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该求助者做出初步诊断并说明依据。
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根绝案例排除器质性病变。
2、排除精神病。按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项心理学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说明该求助者不属于精神病。
3、症状表现:
1)认知错误:没有根据地认为自己有心脏病。
2)行为:反反复复的就医行为。
3)情绪:因自己不能得到明确诊断而焦虑、痛苦。
4)躯体症状:心慌、胸闷、憋气、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食欲差等。
4、求助者的冲突是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有道德色彩,属于常形心理冲突:
1)病程:症状持续时间长,已超过三个月,但不到一年。
2)痛苦程度及社会功能影响:求助者的症状影响了社会功能,工作效率明显下降,有泛化、回避出现。
根据郭念锋教授病与非病三原则及心理不健康的区分标准,不良情绪强烈、持续时间3-6个月,已泛化到生活的其他方面,社会工能中度受损,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成立。
5、根据案例XXXXX,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属于严重心理问题。
二、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生理、社会、心理)
1、生物学原因:年龄+性别+生理状态
2、社会原因:XXXXX(抄具体事件)的负性生活事件
XXXXX(抄具体事件),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和作用。
3、心理原因:
1)存在错误认知(存在不合理信念):XXX(抄具体事件)
2)缺乏积极、合理、有效的解决自身问题的行为模式。
2)缺乏有效调节情绪的方法。
4、个性因素:XXX(抄具体事件)
三、来访者的症状/精神状态/状态/社会功能如何?
●如果问症状,则回答:
1、心理症状:
1)认知:*******
2)情绪:*******
3)意志:*******
4)行为:*******
2、生理症状:*******
3、社会功能症状:*******
●如果问状态,则回答:
1、心理状态:
1)认知:*******
2)情绪:*******
3)意志:*******
4)行为:*******
2、生理状态:*******
3、社会功能状态:*******
●如果问精神状态,则回答:
1)认知:*******
2)情绪:*******
3)意志:*******
4)行为:*******
●如果问社会功能,则回答:
1、人际关系:XXXXX(抄具体事件)
2、工作学习情况:XXXXX(抄具体事件)
3、家庭情况:XXXXX(抄具体事件)
四、摄入性会谈的注意事项
1、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必须保持中立。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心理咨询师在摄入性会谈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
5、在摄入性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五、表达共情、尊重、真诚、面质的注意事项
●表达共情的注意事项:
1.咨询师应从求助者而不是自己的角度来看待求助者及其存在的问题。
2.咨询师的共情不是要求必须有与求助者相似的经历感受,而是能设身处地地理解。
3.表达共情应因人而异。
4.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共情应适度。
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
6.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
7.表达共情要考虑求助者的特点与文化特征。
8.咨询师应验证自己是否与求助者产生共情。
●表达尊重的注意事项:
1、接纳求助者,尤其接纳求助者与咨询师不同的方面。如自己反对、否定、反感的内容,也接纳其消极、灰暗、错误等内容。
2、在价值、尊严、人格等方面与求助者是平等的,不能因双方地位、知识、金钱、文化等差异而歧视求助者。
3、应遵循礼仪、礼貌待人;
4、应信任求助者;
5、不主动探问求助者的秘密、隐私,对求助者主动诉说的秘密、隐私应进行保护,不随意传播。
6、应对求助者真诚;
7、当咨询师难以接纳求助者时,可以转介。
●表达真诚的注意事项:
1、真诚不等于实话实说,说实话不完全是真诚;
2、真诚不能脱离现实,应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
3、咨询师不能有感而发,忘情发泄自己的内心世界;
4、表达真诚应适可而止,过度的真诚会适得其反;
5、真诚还体现在非言语上,身体姿势、目光、声音、语调等都可以表达真诚;
6、表达真诚应根据咨询的进程而有所变化。
●面质的注意事项:
1、要有事实根据
2、避免个人发泄
3、避免无情攻击
4、要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基础
5、可用尝试性面质
六、咨询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1.咨询目标;
2.咨询的具体心理学方法或技术的原理和过程;
3.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
4.双方各自特定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5.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
6.咨询的相关费用;
7.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
七、咨询效果6个评估维度?
第一,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自评)
第二,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的情况
第三,求助者周围人士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对求助者的评定(他评)
第四,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
第五,咨询师的观察与评定
第六,求助者某些症状的改善程度。
八、有效咨询目标的7个特征?
1.属于心理学范畴。2.积极的。3.具体或量化的。4.可行的。5.可评估的。6.双方接受的。7.多层次统一的。
或:在与该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1)注意商定目标的时机,应在心理诊断已经完成之后
(2)注意咨询目标七个有效性因素:.
(3)应做到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整合。
九、国外学者研究的咨询的共同因素?
第一,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的和谐、信任的咨询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特点。
第二,求助者的强烈求治动机、积极态度,自己探索改变的信心和自觉性。
第三,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
第四,咨询师本身的特征。
第五,促进求助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
十、合理情绪疗法/阳性强化疗法的原理和步骤
●合理情绪疗法
1、原理: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A.Eills)创造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通过纯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其核心理论是ABC理论。A是诱发事件,B信念,C是情绪反应、行为结果。
ABC的关系:A不是C的直接原因;B是不合理的、不现实的信念导致情绪困扰和神经症;治疗核心是通过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来改变、控制情绪及行为结果。
2、步骤:
1、心理诊断阶段:明确求助者的ABC,寻找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2、领悟阶段:实现三点领悟:
(1)是信念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
(2)求助者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
(3)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各种症状。
3、修通阶段:
(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苏格拉底辩论术、产婆术)
(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3)家庭作业(RET自助表RSA自我分析报告)
(4)其他方法(情绪/行为技术:自我管理程序、停留于此、放松技术、系统脱敏)
4、再教育阶段:重建心理与行为模式。
●阳性强化疗法
1、原理:
1.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及动物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是行为结果被强化的结果;
2.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可以对其行为进行阳性刺激,即奖励,通过奖励强化该行为,从而促进该行为的产生和出现的频率,行为得以产生或改变。
2、步骤:
1.明确目标行为
2.监控目标行为
3.设计干预方案,明确阳性强化物
4.实施强化
5.追踪评估
十一、阻抗产生的原因和处理?
●产生的原因:
(1)阻抗来自于成长的痛苦
①开始建立新行为、新观念、新思维的问题。
a.求助者可能需要转变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b.求助者可能需要承认自己在欺骗自己。
②结束或消除旧行为的问题
a.求助者可能需要不再装假,有些求助者在咨询过程中把自己
的行为与情感过分夸大以博得他人的好感或同情。
b.求助者可能需要面对一种痛苦的抉择,在有些情况下,求助
者与他人关系的发展出现了异常不利的情况,可能这种关系对
求助者来说很重要,但不结束这种关系,发展下去却会更糟。
(2)阻抗来自功能性行为失调
①阻抗的产生源于失调的行为满足了某些心理需求,即求助者从中获益。
②阻抗的产生源于求助者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掩盖更深层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3)阻抗来自于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
①阻抗来自于求助者只是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或反对意见的动机。
②阻抗来自于求助者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对自己无能为力的动机。
③阻抗来自于求助者并无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
●处理:
1.通过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解除求助者的戒备心理
2.正确地进行心理诊断和分析
3.以诚恳的态度帮助求助者正确地对待阻抗
4.使用咨询技巧突破阻抗
十二、转介的注意事项?
咨询师如发现自己与该求助者不匹配时,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明智地转介:
1、应当事先征求该求助者意见并说明理由。
2、向该助者介绍新咨询师的有关情况,尤其是其专业特长。
3、向新咨询师介绍该求助者的情况,但不应透露隐私情况。
4、如有必要,原咨询师可以与新咨询师交流。一般不干预新咨询师的活动。
十三、如何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1)尊重
(2)热情
(3)真诚
(4)共情
(5)积极 (1)心理咨询人员与来访者之间,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和后来的咨询效果有重要影响。
(2)良好咨询关系是取得理想咨询效果的条件和基础。
(3)良好的咨询关系能够减少来访者的防御心理,使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提供真实、全面的信息。
(4)良好的咨询关系能够促使来访者接受咨询意见,并积极配合咨询者师。
(5)良好的咨询关系能够让来访者充满希望。
(6)良好的咨询关系会增加来访者继续前来咨询的意愿。
十九、如何结束咨询关系
结束咨询关系的程序是:
1、确定咨询结束的时间,一般以双方都认为可以结束为宜。
2、全面回顾和总结。
3、帮助求助者运用所学的方法和经验。
4、让求助者接受离别。
二十、选择什么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如何选择心理测验
●选择什么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
1、MMPI,了解求助者的病理人格特征并做量化评估。
2、BPRS,了解求助者精神疾病性症状严重程度。
3、SCL-90,了解心理健康水平及躯体症状的特点。
4、EPQ,了解人格特征。
5、16PF,了解人格特征。
治疗白癜风医院怎么样治疗白癜风好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