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天气提示
白 天 晴
最高温度 29℃
降水概率 0%
湿 度 25%
风力风向 西南风 四级 风速20km/h
日 出 上午4点58分
夜 间 晴
最低温度 15℃
降水概率 0%
湿 度 54%
风力风向 南风 三级 风速17km/h
日 落 下午7点22分
二、健康预警
阳光明媚的五月,杨柳飞絮、百花飘香,人们在尽情享受大好春光踏青赏花的同时,也饱受花粉过敏的困扰。皮肤过敏、鼻子过敏,眼睛也会过敏。医院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刘杰介绍,进入春季以来,眼睛过敏的患者明显增多,尤其是清明小长假之后,最多时一天达10多人次。
三、专家建议
五月桑葚赛人参
桑葚,又称桑仁、黑武葚、桑实、桑果等,为桑科落叶乔木桑树的成熟果实,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每年4~6月,桑葚呈红紫色时采收,晒干或略蒸后晒干备用。成熟的桑葚质油润,富有糖性,味微酸而甜,入食以个大、肉厚,紫红色,糖性足者为佳,故民间有“五月桑葚赛人参”之说。
中医认为,桑葚性味甘而微寒,有滋阴补血,润肠通便之功,为中医常用的滋补强壮药,《本草纲目》言其“捣汁饮,解酒中毒。酿酒服,利水气,消肿”。《本草纲目拾遗》言其“利五脏,关节,通血气”。《滇南本草》言其“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随息居饮食谱》言其“滋肝肾,充血液,祛风湿,健步履,息虚风,清虚火”。营养研究表明,桑葚含糖、鞣酸、苹果酸、维生素、胡萝卜素等,能补充胃液的不足,增强胃肠的消化吸收能力,并能刺激胃肠,使消化液分泌增多,蠕动增强,因而可帮助消化,促进大便排出。习惯性便秘、产后便秘及老人血虚便秘者,服食尤佳。选用桑葚以紫黑者为佳,《本草新编》载:“桑葚采紫者为第一,红者次之,青则不可用”。平素大便稀溏或泄泻者不宜服食。现介绍几则食疗方,供选用。
桑葚粥:桑葚30克(鲜者加倍),大米克,白砂糖适量。将桑葚择净,用清水浸泡片刻,而后同大米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白砂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2剂。可补益肝肾,养血明目。适用于肝肾亏虚引起的头目眩晕,视力下降,记忆减退,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肠燥便秘等。
桑葚膏:桑葚、蜂蜜各适量。将桑葚水煎取汁,共煎3次,3液合并,文火熬膏,加入等量蜂蜜拌匀饮服,每次10~15克,每日2~3次。可滋阴补血,适用于阴血亏虚所致的须发早白,头目晕眩,女子月经不调,闭经等。
桑葚酒:桑葚克,黄酒克。将桑葚置黄酒中密封浸泡1周即成,每次30ml,每日3次饮服。可养阴利水,适用于阴虚水肿,小便不利,关节作痛,口渴、发白等。
桑葚芝麻糊:桑葚、黑芝麻各60克,大米30克,白糖适量。将芝麻、桑葚、大米分别洗净后,同放入罐中捣烂备用、炒锅中放清水3碗煮沸后加入白糖,待糖溶化,水再沸后,徐徐加入捣烂的3味,煮成糊状服食,每日1剂。可滋阴清热,降低血脂,适用于高血压,高脂血症,大便秘结等。
桑乌猪肝:桑葚、首乌各10克,猪肝克,调味品适量。将桑葚,首乌水煎取汁备用,先取猪肝洗净,勾芡,锅中放植物油烧热后,下葱、姜爆香,下猪肝片,炒至变色后,下药汁及酱油,料酒少许,炒至猪肝熟后,食盐,味精等调服,每日1剂。可养肝益肾,适用于各种贫血,月经不调,情绪不稳,烦躁易怒,肢体抖动,不寐,多梦等。(郭旭光)
四、每日养生科普小贴士
服用中药也要警惕肝损害
48岁的王女士因患慢性支气管炎服用中药偏方,两个月后出现恶心、厌油、乏力、尿黄和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到医院检查谷丙转氨酶u/L,总胆红素为umol/L,诊断为药物性肝炎,停用中药及经保肝治疗后症状减轻,转氨酶下降,黄疸减退。
医院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殷健说,临床上像王女士这样因服用中药导致肝损伤的患者并不少见。许多人在认识上有个误区,认为中药没有毒副作用。其实“是药三分毒”,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不论是西药还是中药,都要严遵医嘱,切不可随便用药,尤其不可听信所谓的偏方。大部分药物是在肝脏代谢的,许多药物存在肝毒性,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会加重肝脏的负担。西药中比较常见的存在肝毒性药物有:抗结核药(利福平、吡嗪酰胺),抗肿瘤药(甲氨蝶呤、环磷酰胺),抗生素类(大环内酯类、先锋霉素类等),抗真菌药(酮康唑),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氟哌啶醇),抗甲状腺药物(丙基硫氧吡啶)等等,在这些药物的说明书中多有详细的说明,医生在处方这些药物时大多要求患者定期复查肝功能,或预防性用保肝药物。而中药成分比较复杂,处方变化大,其毒副作用并不十分清楚,更没有明确的说明,加上服用中药的时间往往很长,有的要多达数月或半年,某些对肝脏有毒性的物质就会逐渐蓄积造成肝脏损害。
殷健说,从近10年的文献报道来看,中药导致的肝损害并不少见,报道比较多的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黄药子,治疗女性乳腺增生症及良性乳腺包块的中成药消核片,以及治疗哮喘、皮肤病的中药(含有呋喃去甲基二萜类,薯预毒皂甙、鱼目、苍耳、冬青叶、合欢皮等成分),多服或久服可能对肝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肝炎类似,常见有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尿黄、皮肤巩膜黄染、腹胀、皮肤瘙痒、灰白便和皮疹,严重者可发生急性重症肝炎,病理显示亚大块肝坏死,临床出现重症黄疸、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而且有患者并发肝衰竭死亡的报道,发病初期临床上易误诊为病因不清的病毒性肝炎。
经回顾性研究发现,这类患者在发病前服用这些中药的平均时间为4~13周,服用时间越长,肝损害就越重。因此服用这类中药时应慎重,定期化验肝功能,一旦出现纳差等症状或肝功异常,应立即停止服药,并给予保肝治疗,绝大多数病人都会康复,不会留下后遗症。另外患者不要随便听信偏方,这是防止中草药引起中毒性肝炎的重要措施。(医院 张献怀)
北京最有实力的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正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