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产后精神病 > 预防治疗

与精神病患者零距离

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我来到了阜阳市三院采访。来之前就听说精神病患者发病没有时间规律,初次进入精神病房区的我感觉心跳不断加速。“别紧张,没那么可怕。”在宣传科负责人于子成的安慰声中,像电影中过雷区一样,我紧张地拽着他的衣角不敢有丝毫松动,小心翼翼地走进了这个外界眼中高风险的地方。

吃个药,都要与患者斗智斗勇

走进男封闭病区,打开大铁门,空间顿时开阔起来。透过窗户,我发现病房与传说中的“脏乱差”并不一样:被子叠得有棱有角,床铺干净、整洁……患者在哪里,我心里不禁犯起了嘀咕。护士告诉我们,患者们刚吃过早饭,需要活动肢体,都在活动室呢。

又一扇铁门打开,一群男患者在屋里做着千奇百怪的动作,有的在原地不停地转来转去,有的一直对着窗户呆呆地发笑,有的静静地看着电视一言不发,有的则哼着小曲手舞足蹈……突然,一名中年男子看到了手拿相机的我,立即停了下来,眼神有些惊喜:“你们是记者?!”但不等我回答,他又缓缓地垂下头走了。

“医院护理相比,除了日常的治疗,我们还要和患者斗智斗勇。”于子成说,比如看似简单的服药过程,在这里却大费周折。医护人员采用的方法是“发药到手,看服下肚,坐会再走。”因为有的患者会耍小聪明,把药片含在舌下就是不往下咽,有的意志非常坚定怎么都不张嘴,还有的趁护士不注意直接把药扔掉……所以,护士总要寸步不离地看着患者把药放进嘴里吞下,然后让他们张嘴大声“啊”一声检查。对于特别“耍赖”的患者,护士会让他坐会儿,观察20分钟左右,以免他到卫生间把药吐出来。

有些危险,还有些心疼

精神病患者给大家最深刻的印象是,他们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在四病区,几乎每个护士都挨过患者的“拳打脚踢”,但她们仍然耐心地治疗、照顾。

去年夏天,有一个女患者,30多度的高温天里还穿着几件大棉袄,身上刺鼻的气味充满整个办公室。主管护师马瑞和其他护士帮她脱衣服时,她突然发病,抓住马瑞的头发撕扯起来,大家赶紧上前制止。没想到患者竟然拳脚相加,家属当场被吓得愣在一旁。等把患者拉开时,马瑞的脸上多了几道血痕,地上还散落着一缕头发。

马瑞说,女患者一到生理期,就容易躁狂,常常具有一定攻击性。对此,护士们就从家里带些糖果或者苹果之类的零食,像哄孩子一样哄着她们,转移她们的注意力,万不得已时,才会用约束带将她们暂时控制在病床上。

“我刚参加工作时,也曾产生过困惑,在家里都从来没有挨过打,难道要跟她们打一辈子交道吗?可是,每当我看到患者因病情无法控制而痛苦的模样,在社会上还要面对异样的眼光,我的心就被深深地刺痛。”马瑞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来关心、帮助她们。

要让他们感受到被关心的温暖

一些女患者看见陌生的我走进来,特别热情,纷纷围过来和我聊几句。“姐姐,借你的手机用一下,我跟家里说两句话。”“姐姐,今天厕所全部是我打扫的,你快点来看一下。”……

护士长张丽说:“在这里,我们必须是‘全能型’选手。”由于是全封闭病区,除了基础性护理外,护士们还要会唱歌跳舞,缝缝补补更是必备技能,有时候还要充当理发师等角色。

刚入院的病人,大都缺乏理智、行为异常、躁动不安、生活不能自理,对医护人员相当排斥,护士挨打挨骂的现象很常见,为此,医院为精神科专门设立了一个奖项——委屈奖,以安慰医护人员。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觉得这里没有外界想象得那么可怕,而更像是一个大家庭。医护人员就像父母一样,细心呵护着这些“孩子”,当我拍照时,他们还不时提醒我,注意保护患者们的隐私。

是啊,精神病患者应该得到关爱,而不是同情,更不是歧视。患者们在医护人员那里得到了被关心、被照顾的温暖感觉,而我们同样应该尊重、关爱他们,这也是他们得以康复的希望所在。









































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长时间
白癜风的偏方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hhq.com/yfzl/1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