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客精神病
春天是抑郁症高发季!
在抑郁症患者中,春季是自杀多发期,据统计有50%的抑郁症患者在春季有自杀倾向。自杀行为的发生一般是瞬间的,但行为基础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而且从对很多自杀获救的人的采访中我们经常获知,造成最终走上绝路的原因在常人看来往往并不一定是什么特大不了的事,但就是这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断送了很多年轻的生命。为什么对于类似的困难、挫折、意外,多数人能选择冷静或者至少是顺应对待,而少数人却选择采取激进的方式,大家知道这和每个人的心理素质及承受能力是息息相关的。
目前,抑郁症这种心理疾病的成因并无定论,一般人都觉得抑郁症只是心理原因造成的,哈佛医学专家则认为,抑郁症的成因有很多,包括大脑对于心境的错误调节、基因易损性、生活中的压力事件、药物和药物使用问题等。我国的一些学者也认为,抑郁症不单纯是心理问题,还和某些人体器官、组织结构发生病理性改变有关。
对于长期的抑郁症要坚持药物治疗,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防止内部因素的突然爆发。就日常而言,除了药物治疗,对于很多“疑似”抑郁症的朋友,最好的帮扶手段仍然是积极的关怀。
7类人群是发病重点
1.有精神、心理疾病史
春季是精神类疾病高复发的季节,所以,凡是有过类似疾病史的患者及亲属,一定要注意控制病人情绪,一旦发现其思维、语言、行为的异样变化,需要尽快求助于专业医生。
2.有家庭遗传史
精神疾病在家族遗传中的概率非常高,有这类疾病史的家庭成员需要注意,有可能亲人情绪波动较大或长时期的抑郁、悲伤,就是精神类疾病发病的导火索。
3.近期经历了重大负性事件
或许是学业、事业、家庭、感情的不顺利,或许是朋友、亲人的逝去,在春季、在清明节这样的特殊时期,如果患者遇到这样的打击,而又不能很好地疏通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则很容易发生情志疾病。
4.这一时期停药或减药的患者
有的心理或精神类疾病的患者正在服药,病人家属或其本人没有经验,认为前一段时期的临床症状已控制很好了,于是未征求专业医生的意见擅自减药或者停药,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很有可能会造成疾病的加重,而使之前的治疗前功尽弃。
5.机械工作时间过长
如驾驶汽车、流水线操作、重复性动作等都会引发强直性精神状态。强直状态的最直接体现就是躁狂和强迫症状的出现。尤其是中、高考前期的学生,他们每天的学习时间甚至超过12个小时,同时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也是情志疾病发病的高危人群。这个时期的劳逸结合、及时休息与情志调节是避免该类病症的很好方法。
6.抗压能力较低的青少年
他们选择自杀的最核心的一个原因本质上是对生命的意义还缺乏了解,这在现实中是一种教育的缺失,家长老师应多向青少年做“生死教育”。
7.更年期的女性
这类人群主要是由于内分泌的改变导致焦虑、抑郁等身体反应,如果这时受到外部刺激,则有可能最终导致过激行为的出现。
如何赶走春天的抑郁情绪?
抑郁症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烈的孤独感,人为的将自己与生活环境相隔离,帮扶患者的典型手段就是帮助其重新参与到生活中来,参加体育运动是治疗早期抑郁症的有效手段,通过运动可以有效的缓解紧张情绪,促进内分泌趋于正常。除此之外,以下的一些方法也是春天可以较为方便的实施的手段。
1、减少独处时间
当出现抑郁症的征兆时,人们首先要战胜惰性,不能总呆在家中,这点非常重要,因为独处的时间越短,就越容易摆脱抑郁症的困扰。
2、多一点户外活动
可以为自己选择一个阳光充足的时间出去走走,或进行适量的运动,尤其是在充足的光照下,散散步,爬爬山,骑骑单车……感受春天大自然带来的生机。在阳光下散步,沐浴着温暖明亮的阳光,会令你感觉生活也随之明媚起来,此外,运动过后,当汗水流了一头一脸一身的时候,抑郁就被狠狠排解了。
3、找人诉说
当情绪无法摆脱抑郁时,你应该找人诉说。当然,最好的方法,是找一位心理咨询师,将你的抑郁你的烦恼全倒给他。当你的烦恼随泪水夺眶而出的时候,阳光已经射进阴郁的心中。如果没有条件的话,可以找知己朋友,尽吐苦水和心中不满。
4、巧妙运用色彩
因为抑郁者的心情本来就很低落,他们看世界的眼光已经带了阴暗的色彩,这时无论是穿戴、化妆,还是生活环境的设计,能够主动接近和运用一些温暖积极的色彩,就可以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黑色、灰色、蓝色、青色,甚至白色这样的颜色,不宜过多使用,因为这些颜色会让情绪更低落。在服饰、房间色彩上选用一些愉快温暖的色彩,如粉红、橙色、粉黄、金色等等,可以从外环境上调动积极的情绪。
5、饮食疗法
多吃一些可以帮助人稳定情绪,消除压力和紧张情绪的食物,例如多吃富含氨基酸的食品有助于稳定情绪,对抗抑郁。豆制品、坚果以及菌类都不错,还包括黑木耳、花生、炒葵花子、南瓜子仁、杏仁、榛子、干竹笋、黄花菜、百合、山药等。
『声明:本文转载。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本平台以精神医学、心理治疗、心身医学等内容为主,服务于精神科、心理咨询师、医院与心身疾病相关临床科室(心内、神经内、消化、皮肤、急诊、风湿免疫、肿瘤、ICU等)医生,定期发布各类医学会议及培训通知,精神、心理相关学术前沿、专业文献,兼顾疾病诊断治疗等科普文章,服务于普通群众以宣传科学的医学知识。
如果您有专业水平较高的各种学术会议、培训通知,也可以转发给我们,经过核实后,我们将在此平台进行推送。
长按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