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早期干预是指“在病人还没有发展成精神病之前或在疾病的早期就对重点人群或患者进行监察和进行各种干预的方法”。
早期干预的好处
1、减轻中期残疾,降低复发的危险性。
2、降低自杀的危险性(许多病人在治疗前阶段出现自杀行为)。
3、更低的抗精神病药物剂量。
4、更少的住院时间。
5、更低的中期治疗花费。
6、更少的家庭破裂和家庭痛苦。
早期干预的三种人群
1
对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进行病前期干预
首先,精神疾病患者结婚前进行婚姻咨询;其次,生育前进行生育咨询,尽可能减少药物、病毒感染、环境污染、家庭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等影响,减少孕期和分娩并发症,从而减少子女的患病危险。
其次,孩子出生后尽可能母乳喂养;与精神科专业人员一起对孩子的营养、生长发育、行为、神经心理进行密切观察和定期评估;减少孩子心理应激,即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生活;如孩子出现明显的行为问题,或有孤僻、离群、退缩等人格改变、情绪不稳、思维怪异等,应尽早与精神科医生联系,进行评估和商讨对策。
2
对出现前驱症状的患者进行前驱期干预
精神病人多不认为自己有病,不主动求医或拒绝治疗。一般地说,患者病情越重对求医问药越反感,因此求医决策的重任就落在家属的肩上了。首先,应弄清精神异常的性质与程度。精神病的早期表现可能不典型,症状易变,出现短暂。所以,当怀疑家庭中某个成员精神异常时,家属应在掌握精神病常识的基础上,对被怀疑者留心、仔细观察。若发现确实存在某些奇异的征象时,家属应及时找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咨询,弄清精神异常的性质和程度,征求医生对处理的建议。
3
对首次发病的患者进行干预
及早让病人就医,不能讳疾忌医。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存在肯定的精神异常,家属应立即送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不要拖延或回避。切不可求神拜佛、请巫医神汉打卦,否则不仅会使病人遭受身体上的折磨、精神上的痛苦,更重要的是耽误了治疗,拖延了病情,增加了疾病治愈的难度。据我们观察,许多病人治疗效果不好,就是因为迷信错过了早期治疗良机造成的。至于治疗方式,当以住院治疗为首选,家庭治疗为次选。因为住院便于对患者进行系统治疗,有利于获得理想的疗效,降低精神科病药物副作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而家庭治疗不能保证病人遵医嘱服药,也可能出现药物副作用增加病人的拒药行为,导致治疗中断,延误病情。当然,住院治疗和家庭治疗两者各有利弊,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精神疾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且多数存在复发倾向,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精神疾病的早期干预对患者的预后有益,尤其是对患者自知力和社会功能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早期识别早期治疗尤为关键。
科室简介
精神一科是以治疗急性精神病人为重点的全护理男病房,河南省医学重点培育学科——重性精神病科病区之一。
诊治范围:重性精神病、精神病急危重症短程诊治,各种原因所致精神障碍、心理障碍。
联系-31
监制:王复昆主编:陈家欣编辑:黄杰陈放供稿人:精神一科孙健审稿人:孙梅玲配图:范琳配音:柳博文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