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四节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21、4-患者男性,62岁,行结肠癌根治术,术前护士为其留置导尿,应安置的卧位为
A、仰卧位
B、半坐卧位
C、左侧卧位
D、膝胸卧位
E、屈膝仰卧位
22、4-患者男性,22岁。面部有开放性伤口,清创缝合后该患者应采取的卧位是
A、头高足低位
B、半坐卧位
C、仰卧位
D、膝胸位
E、侧卧位
23、4-患者男性,60岁。3天前感冒诱发支气管哮喘发作,呼吸困难,有轻微发绀,神志清醒。应采用的卧位是
A、仰卧
B、侧卧
C、端坐位
D、半坐卧位
E、随意卧位
24、4-患者女性52岁,因交通意外致颈椎骨折,右侧面部擦伤,失血约ml,经救治后病情稳定,拟行颅骨牵引治疗。患者的体位应为
A、侧卧位
B、中凹卧位
C、去枕仰卧位
D、头高足低位
E、头低足高位
25、4-患者女性,25岁。因颈椎骨折,行颅骨牵引治疗,护士为其采取头高足低位的目的是
A、改善呼吸
B、用作反牵引力
C、预防颅内压降低
D、减轻头面部疼痛
E、改善颈部血液循环
26、4-患者女性,62岁,患肝硬化6年,近年来胸闷加重,气促,呼吸困难,心脏彩超提示:大量心包积液,立即入院治疗。为缓解呼吸困难,护士应安置患者于
A、头低足高位
B、头高足低位
C、屈膝仰卧位
D、平卧位
E、端坐位
27、4-患者女性,45岁,反复咳嗽、咳痰5年余,近3年来劳累后心悸、气促。入院时有明显发绀,呼吸困难,应取
A、仰卧位
B、侧卧位
C、端坐位
D、中凹卧位
E、头高足低位
28、4-患者男性,55岁,入院诊断为慢性细菌性痢疾,需行灌肠治疗,护士应指导患者采取
A、仰卧位
B、俯卧位
C、膝胸位
D、左侧卧位
E、右侧卧位
29、4-患者男性,57岁,患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入院后不久患者主诉腹部不适、恶心,继而呕吐大量鲜血。查体:呼吸急促,脉搏细速,血压60/40mmHg,冷汗。此时,护士应立即将患者安置为
A、仰卧位
B、侧卧位
C、中凹卧位
D、仰卧屈膝位
E、头低足高位
30、4-患者女性,上午将行子宫切除术,术前需留置尿管,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应为患者安置的体位是
A、膝胸位
B、屈膝仰卧位
C、去枕仰卧位
D、头高足低位
E、头低足高位
31、4-患者男性,47岁。诊断“乙型脑炎”,查体:神志处于深度昏迷状态。该患者应该采取的卧位为
A、俯卧位
B、侧卧位
C、头高足低卧位
D、头低足高卧位
E、仰卧位头偏向一侧
32、4-患者男性,78岁、卧以头高足低位,此时导致压疮发生的力学因素主要是
A、水平压力
B、垂直压力
C、摩擦力
D、剪切力
E、阻力
33、4-患者男性,54岁。中毒性痢疾,体温39℃,脉搏次/分,血压80/50mmHg,伴呼吸困难急促,出冷汗,目前患者需采取的合适卧位为
A、仰卧位头偏向一侧
B、头高足低位
C、中凹卧位
D、端坐卧位
E、侧卧位
34、4-患者女性,30岁。全麻下行开颅术,术后已醒,应采取的卧位是
A、仰卧位
B、侧卧位
C、半坐卧位
D、头高足低位
E、头低足高位
35、4-患者男性,25岁。患有躁狂型精神病,拟给予保护具,正确的是
A、对精神病患者,不必向其家人解释使用保护具的必要性
B、将患者上肢伸直,系好尼龙搭扣约束带
C、使用约束带,每1小时松解1次
D、使用床栏,防止坠床
E、记录保护具使用时间
36、4-患者女性,30岁。颈椎骨折行骨牵引,现需更换卧位,错误的是
A、核对患者
B、做好解释
C、固定床轮
D、放松牵引后再翻身
E、记录翻身时间及皮肤情况
37、4-患者男性,64岁。因肺心病导致呼吸困难,采用半坐卧位的原因是
A、使患者逐渐适应体位变化,利于向站立过渡
B、减轻腹部切口疼痛
C、防止感染向上蔓延
D、减少局部出血
E、减轻心脏负担
38、4-患者女性,64岁,独居,刚搬进一新居所,因急性哮喘发作入院治疗,护士协助患者采取的体位是
A、仰卧位
B、端坐卧位
C、左侧卧位
D、头高足低位
E、头低足高位
三、A3/A4
1、4-患者女性,32岁。妇科检查发现子宫后倾。
1、若该女性自然分娩,可采用
A、去枕仰卧位
B、头高足低位
C、头低足高位
D、膝胸位
E、截石位
2、有利于矫正子宫后倾的体位是
A、去枕仰卧位
B、中凹卧位
C、侧卧位
D、膝胸位
E、截石位
3、若该女性产前检查,发现胎位不正,为矫正胎位,应采用
A、截石位
B、膝胸位
C、头低足高位
D、去枕仰卧位
E、头高足低位
4、若为促进产后子宫复原,该女性可采用
A、截石位
B、膝胸位
C、头低足高位
D、头高足低位
E、去枕仰卧位
5、若该女性孕34周时发生胎膜早破,为防止脐带脱垂,应采用
A、截石位
B、膝胸位
C、头低足高位
D、头高足低位
E、去枕仰卧位
2、4-患者女性,68岁,静脉输液过程中,患者主诉胸骨后疼痛,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发绀,听诊心前区有“水泡音”。
1、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该患者可能出现了
A、急性肺水肿
B、心肌梗死
C、过敏反应
D、空气栓塞
E、发热反应
2、此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协助患者取
A、俯卧位
B、头高足低位
C、去枕仰卧位
D、半坐卧位床尾抬高
E、左侧卧位,头低足高
3、4-患者女性,急性阑尾炎合并穿孔,急诊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术中顺利,术后血压稳定,病情平稳,随即将患者送回病房。
1、术后第二天患者体温38.2℃,并诉切口疼痛,此时护士应为患者安置的体位是
A、头高足低位
B、仰卧屈膝位
C、右侧卧位
D、半坐卧位
E、端坐位
2、病房护士应为患者安置的体位是
A、仰卧屈膝位6小时
B、平卧6小时
C、侧卧位6小时
D、中凹卧位6小时
E、头高足低位6小时
3、安置该体位的目的是
A、可减少局部出血,利于切口愈合
B、有利于增进食欲,为进食作准备
C、有利于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D、有利于减轻肺部淤血,减少肺部并发症
E、可使感染局限,减轻切口缝合处的张力,缓解疼痛
答案部分
21、
E
仰卧位:①去枕仰卧位:用于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可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而引起窒息及肺部并发症;用于脊椎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病人,预防脑压减低而引起头痛(穿刺后,脑脊液可自穿刺处渗出至脊膜腔外,形成脑压过低,牵张颅内静脉窦和脑膜等组织而引起头痛,去枕仰卧可减轻症状)。②休克时卧位:适用于休克病人,抬高头胸部,有利于呼吸,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血回流。③屈膝仰卧位:①腹部检查的病人,腹肌放松,利于检查;②导尿的病人,利于暴露操作部位。
22、
B
适用范围1)心肺疾患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原因:①在重力作用下,膈肌下降,胸腔容量加大,且腹腔内脏器对心、肺的压力减轻,增加肺活量;②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回心血量减少,减轻肺部淤血和心脏负担,改善呼吸困难。2)胸、腹、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原因:①腹腔渗出液可流入盆腔,使感染局限化;②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3)腹部手术后病人。原因: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缓解疼痛,利于伤口愈合。4)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病人。原因:减少局部出血。5)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原因:使病人逐渐适应体位变化,利于向站立过渡。
23、
C
端坐位适用范围:急性肺水肿、心包积液及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由于极度呼吸困难,病人被迫端坐。半坐卧位适用于心肺疾患引起的呼吸困难。胸、腹、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腹部手术后病人。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的病人。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
24、
D
头高足低位 (1)要求:病人仰卧,枕头横立于床尾,床头垫高15~30cm。 (2)适用范围1)颈椎骨折病人进行颅骨牵引时,以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2)减轻颅内压,以预防脑水肿。3)开颅手术后病人。
25、
B
头高足低位 (1)要求:病人仰卧,枕头横立于床尾,床头垫高15~30cm。 (2)适用范围1)颈椎骨折病人进行颅骨牵引时,以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2)减轻颅内压,以预防脑水肿。3)开颅手术后病人。
26、
E
端坐卧位 (1)要求:病人坐位,身体稍前倾,跨床小桌放于床上,桌上放软枕,病人可伏于桌上休息。 摇起床头支架呈70°~80°角,膝下支架呈15°~20°角,病人背部也可向后靠。 (2)适用范围:急性肺水肿、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病人,因极度呼吸困难而被迫端坐。
27、
C
端坐卧位 (1)要求:病人坐位,身体稍前倾,跨床小桌放于床上,桌上放软枕,病人可伏于桌上休息。 摇起床头支架呈70°~80°角,膝下支架呈15°~20°角,病人背部也可向后靠。 (2)适用范围:急性肺水肿、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病人,因极度呼吸困难而被迫端坐。
28、
D
灌肠治疗:根据病情安置不同卧位,如慢性细菌性痢疾,病变多在乙状结肠和直肠,采用左侧卧位为宜;阿米巴痢疾病变多在回盲部,采取右侧卧位,以提高治疗效果。
29、
C
中凹卧位适用范围:休克病人。抬高头胸部,有利于呼吸;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增加心输出量。
30、
B
屈膝仰卧位适用范围:①腹部检查的病人,腹肌放松,利于检查。②导尿的病人,利于暴露操作部位。
31、
E
去枕仰卧位1)要求:病人去枕仰卧,枕头横立于床头,头偏向一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腿自然放平。2)适用范围:①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用于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所引起的窒息或肺部并发症;②椎管麻醉或腰椎穿刺术后6~8小时的病人,用于防止颅内压降低所引起的头痛。因为穿刺后,脑脊液可自穿刺点漏出至脊膜腔外,造成颅内压降低,牵张颅内静脉窦和脑膜等组织,引起头痛。深度昏迷状态。该患者应该采取的卧位为仰卧位头偏向一侧。
32、
D
患者处于头高足低位时,可使身体下滑,产生剪切力,产生皮肤血液循环障碍,易致压疮的发生。导致压疮发生的局部因素:有压力、摩擦力、剪切力和潮湿。半坐卧位导致剪切力的产生。剪切力是引起压疮另一原因。剪切力是施加于相邻物体表面,引起相反方向的进行性平行滑动的力量。它作用于人体皮肤深层,剪切力对组织的损害作用在缺血性损伤学说中最为明显,可引起组织相对移位,能切断较大区域的血液供应,导致组织氧张力下降,同时组织间的带孔血管被拉伸、扭曲和撕拉,可引发深部坏死。
33、
C
中凹卧位1)要求:病人头胸抬高10°~20°角,下肢抬高20°~30°角。2)适用范围:休克病人。头胸部抬高,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下肢抬高,利于静脉回流,增加心排血量,缓解休克症状。
34、
D
头高足低位 (1)要求:病人仰卧,枕头横立于床尾,床头垫高15~30cm。 (2)适用范围1)颈椎骨折病人进行颅骨牵引时,以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2)减轻颅内压,以预防脑水肿。3)开颅手术后病人。
35、
E
该患者虽然患有躁狂型精神病,但在使用保护具前,仍应向其家属介绍保护具使用的必要性,以取得其理解,消除其心理障碍,保护其自尊;应使用约束带,以限制身体或肢体活动;使用约束带时,一般每2小时松解一次,同时注意使患者的肢体处于功能位。使用保护具应做好记录。
36、
D
进行骨牵引的病人,翻身时不可放松牵引。
37、
E
半坐卧位适用范围1)心肺疾患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原因:①在重力作用下,膈肌下降,胸腔容量加大,且腹腔内脏器对心、肺的压力减轻,增加肺活量;②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回心血量减少,减轻肺部淤血和心脏负担,改善呼吸困难。2)胸、腹、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原因:①腹腔渗出液可流入盆腔,使感染局限化;②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3)腹部手术后病人。原因: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缓解疼痛,利于伤口愈合。4)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病人。原因:减少局部出血。5)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原因:使病人逐渐适应体位变化,利于向站立过渡。
38、
B
端坐卧位 (1)要求:病人坐位,身体稍前倾,跨床小桌放于床上,桌上放软枕,病人可伏于桌上休息。 摇起床头支架呈70°~80°角,膝下支架呈15°~20°角,病人背部也可向后靠。 (2)适用范围:急性肺水肿、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病人,因极度呼吸困难而被迫端坐。
三、A3/A4
1、
1、
E
截石位适用于:①会阴、肛门部位的治疗、检查、手术;②产妇分娩。
2、
D
膝胸位:跪卧,两小腿平放床上,大腿和床面垂直,两腿稍分开,胸及膝部贴床面,腹部悬空,臀部抬起,头转向一侧,两臂屈肘于头的两侧。适用范围:一、用于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及治疗。二、用于矫正胎儿臀位及子宫后倾。三、产后促进子宫复原。
3、
B
膝胸位适用于:①矫正子宫后倾和胎位不正;②肛门、直肠、乙状结肠的检查和治疗;③产后促进子宫复原。截石位适用于:①会阴、肛门部位的治疗、检查、手术;②产妇分娩。
4、
B
膝胸位适用于:①矫正子宫后倾和胎位不正;②肛门、直肠、乙状结肠的检查和治疗;③产后促进子宫复原。截石位适用于:①会阴、肛门部位的治疗、检查、手术;②产妇分娩。所以本题选B。
5、
C
头低足高位 (1)要求:病人仰卧,枕头横立于床头(保护头部),床尾垫高15~30cm。 (2)适用范围1)肺部分泌物引流,使痰液易于咳出。2)十二指肠引流,以利于胆汁引流。3)妊娠时胎膜早破,以防止脐带脱垂。4)跟骨及胫骨结节牵引时,以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
2、
1、
D
空气栓塞临床表现:输液过程中,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或胸骨后疼痛,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发绀,伴濒死感,心前区听诊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可表现为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2、
E
发生空气栓塞,应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进行抢救,立即使病人取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因为头低足高位在吸气时可增加胸腔内压力,而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低于右心室,使气泡向上飘移至右心室尖部,以避开肺动脉入口,并随着心脏的舒缩,空气被混成泡沫,使较大的气泡破碎,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逐渐被吸收。
3、
1、
D
术后第二天患者体温38.2℃,并诉切口疼痛,此时护士应为患者安置的体位是半坐卧位。半坐卧位: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促进引流、松弛腹肌,减轻腹部切口张力,有利于切口愈合,使腹腔内的渗出物流入盆腔,减少炎症和毒素的吸收,促使感染局限化和减少中毒反应。
2、
B
硬膜外麻醉穿刺时不穿透蛛网膜,不会引起头痛,但因交感神经阻滞后,血压多受影响,故术后需要平卧4~6小时,但不必去枕,麻醉后血压、脉搏平稳后即可按手术本身需要采取适当卧位。
3、
E
半坐卧位适用范围1)心肺疾患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原因:①在重力作用下,膈肌下降,胸腔容量加大,且腹腔内脏器对心、肺的压力减轻,增加肺活量;②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回心血量减少,减轻肺部淤血和心脏负担,改善呼吸困难。2)胸、腹、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原因:①腹腔渗出液可流入盆腔,使感染局限化;②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3)腹部手术后病人。原因: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缓解疼痛,利于伤口愈合。4)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病人。原因:减少局部出血。5)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原因:使病人逐渐适应体位变化,利于向站立过渡。
澳门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白癜风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