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产后精神病 > 预防治疗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不知为什么,今天我突然想起了很多年前认识的一个人。

 那时我在一些报刊上开设心理专栏,有一天收到一封寄自延安的信。这是一位曾经的精神病人写的信,他在信里说他曾经因精神疾病住院一百多天,现在康复了。这段经历让他很有感想,并记录下来,写成十来万字的书稿,问我是否可以帮忙找到出版的渠道。

  我让他把书稿寄来,让我先看看。书的名字是《歧路——我的一百零八天》。我看了觉得不错,他很细腻地写了自己那段时间的心路历程,非常生动鲜活,描述了一个精神病人眼里的世界。《异常心理学》教科书上抽象的症状——诸如抑郁、躁狂、偏执、幻觉、妄想等——在他的书里变为仿佛可亲见的具像画面,而且还有旁白可听,告诉你为什么病人会这么想。精神科医生、家人、同事和领导,他们的一举一动,在病人眼里到底会引发怎样的情绪和想法。   

我是真心实意希望这本书能出版,这是普通人理解心理有问题的人的一个很好的标本,也让人们看到那些病人并不神秘、可怕,他们经过治疗依然能够继续工作、生活,甚至写书。我甚至还替出版社设想了宣传语,“中国的比尔斯”、“中国版的《一颗找回自我的心》”。克里福德·比尔斯是耶鲁大学的高材生,但后来因为精神疾病住院治疗,出院后写下了自传《一颗找回自我的心》,在书中记录了他患精神疾病以及住精神病院治疗前后种种的遭遇、内心体验和思考。他自称这书是他的“精神内战史”。这本再版50多次的书出版后在美国社会引发强烈的反响,直接导致了美国的心理卫生运动,成为心理咨询和治疗史上很重要的一段历史。

在取得了作者的授权后,我认认真真对书稿进行修改,去掉了原稿中的一些对社会环境不满的偏激文字,突出了作者的心理感受。但修改后,找了好几家出版社,都没有人愿意出版。后来,我实在没办法,就想先在《大众心理学》杂志上来个连载,或许有出版社看后有兴趣出版,于是我弄了个简版的连载稿,控制字数,能在杂志上分12期连载。可惜编辑部在找专家审看后仍认为这是病人的作品,严谨性不足以刊用。很可惜我当时是刚出道的新人,没有权威和专家的份量,以促成事情成功。

前前后后忙乎了一年多时间,结果还是一场空。除了挫折和沮丧外,我还很担心那位作者是不是会因此打击而旧病复发,但他表现出我意外之外的平静。当我最后告诉他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候,他还写信反过来宽慰我,感谢我为他这么久奔波,付出很多心血,他说他已经不在意这书是否能出版了,他已开始另一部书稿的写作,写他病愈后的经历,书名暂定为《新生》,预计25-40万字。我只能在信里、在心里祝福他。但我后来没敢再多主动联系他——我们只在过年时互发过问候的贺卡——我怕他新的心血出来后又找我,而我却又帮不了他,让他失望。

  

现在,每当我偶然想起他——我几次搬家整理物件,就会看到他那已经泛黄的书稿,我甚至想不起我最后一次搬家时是否把他的书稿保留下了——心里就会涌起一种五味陈杂的感慨。

不知他现在过得好吗?真的,非常非常希望他能过得好。

写到这里,我突然明白我为什么会忆起这段往事了。因为昨天我偶然重读我收集的资料库中那篇黄国峻写给妈妈的信了。

黄国峻,台湾人,作家,年出生,年因抑郁症自杀,就在写完这封信之后不久。我将他的那封《报平安》的信附在下面,如果你是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学爱好者,或者你有家人朋友正受精神疾病或心理问题的困扰,建议你仔细读一下这封信,然后问问自己,你是否真的能懂他们的心,能给他们他们需要的那种爱、理解和祝福。

附:

報平安

◎黃國峻(.04.26)

啟稟母親大人:

媽,我沒事,請不要再來這裡探望我了,否則人家會以為我們是「老少配」,那會讓我很難堪。還有,不要再送煎餅來了,被護士恥笑只會讓我的病情更嚴重。

醫生建議我用寫信來抒發情緒,所以我是被強迫寫這封信的。決定寫給妳,是因為我和朋友之間沒有寫信的習慣,他們認為信太正式了,往往會為了可讀性而言不由衷,我們這一代比較喜歡用講電話的方式溝通,一句來一句去,有一點像戲劇,我們沒有意識到「表達」是什麼,沒有特定的方式或時間,因為隨時都在表達。例如我的酣睡表達出了我的疲倦,我買的低腰牛仔褲訴說了我的自卑,我吃的零食顯示著我對孤獨的藐視。總之,其實我並不想寫信給妳,媽。

我本來是寫給六姨媽,但是她在國稅局上班,我在信上會忍不住一直批評財政部長的政策和髮型。我很感謝阿姨,她以前常鼓勵我去玩搖滾樂,也許她有嬉皮的靈魂,想要藉我來達成夢想。可是沒辦法,我才要去上第二堂電吉他課,沒想到吉他老師就在家中開槍自殺了,享年二十九。後來學費雖然有退還,但是錢還是全花在參加葬禮的西裝上。我告訴阿姨,也許音樂只是個夢想,而且多半結局只是夢遺,很感傷,這妳不會了解的。

目前醫生正在教我:如何看見事件的光明面。他讚美我的憂鬱症非常有詩意,具有一種奧地利式的虛無美學,還說我的自卑感充滿了存在主義色彩的傾向。妳見過這樣安慰人的嗎?他甚至讚美住我隔壁的鐘樓怪人,說他的歪嘴邪眼很有個性,說他的駝背背負著人類的罪孽。我覺得根本是胡扯,他們只是想藉著我們這些精神疾病來不斷擴充醫學的領域,他們甚至認為「解放神學」顯然是大腦先天缺乏某種傳導物質所引起的幻覺,老天,反對這個說法的哲學家們為了辯駁,到現在還在想辦法弄懂一堆醫學專有名詞。

瘋狂是自身的一部分。

媽,我現在不想自殺了,因為我很怕被別人亂解釋我的死因,我認為葬禮完全被活人利用了,是對死者很沒禮貌的打擾,硬是要搞得迎合某種核心價值。我寧願自己的屍體被獅子吃掉。所以,媽,別再打毛線背心感動我了,我沒事,否則再擔心下去,反而換妳得憂鬱症了,妳應該試試去學交際舞的。我前天認識一個躁動症患者,他是一個拉丁舞老師,他整天都很興奮,抓著護士就不放,一下跳森巴,一下跳恰恰,搞得護士們差點重演歌舞片「萬花戲春」當中幾個經典場景。醫生為了抑制他的興奮,一直播放二次大戰紀錄片,和柏格曼的電影給他看。

另外,護士把不少抗憂鬱的藥,偷偷加在巧克力奶昔中給我喝,結果現在我雖然心情愉快多了,不過同時我的體重也胖了二十幾磅。這一胖,讓我更憂鬱了,而且我開始有疑心病,一直懷疑人家怎麼做就是在治療我,認為人家是瞞著我,並且,我一想到自己是個要靠藥物(與治療)才能快樂起來的人,我就快樂不起來,既暴飲暴食又不吃不喝,搞得我的胰島素像台幣匯率一樣波動。媽,我想也許我的瘋狂並未消失,但是我已經能接受瘋狂是自身的一部份這個事實了。

有時我很好奇你們以前所過的苦日子,到了我們這代真的結束了嗎?艱苦教妳知足,光是賞月看星星就能歡度約會的時間,但我的女朋友才不信那套,她唯一欣賞過的免費景象是火災現場,她覺得消防隊噴射的水柱很煽情、很浪漫。媽,妳要同情她,因為她的大腦被染髮劑中的化學成分腐蝕了,而且我不能勸她別染了,因為她認為:如果她沒染髮,而我還會喜歡她,那她就會認為我沒眼光,很遜。反正妳不會想了解這種事的。

所以妳現在知道我為什麼不想和她結婚的原因了吧。我認為婚姻和當兵沒有什麼兩樣,都一樣要按時歸營,一樣要服從長官,一樣要……跑五百障礙(指去大賣場購物),唯一不同的是,當兵是白天出操,結婚是晚上「操出」。抱歉,我不是故意這麼放肆,妳知道,婚姻失敗比單身更難受。現在的離婚率大概有百分之……天曉得,也許跟金融大廈的樓層數一樣高,值得欣慰的是,其中有不少人是多次離婚的。這不是重點,我有一次和女朋友玩一種新式的接龍遊戲,規則就是:我說出一個好萊塢女明星,對方就要接上,哪個男明星在銀幕上和她接吻過。

「薇諾娜瑞德,上帝保佑。」我說。

「伊森霍克,那部叫什麼bite,有沒有。」她回答。

「葛尼斯派特羅,那部叫great什麼的。不,等一下,她和太多人接吻過了,我要換一個,烏瑪瑟曼,不只銀幕上他們私下也接吻。」

「還不是一樣,反而更好接。勞勃迪尼洛,那部maddogand誰有沒有。」

「簡直送分,好吧,回敬妳。莎朗史東,casino對吧。」這個遊戲玩到最後,我們發現,整個影劇圈的人全都互相接吻過,有的甚至和海豚接吻過。這正反應出整個現實中兩性關係的狀態,沒有長久容忍這回事,任何人都會為了玩伴女郎或健身教練這類人,暫時把戒指拔下來的。

沒錯,家庭的價值是無法取代的,但自由也是。妳不就是為了我的成長被關在家裡一輩子嗎,也許妳覺得這樣很安分;沒有冒犯的意思,但是我認為「家庭」的形式在改變,只要覺得哪裡像家,哪裡就可以是家,這樣說也許是我的頭腦有點一氧化碳中毒,但仔細想想,誰又不是呢?

我要說一個卡夫卡式的故事:一個外科整形醫生,他把一個醜人變得很漂亮,結果從麻醉中醒來時,她突然認不出這是自己,而且她的朋友與家人都拒絕相信她是從前那個人,於是大家報警把她抓起來。在受不了重重逼問下,她竟然承認自己殺死了那個人。這就是我要說的,人生是荒謬的,而且觀眾本身又是劇中的另一個演員,一切都是錯亂而卻又恰如其分。

媽,妳是個好人,有時候我真希望我們不是一家人,這樣我會更容易與妳溝通。說這些,只是想讓妳知道,我一切平安,真的不要擔憂,我會再寫信的。補充一點,前天有一個護士幫我注射藥物時,居然批評我的屁股太扁,針很難打,老天,她可能現在正在休息室和同事嘲笑我的屁股,我可能永遠沒辦法約會了,接龍遊戲玩到我這裡就斷了,所有人都在看著我,真糟,我得趕緊找個人接吻才行,當然這只是個比喻。就寫到這裡,可以嗎?

祝福,兒子敬上。

文章选自心理咨询师的智慧系列《叶落有声·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作者:叶斌;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年第1版

推荐阅读

面具社会,别丢了自己的脸

叶斌:在操蛋的世界里,依然热爱生命

叶斌——不会讲段子的博士不是好心理咨询师

叶斌——总有一个人,能让你卸下铠甲摘下面具

叶斌博士简介

心理学博士

首批注册心理师/督导师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

上海市心理卫生学会理事

华东师范大学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总监

中国最早的EAP专家之一

本人有长达二十多年的心理咨询和相关专业培训的经验,擅长团体心理咨询、治疗和训练,主攻青少年心理、人际关系和情绪问题的心理辅导,在企业心理培训、人事测评和员工心理援助领域也有丰富的经验。

擅长课程包括情绪管理、职业压力处理、管理沟通、自我探索、洞察力培养、团队建设等。

生命是如此奇妙,我们心怀感恩,跟追叶斌老师阐释过往,点燃生命,叶斌博士完形(格式塔)个人成长体验工作坊正在报名中,帮你察觉自己,解决人际冲突,缓解压力,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内容转载自







































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hhq.com/yfzl/9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