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OBSERVATION
农民自费24万修路被拆,为何网友坚信会反转?
天涯舆情分析师辛露12月24日16:36分,有媒体报道称“西安农民自掏24万将泥泞村道修成水泥路,国土局:违建要拆”,引起广泛
报道显示,12月16日,西安市国土局和西安市未央区城管局联合下发通告称,查丁未经政府批准,擅自占用汉城街道西查村集体土地进行建设,属于非法占地、违法建设的行为。限期于12月22日18时前自行拆除所占用土地上的建筑物,恢复土地原貌。逾期将强制拆除。
随后,关于该事的更多信息被网友披露,“坐等反转”的呼声越发强烈,而该事确如网友所言:反转了。12月25日14:43分,
长乐未央通过官方微博公布情况说明称,查丁租用耕地,擅自建设营利性足球场及其附属设施。道路修建过程中,村干部和未央区相关部门多次制止无效。而对于拆除情况,其表示考虑到该路客观上方便了部分村民出行,责令其按程序整改,但营利性足球场及其附属设施需拆除。
该报道因涉及农民话题,特别是“自费修路”这一被广泛认为是做好事、“行善举”的行为,迅速在网上发酵,掀起一波舆论高潮。截止12月26日中午12:00分,微博话题#农民自费修路被定违建#阅读量达97万。
澎湃新闻单则报道的阅读量达万+。财经网转发内容转发量条,评论条,点赞条,而其12月25日转发的官方回应内容,转发量仅为条,评论条,点赞条。
另据一份“农民自费修路将被拆除,你怎么看?”的调查看,96.7%的参与调查者表示“不该拆”,认为是“村民想办法解决自身困难”;认为应该拆的仅有3.3%,“私自修路有安全隐患”。从这份调查能明显看出,对于农民自发修路,多数网友持肯定态度,表示了理解、支持和鼓励的态度。
1、自费修路挡了政府的“财路”
相关报道契合了部分网友对于政府的负面认知,因而在相关报道下的评论,多数网友对政府持批评和调侃态度,如:“修桥补路无尸骸,杀人放火金腰带”、“你自己修路他们弄不到钱啊”等,纷纷将政府置于造福民众的对立面,认为任何自发的“惠民”举措,都是与政府及其代言人“争利”,阻挡了某些人的财路。
2、网友指媒体“断章取义”
有网友指该报道断章取义,忽略了该地位于国家级的大遗址保护项目汉长安城遗址区的事实,并指当事人除了修路,还建了足球场,而且是在“没有土地权的基础上建的”。网友
中国公知精神病及脑残康复中心V表示拆除通知写拆除查丁的违章建筑,有可能是指拆除垃圾场改建的足球场,未写明是硬化道路。网友韩东言则直指“现在媒体要表达的是,政府有问题,体制有毛病!”。从网友的诸多质疑来看,舆论并不仅仅再局限于“标题党”,网友有深度阅读的需求和实践,从网友通过媒体报道内容,判断涉嫌“断章取义”可以佐证。3、媒体透支公信力,网友坐等反转
该报道原发于
澎湃新闻,随后被财经网转发,该条微博转发、评论和点赞均过万余。但有网友表示“一看是澎湃新闻先发的稿,财经网转载的,我就知道,还得再等等”,有网友调侃称“澎湃加财经网的新闻,72小时内不能随便评论”,网友独角仙嗅觉则直接指出“当时一看,三大谣霉发的,就知道要反转”。在相关新闻报道下,“坐等剧情反转”的网友不在少数。出现这样的情况与媒体透支公信力有直接关系。网友
韩东言认为媒体之所以出现诸多不实报道,是“新闻自由主义”作祟,“做新闻,如何炒作是根本,轰动是目标,客观真实准确滚蛋,所以才不顾逻辑,不顾常识,不顾事实,不顾证据,这是由屁股决定的脑袋!”。
据公开资料显示,今年4月22日,财经网、澎湃新闻等15家媒体,因发布虚假失实报道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查处。而近期,媒体报道虚假失实报道的情况并不在少数,如
齐鲁晚报“山东新规亲友居住三天内要登记”;扬子晚报“老太偷邻居洋水仙包饺子给孙子吃中毒后上门求赔偿”;以及近日雾霾期间,财经网、南都周刊等多家媒体被指用图“造假”等。媒体不断出现的失实报道,不但透支了公信力,更为重要的是失去了公众的信任。因而,对于相关媒体来说,对新闻报道的要求更为严苛才行。同时,网友坐等反转,也说明网络舆论正发生着变化,舆论理性趋势越发明显,网络舆论将呈现“自净”新常态。但不可忽视的是,舆论固有认知、偏见仍较顽固,短时间内并不可逆转。因而两者将长期共存。反映在该事上,就出现尽管网络自净的声音出现,并具有一定声量,但媒体报道之初仍呈现多数批评政府的情况。
4、官方处理法律依据,被指不存在?
官方回应后,
东方法眼文章指出,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自治法》这部法律,我国并没有。因而推测西安市国土资源局和未央区人民政府,“也许就是网络搜索了一下法律条文,于是这出现这样的一个差错。”。百度等多个平台的回答也均表示没有自治法这部法律。通过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的法律法规全文检索系统,也未检索到该自治法。但有一部名称与此类似的,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比网传的自治法,内容完全一致。因而,
长乐未央回应中所提到的应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舆情点评舆情在官方回应后迅速消解,一方面在于官方及时回应,条理清晰,在“自费修路”这一关键问题上处理得当,很好的化解了舆情;另一方面也在于网络“自净”,为官方回应打好了前期舆论基础。而当媒体公信力受质疑时,官方介入显然有助于把控舆论。
但网友关于村民委员会自治法的质疑,同样削弱了官方的公信力。因而,官方有必要进一步回应,就该问题加以解释,是同一法律的不同称谓,还是另有原因。
最后,对于媒体的片面报道,相关媒体有必要加强管理和把控,避免失实报道的出现;而对于相关部门来说,是否有必要加强管理,增加相关媒体失实报道的成本,预防失实报道给社会及其他方面可能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
天涯舆情∣倾听民声,汇聚民意长按,识别乌鲁木齐白癜风医院得了白癜风应该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