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无精神障碍的产后女性相比,产后首发精神障碍女性的全因死亡率升高约3倍;
与已生育的无精神障碍女性相比,产后精神障碍女性诊断后一年内的自杀死亡率升高余倍;
生育过子女的女性更加健康,这一理论在精神障碍患者中可能同样成立。
接受精神科药物治疗的患者发生QTc间期延长的风险升高,而多重用药可能进一步提升风险。另外,存在相关风险的药物与患者个体因素之间可发生协同作用,更凸显了谨慎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性。
3月18日发表于《PsychiatricTime》的一篇综述中,作者MeganB.McCorkle等全面回顾了精神科药物对QTc间期的影响。以下为内容要点:
病例
患者为一名52岁白人女性,罹患双相障碍Ⅰ型,接受社区提供的药物管理及服药依从性综合服务。该患者每天吸烟一包,有酗酒史;无过敏史及心脏传导异常史。
最近一次精神科住院治疗的入院检查中,心电图(ECG)提示患者的QTc间期达到ms。用药方案为:氟哌啶醇肌肉注射mg,每3周1次;双丙戊酸钠缓释片mg,每日1次;氟伏沙明片50mg,每日1次;羟嗪50mg,每日1次;曲马多片50mg,每日4次;唑吡坦10mg,每日睡前1次。
该患者接受的是典型的住院患者治疗方案。患者本人具备QTc间期延长的多个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女性、酗酒史、吸烟习惯等。虽然上述药物在单独使用时均无显著延长QT间期的作用,但合并用药升高了风险。基线QT间期ms也是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
虽然药物治疗成功缓解了精神症状,但由于基线QT间期显著延长,MF在住院期间需接受心脏监测。
QT间期
精神科药物,如抗精神病药及抗抑郁药,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心室复极延迟。精神科患者共病躯体合并症及物质使用障碍的情况并不少见,常需联合用药,多个危险因素可能同时存在,需要多加小心。
QT间期反映了心室肌从开始除极到复极的时长(上图),为QRS波群开始到T波结束的时间。用药期间,QT间期延长是心脏传导阻滞的标志,具有特别的意义。由于QT间期受心率影响较大,故常使用校正QT间期(QTc)间期,即心率为60次/分钟的QT间期。男性与女性的QT间期大致相当(男性<ms,女性<ms)。
QT间期是判断心脏动作电位的可靠值,可简便地通过ECG测量。动作电位紊乱是预测心脏急症的关键因素,故QTc常用于临床监测。QTc间期延长至超过ms时存在TdP风险,须立即干预。
另外,JT间期是判断心室复极情况的良好指标。药物引起QTc间期延长时延缓了心室复极,增加了折返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如尖端扭转型室速(TdP),可在JT间期观察到。目前研究未报告JT间期值,但包括该值在内的未来研究将有助于医生判断TdP风险。
药理学因素
精神药物导致QT延长的机制与抑制钾离子从胞内流向胞外有关。在联合用药时,多种精神药物抑制了过多钾离子通道,从而导致复极性心律失常。hERG基因负责编码钾离子通道,基因组研究已确定该基因组变异与药物相关QTc延长有关,罕见变异型将提升药物引发TdP的风险。目前已有三项研究发现,患者特定的基因型可导致药物代谢的改变,因此基因筛查可帮助指导用药。由于患者个体差异与药物特性之间广泛而复杂的相互作用,选择精神药物应基于患者个体因素慎重考虑。
用药时,临床医生应评估治疗是否恰当,以及额外心脏监测的必要性,每一患者应个体化分析。QTc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年龄≥65岁、女性、存在心脏疾病或异常、电解质紊乱、并发精神障碍、血药浓度过高等。合并症如物质滥用(包括酒精)障碍对QT间期延长有协同作用,可能会增加心脏急症发生的风险。
抗抑郁药
1、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
TCAs可阻断钠离子、氯离子及钾离子通道,通过增宽QRS引起QTc延长。
①阿米替林、多虑平、丙咪嗪、地昔帕明、去甲替林均可引起QT间期延长。
②马普替林导致QTc延长最为显著,长达17ms。
③氯丙咪嗪引起QTc延长的效应较轻微。
以上药物均可诱发TdP。考虑到此类药物潜在的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三环类抗抑郁药禁用于有心血管合并症的患者。
2、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SSRIs的应用较TCAs更为普遍。SSRIs带来的风险呈剂量依赖性,超治疗剂量使用或可引发QTc延长。
①西酞普兰由于其降解活性产物二去甲基西酞普兰对CYP2D6的毒性效应而广受争议。目前FDA建议,西酞普兰每日最高剂量为40mg,此剂量可能过于保守。目前针对单用西酞普兰是否为QTc延长高危因素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②FDA对西酞普兰的剂量限制并未扩展至艾司西酞普兰,该药与舍曲林分别可延长QT间期7ms和3ms。
③当患者存在独立危险因素时,氟西汀导致QT间期延长的风险较高,但并未观察到该药与QTc延长直接相关。
④尚未发现帕罗西汀与QTc延长有关。
⑤有趣的是,氟伏沙明可导致QTc缩短5ms。
3、其他药物
①维拉佐酮是一种5-HT激动/拮抗剂。目前尚未发现其与心电图异常有关;然而,该药对细胞色素P的强抑制作用可能导致血药浓度高于治疗剂量。
②尚未发现去甲文拉法辛可引起显著的QT延长,但尚需开展进一步研究,以探讨该药与其他抗精神病药联用时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③尚未发现度洛西汀与QTc延长有关。由于潜在的心脏毒性(cardiotoxicity),文拉法辛应避免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
④尚未发现新型药物如左旋米那普仑及米那普仑对心脏复极有显著影响。由于证据有限,仍需进一步研究支持。
⑤尚未发现安非他酮与QTc延长有关。
⑥米氮平可引起QTc延长约3ms,超剂量使用时上述效应更为显著。
⑦曲唑酮具有轻微的QTc延长作用,在超剂量时较为明显。
抗精神病药
1、经典抗精神病药
①吩噻嗪类药:与其他抗精神病药相比,潜在致心律失常风险更高,更易诱发TdP。其中,硫利达嗪致QT延长的风险最高。使用该类药时应仔细评估现有的危险因素。低效价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对QT间期延长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仅在高剂量时可能诱发TdP)。使用硫利达嗪及氯丙嗪时建议监测QT间期。
②高效价抗精神病药:如氟哌啶醇,静脉注射时QTc延长风险尤高。其他高效价抗精神病药如匹莫齐特及氟奋乃静均可引起QTc显著延长。丁酰苯类药氟哌利多也可引起QTc延长,在与其他已知可引起QTc延长的药物联合使用时,更应密切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