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的发生风险与年龄、性别等均有一定关系。其中,特定人群(如女性和老年)的抑郁障碍不仅具有一般的抑郁临床特征,还具有其特征性症状及病理生理改变,进而对临床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年6月4日,「百家循讲创享峰会」于四川成都隆重召开。在上午的「不同人群抑郁症诊治」论坛中,医院的刘嘉逸教授、医院的沈鑫华教授分别对女性及老年抑郁症的疾病特点及诊治进行了精彩讲解。医脉通精神科整理精华内容如下:
女性抑郁症:繁衍重任带来的伟大牺牲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女性罹患重性抑郁障碍(MDD)的几率约为男性的两倍。除发病率不同外,男女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也存在差异:例如,女性的「非典型」症状较多,如疲惫、精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及焦虑;女性抑郁患者更易共病焦虑障碍及进食障碍,而男性更易共病酒精及物质滥用障碍。
1、抑郁症性别差异的生理学基础
上述差异与女性特有的生理学特点有关。青春期之前,女性雌激素水平较低,与男性相似。从青春期开始,雌激素水平升高,并随着月经周期不断波动,在妊娠期间剧烈升高,围绝经期及更年期逐步下降。可以说,在女性一生的重要时期内,雌激素均处于高水平。雌激素对人体具有很强的保护作用;然而,女性同时承担着繁衍后代的重任,雌激素一直处于波动状态,故对情绪产生了影响。月经期前、产后及更年期,女性雌激素处于低水平,属抑郁症高发期。
雌激素对神经具有滋养作用,可调节突触功能、营养胆碱能神经元、增强NE神经元活性。雌激素对5-HT神经元的促进作用尤其显著,可增加5-HT合成、降低代谢、刺激5-HT2A受体合成。此外,雌激素还具有DA调节作用,可降低D2受体数量、降低D2受体敏感性。因此当雌激素水平降低时,除出现焦虑、抑郁外,还易发展出某些精神病症状。
另外,基础研究显示男性5-HT合成率较女性高52%,即女性5-HT的合成及稳定性均弱于男性,且色氨酸耗竭对女性的影响更大。
脑结构方面,左右脑连结部分尤其是胼胝体在女性中较男性发达,所以女性更倾向于左右脑并用,进而易出现更多情绪症状。
2、经前期烦躁障碍(PMDD)
经前期综合征(PMS)指女性在月经来潮前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及情感方面的不适症状,可见于85%的女性。经前期烦躁障碍(PMDD)则属于精神障碍的范畴,严重程度更高,仅出现于约5-8%的女性。PMDD通常从每个月经周期的排卵之后开始,在经前1周内症状加重,包括情绪症状,如抑郁、焦虑、易激惹;以及躯体症状,如睡眠问题、食欲改变。从症状表现可以看出,PMDD与5-HT、DA及NE相关。PMDD女性罹患抑郁障碍的风险也有所升高。
治疗方面,SSRIs及SNRIs可同时改善PMDD的抑郁及焦虑症状,被视为一线治疗,此外也可考虑联用抗焦虑药、对症治疗、饮食调节和生活方式调整。其中,氟西汀拥有治疗PMDD的临床证据,推荐剂量为20mg/d,既可常规连续使用,也可采用「半周期」治疗:自月经周期前14天开始,至月经周期第1天。在美国,用于治疗PMDD的氟西汀商品名为Serafem。
3、抑郁症女性在妊娠期及产后期间的治疗药物安全性考量
众所周知,母亲罹患抑郁症对母子均可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大部分学者认为妊娠期抑郁症须接受治疗,但在开始药物治疗前应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充分告知孕妇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药物安全性的研究中,SSRIs中氟西汀的研究证据最为充分;来自超过例个案的数据显示,该药与流产或畸形之间并无相关性;西酞普兰、舍曲林也具有较多的安全性证据,临床应用较多;帕罗西汀已被证实与某些胎儿畸形相关,已极少应用于妊娠期治疗;针对SNRIs、安非他酮、米氮平等药物的证据有限。
此外,部分药物成分可能被胎儿吸收,分娩后婴儿可出现轻微的撤药症状,通常2周内即可消失。氟西汀由于药物半衰期较长,撤药症状相对较少。哺乳期内,药物对婴儿的影响同样值得北京治疗白癜风什么医院好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