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产后精神病 > 患病影响

临床护理干预对严重精神病患者自杀的影响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严重精神病患者自杀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年8月至年4月收治的50例严重精神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分别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和给予一般性照护,比较两组患者自杀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自杀行为发生率(24.0%)和成功率(4.0%)均低于对照组(56.0%、16.0%),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严重精神病患者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可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将危害降到最低。

严重精神病;自杀行为;护理干预;影响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计生委、中央综治办、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制订的《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年)》中强调,精神卫生问题,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同时也是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应引起各相关部门的重视。现就严重精神病患者自杀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其影响,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年8月~年4月收治的严重精神疾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有暴力倾向和偏激行为,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研究组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为22~54岁,平均年龄为(40.8±6.3)岁,病程为1~6年,平均为(3.5±1.2)年,疾病类型:精神分裂症1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6例,精神刺激所致精神障碍4例,其他类型5例;对照组年龄11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为24~52岁,平均年龄为(40.7±5.4)岁,病程为1~5年,平均为(3.3±1.1)年,疾病类型:精神分裂症11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5例,精神刺激所致精神障碍5例,其他类型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疾病类型及治疗方法)对照较为均衡(P>0.05),具有可比价值。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抗精神病和非特异性镇静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性照护,如健康指导、遵医用药等;研究组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①环境管理。室内不可存放多余物品,尤其是可能刺激到患者的物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加强巡视监护,根据其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考虑是否采取隔离措施。②风险控制。与家属一同对患者进行全程监护,在出现自残、毁物等行为初期即采取应对策略,避免这种行为进一步发展。③预见性护理。根据患者发病原因及日常行为表现,制定预见性护理方案,掌握自杀先兆,确保患者安全,对于有不良行为者,予以重点防范;明确控制方法,对其进行语言及非语言干预,注意调节患者心智,在冲动早期便对其进行劝导,加强健康教育,增强其自我控制能力,必要时可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以防行为愈演愈烈[1]。

记录两组患者自杀行为发生情况,包括自杀方式、时间、地点及所用工具,比较两组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率和成功率。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8.3统计学软件对收录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均以率(%)描述,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研究组25例患者,自杀行为发生6例(占24.0%),其中自杀成功1例(占4.0%),自杀方式:撞头2例,吞食异物2例,服药过量1例,自缢1例;自杀时间:清晨1例,中午1例,夜间4例;自杀地点:病房2例,厕所3例,洗漱间1例;自杀方式:约束带或床单1例,药物1例,其他4例。

对照组25例患者,自杀行为发生14例(占56.0%),自杀成功4例(占16.0%),自杀方式:撞头4例,吞食异物4例,服药过量4例,自缢2例;自杀时间:清晨3例,中午2例,夜间9例;自杀地点:病房5例,厕所6例,洗漱间3例;自杀方式:约束带或床单2例,药物4例,其他8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截至年底,我国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已达万人,很多患者因未能及时接受到正规治疗而导致病情的恶化,尤其是突然发作出现的伤人、自伤及自杀行为,对患者及周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不良反响[2]。精神病患者受突发精神症状支配,自杀行为难以预料,有必要根据自杀方式、自杀时间、地点等临床特征提示,加强护理干预,提出切实可行的护理对策,制定有预见性的防范措施,掌握发病的规律性,密切观察患者自杀先兆,从而更好地预防和减少自杀的发生[3]。本组研究中,加强临床护理干预的研究组25例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率和成功率分别为24.0%、4.0%;给予一般性照护的对照组25例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率和成功率分别为56.0%、16.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提示对严重精神病患者加强环境管理、风险控制和预见性护理,有助于稳定患者病情,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对严重精神病患者进行护理时,应从生理、心理等方面全面评估患者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综合分析自杀行为相关影响因素,对其进行全方位护理干预,可将危害性降到最低,更好地保证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王玉真.社区精神疾病患者意外死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10(3):59-61.

[2]付莉.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7):-.

[3]傅荷莲,段小毛.循证护理对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干预的应用[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11(2):55-57.

长按图片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hhq.com/hbyx/146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