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yXu,Psychiatry.Neuroscience
产后阶段的女性可能会罹患三种类型的心境障碍:产后情绪不良、产后抑郁症和产后精神病。
近85%的女性曾有产后情绪不良,也称产后恶劣心境,她们在产后的2~4天会出现易于哭泣、悲伤、易激惹、愤怒、焦虑等情绪不稳的症状,这种状态在产后的5~7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好转直至产后2周时完全消失。虽然产后情绪不良是有自限性的,但如果这些症状和抑郁情绪持续超过2周,就需要评估和诊断患者是否为产后抑郁,特别是曾经有抑郁病史的[1]。产后抑郁症(PPD)是产后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发生率大约为10%~15%。而产后精神病(PPP)患病率约为0.1%~0.2%[2],被认为是双相障碍的一种表现。大部分患者在产后2周内表现出严重的精神症状,病情演变迅速,通常伴有情绪激越、意识模糊、思维结构混乱、幻觉与妄想,因为可能出现自杀和杀害婴儿的危险,一般建议住院治疗。
如同人生其他时期一样,产后抑郁症也受到遗传易感性的影响。已证实的主要因素是个体的心境障碍易患素质,大约有1/3的产后抑郁女性有既往的抑郁发作,通常存在家族史。目前,关于产后抑郁生物学基础的证据尚不明确,与妊娠有关的生育激素变化,特别是产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可能导致抑郁症状的出现。同时,没有比生育更能扰乱情绪的生活事件,初为人母需要面临涉及生活各方面的社会心理变化,伴随着各种角色转变、责任、冲突、矛盾和丧失等情感变化,孕期焦虑、照顾婴儿的压力、缺乏社会支持及婚姻问题等也是严重的应激源。因此,生物学的易感性、快速变化的内分泌环境和社会心理学的因素共同作用,促成了心境障碍的发生[3]。
产后抑郁与非产后抑郁的治疗类似,除非患者选择哺乳[4]。哺乳女性的治疗需要仔细的评估风险与获益比,几乎所有的抗抑郁剂都能分泌到乳汁中,如果抑郁未经治疗,很可能对婴儿的发育和母婴联系产生不良的影响。而近期的研究也发现,不论试验样品来自初乳还是后期乳汁,药物浓度的差异,取决于与乳汁分泌有关的药物剂量[5]。因此,治疗时需要考虑有疾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精神科病史、既往对药物的反应和哺乳期用药的安全性资料。同时,在治疗的过程中,也需要让初为人母的她们意识到,这是一种疾病而不是做母亲的失职,以减轻母亲的负罪感。母亲和家人需要心理咨询的建议,也需要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从一开始,就应预防白癜风的方法有哪些北京最好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