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产后精神病 > 临床体现

详解妇科刺血疗法

一、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周期、经量、经色等有了改变,并且出现其他症状而言。此证多因忿怒郁结,思虑过度,损伤肝、脾、冲、任四脉,或气血虚弱,寒热之邪客于血分等所致。常见症状有经期超前、退后、或无定期。虚则多放气,实则多泻血。三阴交、太冲,三棱针点刺出血。天枢、肾俞,火罐拔吸15分钟。脊柱两侧,梅花针弹刺出血。   行间、肝俞,三棱针点刺出血。期门、大椎,火罐拔吸15分钟。关元、足三里、间使,梅花针弹刺出血。用梅花针弹刺天枢、石门、照海等穴。   

二、痛经

痛经即是经期腹痛,以缓期或行经前后小腹疼痛为主要症状。多因行经期感受寒邪,客于胞宫、凝滞经脉,经行受阻而痛:或因精神紧张,抑郁暴怒,气滞经行不畅;或因平素体虚,大病、久病之后,气血不足,以致血海空虚,胞脉失养,运行无力,以致痛经。虚则用药,实则泻气血。太冲、大敦,三棱针点刺出血。大推、关元、中极,火罐拔吸10分钟。胸腰背部、腹股沟,梅花针弹刺出血。行间、三阴交,三棱针点刺出血。膈俞、肝俞、天枢,火罐拔吸10分钟。气海、三阴交、期门,梅花针弹刺出血。在阿是穴上用梅花针弹刺出血。在地机、次髎二穴处挑刺放血。 周X,女,34岁.

主诉:经期不正常已半年多,近两月,月经来时小腹急痛。症状:行经不畅,平时心烦善怒,胸闷,经前小腹胀痛,拒按。腰部隐隐作胀,舌色青紫,脉沉涩。诊断:血瘀痛经。治则: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治法:用三棱针在太冲、行间放血,血为鲜红色.梅花针在关元、中极弹刺,火罐拔吸5分钟出血,血为紫红色。然后用姜蘸酒擦揉关元、腰俞、大椎。另用狗皮青加外用散末贴于关元、腰俞穴。内服隔下逐瘀汤5剂。并嘱患者用灸条在痛处每日早晚各灸5分钟。第二次行经时,症状消失,病告痊愈。 三、崩漏崩漏病是以妇女的经血妄行,量多且非时而下为主证,多因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日久化火,邪热迫血妄行;或房劳过度,损伤肾气,以致冲、任不固;或饮食不节,思虑过度,伤及脾气,脾虚失于统摄。亦有因胞宫血瘀等形成者。虚则补,实则泻。三阴交、太冲,三棱针点刺出血。脊柱两侧,走罐拔吸10次。腹股沟,梅花针弹刺出血。隐白、足三里,三棱针点刺出血。大推,火罐拔吸15分钟。骶部、三阴交,梅花针弹刺出血。1、百会、水泉用三棱针点刺出血。2、血海、水泉用梅花针弹刺出血。   四、滞产此证多因初产精神紧张,或临盆过早,致胞浆早破,下血过多;或因体弱气血不足而引起。可用药配合治疗。至阴、三阴交,三棱针点刺出血。大椎,火罐拔吸15分钟。脊柱两侧,梅花外弹刺出血。太冲、至阴,三棱针点刺出血。身柱,火罐拔吸15分钟。合谷、昆仑、足三里,梅花针弹刺出血。1、在独阴穴上用三棱针点刺出血。2、梅花针弹刺肩并穴出血。   五、恶阻此证多因受孕以后,月经停止,以致肝经郁热,气逆于上,或孕妇素有内热,加之受孕之后热壅于胃,造成胃气上逆,或孕妇肾阴不足,虚阳上浮所致。亦有因脾胃虚弱,痰湿内停而引起者。虚则放气为主,实则泻血为主。

三阴交、至阴、承浆,三棱针点刺出血。肝俞、期门,火罐拔吸15分钟。大椎、命门,梅花针弹利出血。太冲、行间,三棱针点刺出血。胃俞、中脘,火罐拔吸15分钟。足三里、内关,梅花针弹刺出血。 用大头针点刺金律、玉液出血,轻者每日1次,重者每日2次。 在厉兑、公孙穴放血。 六、产后血晕此证多为妇女产后失血过多;或产妇妊娠期身体虚弱,气血不足,分娩时精神疲倦,以致气血不能上奉而成。虚则用药、放气,实则泻血、顺气。人中、百会,三棱针点刺出血。脾俞,火罐拔吸10分钟。脊柱两侧,梅花针弹刺出血。   中冲、足三里,三棱针点刺出血。章门,火罐拔吸10分钟。大椎、丰隆,梅花针弹刺出血。用梅花针或大头针叩刺患者两眉出血。在太阳穴突出处用三棱针放血。七、乳少由于产妇身体素弱,或因临产失血过多而致气血不足,不能生化乳汁者属虚;如情志失调,气机不畅,经脉壅滞,而致乳汁不行者属实。虚则补,实则泻。少泽、足三里,三棱针点刺出血。期门、大椎,火罐拔吸15分钟。脊柱两侧,梅花针弹刺出血。   太白、太冲,三棱针点刺出血。膻中、脾俞、火罐拔吸15分钟。任脉、足少阴肾经,梅花外循经弹刺出血。在膻中、少泽、太冲等穴点刺微出血。用梅花针弹刺乳根穴。八、脏躁多为平素喜怒,肝气郁结,日久化火,上扰神明,或因思虑伤脾,脾不运化,造成心血不足,以致心脾两虚;或内有痰热,上扰神明等所致。虚则行气刺络拔罐,实则活血泻血。大敦、百会,三棱针点刺出血。大椎、身柱,火罐拔吸10分钟。脊柱两侧、胸胁部,梅花针弹刺出血。太冲、行间、少冲,三棱针点刺出血。肝俞、期门,火罐拔吸10分钟。心俞、足三里、丰隆,梅花针弹刺出血。在少冲穴处放血。用三棱针挑刺或点刺百会、人中穴。

放血疗法是针刺方法的一种,即《内经》中的刺络法,是用根据不同的病情,刺破人体特定部位的浅表血管,放出适量的血液,通过活血理气,达到治疗的目的。1退热作用中医认为发热主要有两种,一为阳盛发热,一为。放血的退热作用,则适用于前一种。因为阳气盛必然会血盛,放血可以减少血盛,从而减少了血脉中的邪热,使机体的气血趋于正常。2止痛作用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意思是内有疼痛症状的疾病,在其经脉中必有闭塞不通的地方。放血疗法可以直接带出经脉中的瘀滞的病邪,调整闭塞的壅阻的局面,经脉畅通了,疼痛立时可止。临床许多急性病,例如及等,应用放血疗法,能迅速收到很好的效果。3解毒作用中医所说的解毒作用,是指机体在病理的状况下,由于自身机能障碍不能抵抗毒邪而出现的证候,如因毒火亢盛而致的“红丝疔”,以及毒邪浸淫而生的。放血不仅能使侵及机体的毒邪随血排出,而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血调气”的作用,使人体机能恢复正常,以抑制病邪扩展与再生。4泻火作用中医认为,火热内扰,可致多种病证,常表现为心烦不安、、肢体疼痛肿胀、急躁易怒,甚至发热、神昏、等症状。放血疗法可以直接使火热之邪随血而泻,适用于多种热证。5消肿作用肿痛多由于气滞血涩,使经络瘀滞而造成的。放血能直接排除局部经脉中瘀滞的气血与病邪,促使经脉畅通无阻,从而达到消肿的目的6止痒作用痒是风邪存在于血脉之中的表现,故此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原则。放血就是理血调气,使血脉流畅迫而风邪无所留存,达到祛风止痒的作用。7缓解麻木作用气虚不能帅血达于四末,或者血虚失于濡养,则往往出现麻木的症状。用毫针点刺患侧肢体的穴位,使其出少量血,治疗麻木之症,是以血行气至的理论为指导的,效果较好。8镇吐作用

急性呕吐多属炽盛或肝气横逆犯胃或食滞停留,放血能泻热平肝逆,并有疏导肠胃积滞下行的作用,故能镇吐止呕。

9止泻作用放血治疗的范围,一般是指肠胃积滞化热而成的热泻,或者感触流行,造成清浊不分的等。其机制是泻火降热而达到升清降浊的作用。10急救作用指卒然昏倒,惊厥不省人事的闭证而言。放血能改善血液循环的状况,是一种很好的有效的抢救方法。

刺血手法:1、认定血位后,腕劲快速点刺,一秒钟要求刺6---9次。2、对舒张的脉络要求一针见血,一般都会喷涌而出,要有所准备,不要给污血浅到.

刺血后的反应:1、80%的病人刺血后即感到轻松舒服,20%的病人反而感到疼痛加重。凡痛感加重的人治愈的速度要比马上感到减轻的人要快得多。2、经5---10次刺血无感觉的不宜再刺血。

刺血的时间:1、对炎症,急性疼痛病人可一天一次,减轻症状后3---5天刺血一次。2、慢性病人隔天一次,见效后5---7天一次,可以拨罐的部位刺后拨罐15---20分钟。

刺血的禁忌:1、大出血的病人及容易皮下出血者。2、严重的心脏病。3、性病,皮肤病,皮肤溃烂者。4、孕妇或经期,白血病禁刺。5、病人过饥过饱,惊吓后,精神过度紧张者不刺。6、对肝病的病人不但刺血要小心,(其它任何疗法要求一样)不要将血碰到自己,千万不要将血碰到伤口上,否则即会传染。

对任何疗治“晕针”的救治:1、即刻用手掌将病人的大椎穴擦热。2、用拇指掐人中,合谷同按掐。3、再按内关,涌泉,太冲,有条件者必需叫病人马上饮一杯温糖开水或葡萄糖水。4、立即叫病人卧下,(头低脚高)

从出血看病法:1、凡出的血很淡为炎症,初病。凡风湿病,肝病,血中夹水,血出如墨,则为久病,於血阻络。2、凡白天刺血痛减,而晚上又加重者为於血,必须再刺一次,直至减轻。

临床经验:1、对脑出血(中风)病人的救治:凡出血者必昏迷,即刺印堂、太阳、太冲、十指出血1—5滴,可促使早日清醒,减轻偏瘫的程度。请







































白癜风初期什么症状
北京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hhq.com/lctx/6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