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孟潮,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年4月号
虽然弗洛伊德理论一再遭到口诛笔伐,很多心理学者甚至以讨伐弗洛伊德为业,但是在商业影视界,不少作品还是按照庸俗版的弗洛伊德理论来创作,时不时地要在镜头中加一点性爱的味精。
弗洛伊德的躺椅
即便是《扪心问诊》这种小众闷剧,也把治疗师和来访者之间情欲激荡放到开场。
当然了,一切的根源并不是性欲。弗洛伊德也没有这么说过。
同时,也不是一切事情都和性欲毫无关系。
但是弗洛伊德的确认为,人类行为的基本动机之一,是爱欲。
从婴儿对母亲的爱,一直到青年男女的性爱,爱欲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会不断展现。
而心理治疗,就是一切爱欲集中集体体现的地方。
不少来访者,心理治疗到了一定阶段,总会感觉到自己爱上了治疗师,从而一系列疑问也就产生了——
“我这么爱你,你呢,你也爱我吗?你爱我和我爱你一样吗?”
对第一个问题,“你也爱我吗?”
回答是肯定的,心理治疗师,一般来说,都是爱来访者的。
关键是第二个问题,“你爱我和我爱你一样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区分“治疗师之爱”和其他种类的爱的关系了。
如果一个治疗师要表达自己对来访者的“治疗师之爱”,他会这么说:
“第一,我爱你,因为你是一个人,一个鲜活的生命。”
这时候,治疗师之爱是同类之爱,是同类之关怀。
“第二,我爱你,因为你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公立医院最快治疗白癜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