽然死党们坚信我是重度的,我真的只是轻度强迫症好嘛!)具体表现为凡事都尽可能周密的做计划以及风险管理,当孕妈的时候这种强迫症发挥到了极致。挺着大肚子的我看过各种生产日记,对于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都做了思想准备,并对龙猫爸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培训”,确保有万一情况发生时,有签字权的“家属”可以冷静应对。我的计划中包括,产后抑郁的应对,并对龙猫爸进行了普及教育。是的,我已经料到会有这样一天,即便做好了如此周全的思想准备,我也无法逃脱“产后抑郁”的魔咒。
原因有很多,大体就是,现实总是比理想骨感。和很多妈妈一样,我想坚持顺产,却在最后一刻因为种种原因选择了剖宫产;和很多妈妈一样,我想坚持母乳,却因为种种原因变成了混合喂养,又不争气的变成了全奶粉。即便我在生产前便做好了各种准备,请好了揉奶师,备好的澳洲奶粉(至今记得隔壁床的妈妈因为没有提前准备奶粉,不放心国内奶粉,又自己没奶而抓狂绝望的眼神),约好了月嫂,待产的东西一样不差,对医生的各种产前提问对答如流(就差没把孕期各种数据做成PPT了),并且在手术后第一时间拔了尿管,在没有止疼泵的情况下拖着渗血的伤口溜来溜去,只为了想要最快时间实现母乳,医生都被我感动的一塌糊涂。。。可是我,还是没有做到,传说中的顺产全母乳,并且,不出所料,在一周后,陷入了“产后抑郁”的状态。
经历过的妈妈才能体会,那种无法控制的莫名悲伤,经常躺在床上眼泪便不自觉的涌出。焦虑,不安,悲观,这些负面的情绪就像吃了兴奋剂,在脑海中上蹿下跳,不断吞噬每寸乐观的神经。焦虑之下,我的一颗仅存的智齿也在月子中发威,生娃后第一次医院拔牙,又挨了一小刀。。。作为一名极其理性的患者,我根据网上的症状自查,把自己诊断为“中度产后抑郁”。我一边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一边又怕家人担心,只好在眼泪失控的时候对家人说,“别担心,我只是正常的产后抑郁,没法控制自己,让我哭一会就好”。回想起来,真的很感谢龙猫爸,在那段日子里,无条件的包容我,理解我的无力感,在所有与孩子有关的问题上,没有原则的站在我的一边(一定程度上跟我的产前培训也是有关系的吧?!)。
然而,家人的爱和陪伴,可以使得抑郁不再加重,但真的要走出心底的阴霾,唯有靠自己。睡不着又流眼泪的时候,我便和龙猫爸聊天,谈起期望在年轻时多多体验不同生活的愿望,我一脸泪水的反问自己,难道孩子的到来就意味着五彩斑斓的二人世界要告一段落么?难道我们不应该因此更有勇气去开始新的生活,因为新生命的到来,这种改变更加有意义了不是么?这种念头如同在黑暗的井底的一丝光亮,抹干眼泪,在通宵达旦的翻查了澳洲的技术移民政策后,我发现原来不是只有独立技术移民的职业才有机会,但是对我的情况来说,达到雅思四个七才有把握。就这样,孩子一个多月大的时候,我开始了雅思的备考。(广告:关于移民心得的分享可以参考龙猫家的历史文章)
听上去很变态,疯狂备考,成了我这个产后抑郁的妈妈自我治愈的途径。每天至少十小时的复习,经常左手抱娃右手拿书,半夜醒来就精神抖擞的继续学习。很多人看了之前历史文章中的雅思备考心得,问我,是怎么做到生娃之后可以如此专心的备考,你听过那个笑话么?真真应验了传说中的“自从得了精神病就更精神了”。后来,我逐渐听说,很多像我一样症状的妈妈,为了自我治愈,选择过不同的方式,有人成了烘焙高手,有人在产假期间考过了注会,不论什么方式,支持我们的是不可以被产后抑郁击败的意志和决心,即便这听起来特别矫情。
细思极恐,作为已经不再年轻的八零后,我们仍然经常性的被评价为“生在福中不知福”和“娇生惯养”。好像产后抑郁这种事情,就是因为你不够坚强,没吃过苦,生个孩子还叫苦连天,甚至我自己都这样以为过。可是反思自己,再看看身边认识的麻麻们,哪里有娇气,个个都是超人一样的存在好么?
(以下为吐槽时间)
在这个时代,能够顺利的怀孕生个娃,是有多难。什么不孕不育,胎停,胎位不正,妊娠糖尿病,贫血,高血压,脐带绕颈,胎位不正。。。怀个孕简直就像读了个妇产科学位,每次等化验报告堪比手里掐着上亿股票在看大盘,每次产检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网上找攻略都一搜一大把。怀孕前个个都是抽个血都怕疼的玻璃心少女,十个月练就抽血根本不眨眼,时不时还主动扎扎手指头测测血糖的神经质。。。同时,工作不能停,边孕吐边考个证边做做项目开开会的大有人在,全当胎教。。。
就这样,到生娃的时候,哪个麻麻不是只要对孩子好,无论顺产剖腹产,根本不会在乎自己会有多疼,伤口有多长?
生了娃,哪个麻麻不是只要能母乳,根本不会在乎自己有没有时间睡觉,伤口还疼不疼,流不流血,只关心娃能不能吃饱?
而我们之所以会抑郁,是因为,如此的披荆斩棘,我们太渴望完美,可这偏偏是个不可能完美的任务;这个可爱又可恨的时代,给了我们太多机会,太多信息,也随之而来的着太多焦虑;所有理性的思考,被现实的啼哭惊醒,加上荷尔蒙的作祟,都不得不暂时退居二线,让眼泪先飞一会。
说我们矫情的人,比心。
(吐槽到此,撕逼结束。)
但是转过头,妈妈们,我们可以依靠的,其实永远是自己。
做妈妈,修炼强大的内心,是一种福气。我们正视自己的BLUE时光,没什么可怕,重要的是,别放弃自己,别任由焦虑侵蚀你的快乐,我们一步一步,自己走出来!
别禁锢自己,有了娃不代表你只能生活在鸽子笼,时不时为自己创造机会,化个淡妆,出门走走!(我深刻理解,出门时好多衣服不太能穿上,有点挫败,但记得化个妆,会发现自己也没那么黄脸婆),做做喜欢的事情,去去生娃前喜欢的小资属地,哪怕只有一小会就得回去喂奶,寻找一下自我;
要知道,五个多月的假期,不会太常见哦,快想想自己有没有什么想尝试的心愿,有可能在家或附近就实现的,利用这样的假期哪怕每天甚至每周抽点时间来实现一下也好。你肯定不想,孩子问起麻麻的爱好,你只能说,麻麻的爱好只剩下养你了(娃的压力山大啊);
别对‘抑郁症”心存恐惧,谁说的来着,这年头,没个怪癖都不好意思出门不是么?正视自己,勇敢的和“正能量十足”的朋友(比如谁呢,可以自行脑补)主动积极交流,甚至找心理专家聊聊,同时,远离“负能量源”,都当妈了,就别靠着“”比惨“”来寻找幸福感了,自己好才是真的好;
最后,亲老公是用来倾诉的,帮忙的,发泄的,垫背的,尤其在他精神正常的时候。但当然,咱也得适当理解,刚当爹也不容易,新手爸爸同样会有抑郁,很多爸爸的焦虑其实并不比当妈的少,在可以做到的范围,给点关怀和阳光,谁让当妈的就是如此超人的呢,还是那句话,比心呗。
真心希望龙猫妈身边认识的,不认识的每一位新手麻麻都能幸福的走过这段特殊的时光,做更强大的麻麻,每一天都充满爱和骄傲。
感恩节快乐!亲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