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肥胖与内分泌疾病
哈医大四院内分泌科主任成志锋教授指出,随着医学进展,医学家发现肥胖和内分泌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世界卫生组织已把肥胖认定为一种病。一个人的体重指数若超过28可认为患上肥胖症,还会引起一系列内分泌问题。举例说,糖尿病、脂肪肝、内分泌失调、月经紊乱、不孕不育、痛风、骨质疏松、关节障碍等等都与肥胖症关系密切,所以,肥胖症是一种内分泌疾病。肥胖中的一种类型是单纯性肥胖,是因饮食和运动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能量摄入过多堆积体内,最后引发肥胖症,从而导致内分泌的紊乱;而内分泌疾病也可引起肥胖,如甲状腺功能低下、多囊卵巢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库欣综合征等疾病均可以导致患者肥胖。所以,肥胖和内分泌互为因果。肥胖导致内分泌紊乱,内分泌紊乱又加重肥胖!
二、肥胖与肝脏疾病
感染科朱丽影院长说:肥胖与肝脏疾病关系比较密切,近年来肥胖相关的营养过剩性脂肪肝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量流行病学数据表明,肥胖是健康体检儿童和成人肝功能酶学异常的主要原因,2/3以上的血清转氨酶增高与肥胖有关。当前日益增多的脂肪肝主要是肥胖相关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肥胖者即使没有其它伴发疾病,脂肪肝的发生率也很高,大约56%~78%的肥胖者有脂肪肝,21%~39%存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后者10年内肝硬化的发生率为20%,肝病相关死亡率为12%,死因包括肝功能衰竭和肝细胞癌。因此,尽管短时间的肥胖对肝脏的危害并不严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肥胖相关的肝病有可能成为导致终末期肝病的首要原因。由此可见,肥胖相关肝病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这不仅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三、肥胖和糖尿病的外科治疗
据哈医大四院普外科三刘昶主任介绍:减肥手术最早始于上世纪50年代,近十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临床应用的成熟与发展,腹腔镜减重手术已成为治疗肥胖症和糖尿病的标准手术方式。减重手术对“重度肥胖患者”而言是获得长期减肥效果的唯一有效方法。该手术能够长期减重降糖、有效预防和逆转糖尿病合并症,延长患者寿命,是病态肥胖及2型糖尿病长期减重降糖的有效治疗手段。
四、肥胖与心血管疾病
心内科三病房石秀敏主任说肥胖可以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肥胖与高血压并存,并可增加血压控制的难度,促进多重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聚集,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近年来,高血压与肥胖的患病率在全球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过去30年里,中国的肥胖率急剧上升,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肥胖人口大国。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涉及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心输出量增加,血浆容量扩张和钠水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胰岛素抵抗、脂肪因子失衡、炎症/氧化应激、血管外脂肪功能异常、肠道激素异常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方面。此外,基因和环境因素之间交互作用导致的表观遗传学改变也参与了肥胖、血管功能异常和肥胖相关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肥胖是导致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主要原因,肥胖合并高血压往往伴随多重代谢紊乱。因此,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干预应当兼顾降低血压、控制体重和改善代谢紊乱三个方面。
五、肥胖与肿瘤
肿瘤内科刘艳教授介绍说,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居民超重或肥胖的发生率在逐年增加,而导致超重的不健康膳食及缺乏体育锻炼都会显著增加患癌风险。
1、肥胖与乳腺癌:在欧洲,尽管近年来乳腺癌死亡率下降,但仍然每年有约1,,妇女新发病例。肥胖对于绝经后妇女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已得到公认。肥胖对于乳腺癌的作用权重(6%~19%)相当于家庭遗传作用。
2、肥胖与子宫内膜癌:病例对照与队列研究显示子宫体癌与肥胖关系十分确切。那些未曾使用停经后激素治疗的妇女,体重增加25Kg或更多,则其子宫内膜癌发生危险比为5.00(95%可信区间3.01-9.52)。因此,肥胖症或成年体重增加均与导致子宫内膜癌发生率显著增加有关。
3、肥胖与结直肠癌:男性和女性肥胖者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均增高。病例对照与队列研究的结果一致,而且男性发病率的增高大于女性。有研究推测腰/臀比的改变可能是引起结直肠癌发病率性别差异的原因,但尚无大规模的研究数据证实这种猜想。
4、肥胖与肾细胞癌:肥胖与肾细胞癌尤其是在女性中,肥胖可引起肾细胞癌发病率增高,而其作用机制不明,还需要大规模的研究数据去证实。
5、肥胖与食管腺癌:有研究认为肥胖可通过增加食管反流性疾病及Barrett’s食管的发生,从而增加食管腺癌的发生率,因为Barrett’s食管是食管腺癌的化生前体。然而,其他研究认为肥胖引起的食管腺癌发生率增高与反流性疾病无关。
肿瘤外科孙凌宇教授说肥胖正迅速取代烟草作为癌症的主要可预防的病因。每年有4万多癌症患者诊断归因于肥胖,而超重和肥胖与15%~20%的癌症相关死亡率有关。研究表明肥胖患者的(如结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的肿瘤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肥胖也与高复发风险,肿瘤相关死亡率,总死亡率等不良预后相关。肥胖也会增加患者第二原发恶性肿瘤的风险。肥胖对肿瘤治疗的影响表现在:1。肥胖患者更容易延误就医,多不参加癌症筛查项目或接受预防性测试;2。肥胖可以影响肿瘤诊断的精确度,如肿瘤标记物的血液稀释,降低影像检查的质量;3。肥胖给肿瘤患者的放射治疗、外科治疗造成了技术性挑战,而且可能与高毒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有关;4。肥胖与接受化疗的患者血栓栓塞风险增加有关。
六、肥胖与孕产妇
产科蔡雁主任向我们介绍:在临床上,有的孕妈妈体重达到多斤,整个孕期体重增长40~50斤的是极其普遍现象,新生儿体重超过8斤的巨大儿逐年增加。一些孕妈妈错误地认为,女性妊娠期间吃得越多,为了给腹中宝宝提供养分就越充足,宝宝就越健康,所以就必须“使劲”吃!大多数孕妇一旦怀孕,便会成为家里的“重点保护人物”,甚至孕妈妈不想吃了,家人也竭力劝告、导致孕妇体重迅速上涨。
孕期必要的营养是保证母亲生理需要、宝宝健康成长必要的条件,但是我们产科医生看到的是妊娠期间女性进食过多、营养成分比例搭配不当、极易导致营养过剩,从而使体重超出正常的范围。而体重超标会产生严重的母婴风险。孕妇体重过重会引发许多病症,如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并发症,也会增加孕育巨大儿的概率,巨大儿的增多增加使剖宫产。
孕期的营养监测有助于发现孕妇可能存在的营养风险和胎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至于该从何时开始营养监测,许多准妈妈总要到怀孕18至20周才会意识到营养监测。而此时他们中往往已有一半以上的人营养状况已经超标。有一些准妈妈甚至要到被查出糖耐量异常或是患上其他的一些妊娠期高发病才认识到营养监测这回事。为此,提醒准妈妈,应将接受营养监测的时间提前至怀孕初期6-8周甚至孕前。对于有高危风险的孕妇更应加强孕期营养监测。通过孕期营养监测,不仅可以指导营养的补充,防止胎儿过大过小,还可以避免妊娠并发症,如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从而减少将来成年期疾病的发生。
七、肥胖与心理健康
精神心理科张磊晶主任说肥胖是不仅医学问题,同样也是心理学问题。那么什么样的心理容易导致肥胖?
一般认为,“吃”是导致肥胖的原因,而节食是人类一种勉强的、理性的和违反本意的自我限制。在潜意识中,人们时时不忘冲破限制以享受饱餐美食之后的满足。“在一些节食减肥的人身上,这种心理倾向非常明显。这些人一般在体重控制产生一定效果后,再遇到美食佳肴时,一旦理性的约束减低,吃的食物数量反而会比以前更多。其次是情绪因素的影响,如果一个人心情不好,食欲自然就会下降。而肥胖者在情绪焦虑时则会食欲大增。有心理学家认为进食一种减轻焦虑情绪的方法,通过嘴嚼食物,会使人的脸部肌肉紧张度减低,从而间接释放紧张情绪。同时心理因素也时刻影响着人体下丘脑的摄食中枢。当精神过度紧张而交感神经兴奋或肾上腺素能神经受刺激时,食欲受抑制;当迷走神经兴奋而胰岛素分泌增多时,食欲常亢进。两者在肥胖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再次,很多药物对摄食中枢也有明显的作用,在精神、心理疾病临床治疗中常用到的抗精神病药物,因其对组胺受体有阻断作用,主要是阻断H1受体,可产生镇静作用和体重增加的副作用,导致服用者体重增加明显,建议这一部分人群应适当控制摄食,增加运动,以便更好的控制体重。
八、医学营养减重
营养科周春凌主任介绍说肥胖属于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越医院减肥。无论以哪种治疗手段为核心,减肥都离不开医学营养治疗。对于轻中度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更是一线治疗方案。
医学营养减重的流程:营养评估: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身体成分等,根据医学标准评估肥胖程度。饮食情况调查:了解饮食摄入情况,分析肥胖相关因素。生活方式调查:了解生活方式情况,分析肥胖相关因素。健康状况调查:了解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及治疗史。其他情况调查:了解减肥者心理、家庭、社会等可能与肥胖相关的因素。
制定减重方案:结合减肥者各项调查的结果,制定个体化减重方案,并给予解说、指导及健康教育。约定复诊:约定复诊时间及需要提供的资料。减肥者应与治疗团队保持密切沟通、定期复诊,才能根据执行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减肥是项系统工程,是长期、动态的过程。医学营养减重除了提供科学、健康的饮食方案之外,还具有以下优势:1。全程管理,个体治疗。医学营养减重是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出与肥胖病程最相关的因素,为减肥者提供灵活、可行的个体化治疗方案。2。科学循证,健康减重。医学营养减重有循证学依据的膳食模式,在降低体重的同时, 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超重和肥胖症在全球流行,已成为严峻的公共卫生危机之一。年国际肥胖症研究协会报告显示,全球超重者近10亿,肥胖症患者4.75亿,每年至少有万人死于肥胖及其相关疾病,在西方国家成年人中,约有半数人超重和肥胖。我国肥胖症患病率也迅速上升,《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我国成人超重率为32.1%,肥胖率为9.9%。肥胖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称为继发性肥胖症,约占肥胖症的1%。
肥胖症可见于任何年龄,女性较多见。多有进食过多和(或)运动不足病史。常有肥胖家族史。轻度肥胖症多无症状。中重度肥胖症可引起气急、关节痛、肌肉酸痛、体力活动减少以及焦虑、优郁等。临床上肥胖症、血脂异常、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等疾病常同时发生,即代谢综合征。肥胖症还可伴随或并发睡眠中阻塞性呼吸暂停、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生育功能受损(女性出现多囊卵巢综合征)、胆囊疾病、骨关节病、静脉血栓、以及某些癌肿(女性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男性前列腺癌、结肠和直肠癌等)发病率增高等,且麻醉或手术并发症增多。肥胖可能参与上述疾病的发病,至少是其诱因和危险因素,或与上述疾病有共同的发病基础。肥胖症及其一系列慢性伴随病、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正常生活及工作能力和寿命。严重肥胖症患者精神方面付出很大代价,自我感觉不良及社会关系不佳,受教育及就业困难。
根据所测指标与危险因素和病死率的相关程度,并参照人群统计数据而建议,目前国内外尚未统一。3年《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以:BMI值大于24kg/m2为超重,大于28kg/m2为肥胖,大于30是中度肥胖,大于35是重度肥胖。;男性腰围大于85和女性腰围80为腹型肥胖。比如说,一个人身高1.70m,体重85KG,则其BMI=85/1.7/1.7=29.41,属于轻度肥胖。
合理的饮食结构是减肥的关键
调查显示,当体重身高指数值大于20.5时,普通中国女性就感觉自己胖了,开始出现减肥的意愿和行为。
不吃主食、不吃早餐、绝食减肥、保鲜膜减肥法是目前常见的减肥误区。
不吃主食,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实际上只是解决吃的欲望,但是对身体的损害是非常大的,因为没有碳水化合物,身体营养处于极端不平衡的状态;不吃早餐,以为少吃一顿相当于减肥。但其实上午工作、消耗大,会造成中午摄入热量更多。通过阶段性断食,只喝水、吃维生素,短时间内体重下降,但后期会导致厌食症、暴食症,造成内分泌紊乱;目前还有人通过在身体局部使用减肥霜+保鲜膜裹住做运动,这其实是在蒙骗自己,因为减下去的是身体的水分,补水之后又会回来,容易反弹,并且对皮肤伤害多。
饮食营养干预是预防肥胖、减肥瘦身的基础,减重膳食构成的基本原则应是,低能量、低脂肪、适量优质蛋白质、含复杂碳水化合物;纤系等减脂植物的合理搭配;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在膳食中的比重。合理的减重膳食应在膳食营养素平衡的基础上减少控制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使用减肥纤系等食品,既可以满足人体对营养素的需要,又要使能量的摄入低于机体的能量消耗,让身体中的一部分脂肪氧化以供机体能量消耗所需。
三分调,七分养;天尊永和悦家换食排毒排酸通气血,加快代谢,调理脏腑,通过有效代谢脂肪恢复你正常的健康体重。
天尊永和悦家的主要目的不是减肥,也不是长期减肥,反复减肥,而是改变体质不再减肥。体质决定你的体型,单纯靠减肥必定陷入长期反复减肥。
天尊永和悦家让你由内而外,通气血,排毒素,补能量,调五脏,恢复我们的代谢功能,变成易瘦体质,这才是解决肥胖的根本之道。
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减肥,但是每个人都需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