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12日,《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发表文章,显示制糖业曾在20世纪60年代和一些科学家进行肮脏的XX交易,让他们淡化糖类和心脏病之间的联系,并把饱和脂肪推为罪魁祸首。
我的天,吃瓜群众们无不惊呼,原来我们被砖家们骗了50多年,报纸上天天说少吃肥肉,原来都是骗人的。
各位淡定,这事儿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之前多次有人证明科学研究不靠谱,比如还是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上的一篇文献指出——
-年间,被引用超过次的49篇文章中,最后有29篇被证明不靠谱,只有20篇经过了时间的考验。
引用超过次的文章是什么概念?
文章被引用50-次,作者就已经称为得到学术界认可,文章被引用超过次,作者在学术界就算巨头一样的人物了,更何况被引用上干次,作者还不得个个都能上天啊。
这篇文章再经记者之手,带上了愤世的情怀,一篇名为“90%的医学研究都是错的!”文章发表在了年的《时代周刊》(Time)上。
-难道科学家们都是道貌岸然的江湖骗子?
-No!真实的科学研究本就是一个充满曲折的过程。
医学研究的历史比犹太人的历史还要曲折百倍,一直在不断自我证明、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我们举几个例子。
正确的科学研究也会被否定
产后的产褥热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年代,医院受到了产褥热的困扰,当时学术界根本不知道什么会导致产褥热,孕妇死亡率非常高,医院产妇死亡率也高达六分之一。
青年医生赛梅尔魏斯决心找到解决办法。
他通过数据调查,发现产妇在家生产,医院要低60倍;助产土接产比医生接产,死亡率要低2倍。
机缘巧合下,他认为问题来自于医生解剖尸体带有「尸体颗粒」,所以赛梅尔魏斯建议医生接产前洗洗手。结果产妇的死亡率立马下降到了1%,简直是英国的再世华佗。
不过他并没有说服学术界,学术界就像一个个好奇宝宝,质疑「尸体颗粒」到底是什么?是怎么引起产褥热的?为什么助产土不解剖尸体,也会有「尸体颗粒」?
梅尔魏斯面对这么多好奇宝宝并解释不出。故其认为让他们洗手是对他们人格和智商的侮辱。
最后赛梅尔魏斯受到了全世界好奇宝宝的攻击,得了精神病,最后死得很惨。
现代医学证明,产褥热是一种生殖道的病原体感染,其实所谓的「尸体颗粒」就是病菌。
错误的科学研究也会被肯定
请你打开百度搜索维生素E和冠心病,第一页全是说有好处的,它甚至已经作为常识进入各种医学网站。
你现在随便抓一个中国医生问他维生素E是否对冠心病有好处,他90%会说是的。
这个说法来源于两篇错误的顶级论文,截止到年,仍有50%的新发论文还在引用前面那两篇错误的顶级论文。
殊不知,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就有文章用超过人的严格随机实验证明,维生素E根本不能降低冠心病凤险,这一结论到今天都没有被推翻过。
我们该怎么办?
医学研究曲折百倍,所以,把学术论文的结论推广为真实世界的真理,是很危险的事。现在许多媒体、大众对学术都有这样的误解——
认为科学研究绝对真理
认为每一项科学研究都是生产我们日常决策的答案
可是我们也说到,学术并不是大众误解的这样。
学术进程中经常颠倒黑白,正确的科学研究会被否定,错误的科学研究会被肯定。
可以把搞学术类比做公司运营,经常会有各种试错。公司内试错,发现走了弯路立马调整策略;整个市扬的试错,没有竞争力的公司会慢慢被市扬淘汰。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这样的医学,我们该信谁?
1报道最新研究的科学新闻别当真,当做娱乐新闻看就好。2以最权威科学家,或者发表在最权威期刊上,类似《Nature》上的论文意见为主。3日常医学疑问,以科学家中的”主流意见”为主。(如果主流真的存在的话,医院背景的科普作家的建议可代表主流意见。)
4真实就医过程中,相信医生的判断。(大多医生根据「指南」来处理病情,「指南」也代表了”主流意见”。)
当然,就算相信主流也存在风险。
不过说白了,世界上哪儿没有风险?
参考文献:
KearnsCE,SugarIndustryandCoronaryHeartDiseaseResearch:AHistoricalAnalysisofInternalIndustryDocuments,JAMA,Sep12.
JohnP.A.Ioannidis,ContradictedandInitiallyStrongerEffectinHighlyCitedClinicalResearch,JAMA.;(2):-.
《时代周刊》:AResearcher’sClaim:90%ofMedicalResearchIsWrongByMaiaSzalavitz,Oct.20,.
TheHeart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