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产后精神病 > 相关医院

观点不得不说的LGBTq平权运动

近日,由于台湾立法委初审通过允许同性婚姻的民法法案,已经引发了无数讨论,这其中颇为引人注意的是一种观点:婚姻本身就是腐朽的制度,应该消亡的制度,人们应该自由的建立松散的合同化的关系,我们为什么还要去争取它?当有人选择不婚,也应当允许有人选择和同性或者异性结婚,有人奔跑一路不再回头,有人停在原地享受片刻安宁,这是不同层面的选择,也应该拥有不同层面的尊重,用讨论结不结婚来替代该不该争取婚姻平权,无疑是一种概念的更换。

1

世界复杂而多样

不可否认,世界复杂而多样,任何观点都有其立足的位置,换句话说没有任何一种观点是绝对正确,或者是绝对错误,不同的只是每个人的经历/认识等等。争取婚姻平权不仅仅是为了建立一种制度,也不是为了某一个人,更重要的是为这个世界上很多的人创造多一种的可能,让少数派在这世上拥有一席之地,不至于被主流的意识形态追赶的无法立足。

2

平权运动也不仅仅限于婚姻权

重新回到现实中来,gbtq+群体的平权运动也不仅仅限于婚姻权,还有不被歧视的权利/同等参加工作的权利等等。有一天,当你真正开始独立生活,走进生存,直面工作/金钱/疾病/健康等等,当你开始关心养老/保险/保障的时候,各种因为婚姻不合法造成的问题逐一浮现,此时才能真真切切感受到非法的痛苦。你有没有想过与你彼此相爱,下决心终身为伴的人,很可能在你遇到一些突发危机时,往往连见最后一面的资格都没有,甚至连葬礼都无缘参加,莫非一定要到这种时候,我们才猛然惊醒,为什么我们无能为力,为什么我们不得不去放弃。

3

所有的权利都不是凭空出现

所有的权利都不是凭空出现,而是靠争取,而这争取也并不是等别人片刻感动的良心发现。飘扬的彩虹旗,涌动的人群,自信满满地走在明媚的骄傲节上,来自各方的支持和善意的笑脸,是民主的胜利亦或是法律的正义??

历史从来就不是一部靠消费眼泪和理想前行的机器,曾经在警棍面前悲愤高歌《GayPower》的“易装皇后”们,究竟靠何种方式,才换来今天这一切,我们深知不易。

这些略显无章的铺垫无关乎观点,因为任何观点存在的意义都不是为了否定别的可能,而是为了创造新的可能。我想,一个你可以有所选择的世界,才有可能成为更加自由的世界,而我们对自由的追寻虽然总是刻着血泪,但是从未想过停下或者放弃。

4

LGBTq+平权运动的历史与成就

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同志平权运动发生在二战前夕的德国,以MagnusHirschfeld为中心。这次运动被纳粹政权严厉镇压。

二战结束后的美国有了一些同志平权运动的萌芽。

先在家吃个泡面吧!金赛的《人类男性性行为》出版,是史上第一本以科学视角研究性主题的著作。金赛通过研究发表了一个惊人的论断:同性恋者占总人口的10%左右。这一研究结果直接挑战了当时的主流价值。此后,同性恋话题开始出现在美国一些主流刊物中。

s-s

随着美国民权运动的发展,同志社群和酒吧开始普及。但LGBT群体仍作为社会的“流浪者”和“犯罪者”存在。

石墙骚乱(发生在纽约市的一家名叫石墙酒吧的大规模示威性暴力冲突事件)被认为是现代LGBT运动出发和转折点。同性恋者开始大规模的组织起来要求合法的地位、社会认同和平等。石墙骚乱的一个结果是“同性恋解放阵线”的建立,为刚刚形成的同性恋运动设立了目标。阵线的分支开始遍及全美。这些组织成为全球各种争取同性恋平等权利的组织创立的基础。

美国精神病学会理事会确信,同性恋并不是精神疾病。在将同性恋作为精神病分类单位从其《疾病统计手册(DSM)》中删除。

年5月17日

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同性恋”去病理化。5月17日自此被命名为为“世界不再恐同日”。

90年代后期

美国的佛蒙特州,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和新斯科舍省、欧洲的一些国家为婚姻提供了另一种选择:民事结合(civilunion)。

年后

荷兰和比利时允许同性婚姻;加拿大承认两个同性间的共同法婚姻(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hhq.com/xgyy/127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