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完了《你好,疯子!》的首映礼之后一直特别想给这片子写一篇好评推荐,不过内心其实还是很矛盾的,因为非常想要夸一夸这部难得的国产电影,但是影片很多的优点一说就涉及到强烈的剧透。
只是,现在看到了30号本片的排片之后,小爷觉得自己还是有责任给本片说点啥,要不然,大家真的就可能错过这一部年度惊喜了,真心不想看到本片和当年的《钢的琴》一样叫好不叫座,大家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下线了。
《你好,疯子!》是一部话剧的改编电影,话剧版很遗憾,小爷之前并没有听说过,但是从影片最后呈现的故事来看,话剧版想必也是一部佳作。这几年的华语电影市场不乏话剧改编的电影,从黄百鸣改编《探长来访》的《神探驾到》,开心麻花的年度爆款《夏洛特烦恼》以及今年口碑出色的《驴得水》。
《神探驾到》中,黄百鸣用自己港式装疯卖傻和莫名其妙的美术毁掉了一个特别优秀的英国故事,《夏洛特烦恼》则是用相对市井的幽默突破了话剧舞台和普通观众的距离,你要说《夏洛特烦恼》没有话剧的版本我也相信,而《驴得水》则是在一个相比舞台更为开阔的空间重新演绎了一次话剧。
话剧改编电影是否遵循话剧版的创作,是否应该呈现话剧感,到现在都没有人能解答,但是《你好,疯子!》的出现至少能够让大家找到那么一丝的答案。
小爷一开始是抱着看精神病喜剧的心态去观看的《你好,疯子!》,但是影片从始至终对于小爷来说都是一次超预期的观影体验,没错,影片是有一些黑色幽默的元素,但是影片并不是一部喜剧,它其中还有浓重的悬疑和惊悚气氛,严格意义上来说,本片其实是一个悬疑剧情片。
“让正常人证明自己正常”其实是影片的面,前半部分的叙事重点,但是后半部分影片的真相一点点被揭开了之后,你会发现,这部电影讲述的东西远比你想象中的要多得多,它既有对于人性的剖析和批判,又有感人至深的温情和人性光辉,就这点上来说,影片确实比很多同类型的电影高级很多。
分界线下面就进入文章的剧透环节:
《你好,疯子!》的开头就立即进入了神经紧绷的状态之中,一个破旧厂房内,七个的男女醒来,互相并不认识,也属于不同职业和阶级,其中的一个姑娘还完全失忆。
正当几个人莫名其妙的时候,他们得知了这个厂房其实是一个精神病院,为了离开这个鬼地方,一群看似“正常”的人开始了从证明自己正常,到证明自己不正常,最后完全不正常的让人啼笑皆非的过程。
表面上看,这就是一个封闭空间的人性戏剧,类似于《十二怒汉》、翻拍版的《十二公民》,日本的《如月疑云》以及美国的《杀戮》,一群演技派明星演绎人性的方方面面,打打嘴炮,飙飙演技,只不过,影片的实质说的并不是这些,毕竟,这不是七人版的《飞越疯人院》,表演和编剧想表达的东西更加个人化也更加内心化。
《你好,疯子!》本质上其实是一个在探讨多重人格的剧情片,一个充满了惊悚和悬疑元素的温情电影,一个言之有物的神经病电影。
影片的整体结构其实类似年的美国惊悚片《致命ID》,一开始看起来是一帮人互杀的惊悚片,后面反转之后才让人反应过来这是多重人格互杀的精神分析类电影,但是,相对于《你好,疯子!》来说,《致命ID》是一个强情节的惊悚悬疑类型片,主体是娱乐性和解密的快感,从头至尾,《致命ID》都是一个商业元素齐全的犯罪电影。
而《你好,疯子!》则不同,它讲述的故事中包含了成长,包含了羁绊,包含了对于人格为何出现而又为何消失的解释,同时,它还展现了一个让人信服的精神病人的内心世界,这一点上来说,本片显得更加高级。
这不是一部像国内的假恐怖片一样最后什么都解释不通以精神分裂糊弄了事的电影,它是一部当你知道了影片涉及到精神分裂之后会恍然大悟,会虎躯一震,甚至看到结尾还会潸然泪下的电影。
小爷的印象中,很少有人格分裂题材的电影对于主角的各个人格有比较深入的解释,就像《致命ID》当中,我们看到了很多有性格的人格,却不知道他们为何存在,而在《你好,疯子!》中,我们不仅仅看到了主角的一个个逐渐异化的人格,同时也看到了那些人格的存在对于主体人格的意义在哪里。
而影片中的“治疗”也衍生出了很多的层次,一方面,影片中有单一人格的自我治疗,但是这一层治疗却在人格之间的博弈中走向了失控,另一方面,影片还是一次医生对于主体人格的治疗,这一场治疗则充满了一个人内心的矛盾,也就是这一层治疗揭开了影片真正的面纱。
其实,小爷觉得影片终究还是一个关于成长的电影,一个寂寞的灵魂在人生中的很多阶段衍生出了不同的人格陪伴自己,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人格逐渐开始异化,忘记了本体,变得不再美好,主体人格在一次次试图唤醒其余人格美好一面的计划中失败,于是遭遇到了是消除人格还是继续试图唤醒他们的矛盾之中。
就好像,一个人的成长中会遇到了很多人的相伴,但是却有时候不经意间遭遇一次次分离甚至背叛,导演和编剧也真是借着一个人内心的几个人格之间的互动在讲述每一个现代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境。
说到底,每一个人都在经历着一个叫做孤独的东西,在一次次自欺欺人中,总还是需要面对真正的自己,真正的世界。
与过去说再见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我们所能做的可能也就是让自己释怀的快一点吧。
当然,影片的治疗还有第三个层面,这一点,也就是影片一个很有趣味性的彩蛋,这个也就不方面透露了。
而除了主题上,影片另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它看似一个群戏,但是事实上却也是一个独角戏。《你好,疯子!》一开始的时候,我们看到了除了万茜以外的众人群魔乱舞,在金士杰和周一围的带领下带给观众一场表演的盛宴,而在影片后半段,前面一直在蓄力的万茜则爆发出了更为惊人的表演,让一切之前的优质表演成为了自己爆发的基石。
看完了影片之后,你依然会感叹那帮戏骨的游刃有余,但是,你却会被万茜的眼神锁得死死的,久久不能忘怀。
万茜在影片前半部分一直默默无闻,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台词也不多,让人感觉很柔弱,甚至让人感觉她这一次是来抢江一燕生意的,但是后半部分,她的每一段表演都是刀刀致命,看得人下巴都掉到了地上。
影片中有一段她被不同人格上身的戏份,而且还是一个长镜头,她就这么演绎了其他六个角色,不但是模仿的声情并茂,还有眼神中的那种傲慢和杀气,这一段戏小爷真的是连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看了一声鸡皮疙瘩,甚至让人想起来了当年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最后安东尼博金渗人的表演。
小爷觉得光光这一段表演就能给她换来一个个影后的桂冠,这两年华语片中女性演员表演的巅峰估计就是她了。
好吧,涉及到剧透的部分就结束了~
最后还是得夸一下《你好,疯子!》的电影感,其实就故事上来说,本片相比《驴得水》可能会更像一个话剧,但是导演在视听语言上的尝试,用心的剪辑以及精致的美术都让影片摆脱了很多人所说的“话剧感“。
导演对于视听的把握使得一个封闭空间衍生出了很多不让人察觉的生命力,同时,对于悬念氛围的营造足以把观众“绑在”影院座位之上,最难得的还是影片凭借着不高的成本贡献了很多观众意想不到的“视觉奇观”。
很多朋友都和我说《驴得水》看到最后三十分钟的就是有一种强烈的疲惫感,小爷可以在这里打保票,你在观看《你好,疯子!》的时候不会有这种感觉,如果有这种感觉,你也找不到地方退票,哈哈哈~
哦,对了,还是得补一句,万茜,真是把我电晕了~
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我接!
来来来~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