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偏执型人格障碍(paranoidpersonalitydisorder) 简介
人格障碍(personalitydisorder,PD)是一种发生于青春期并持续一生的精神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是其中一种,偏执型人格障碍在一般人口中的数目不详,他们很少求助于医生,如果配偶或同事伴其去治疗,他们多持否认或辩解的态度,使治疗者难以明辨真相。他们经常难以自拔,陷入难言的痛苦中。当向外界求助时,别人的指导难以维持太久,继而又陷入从前的状态。自己也经常以多种方式疏通自己让自己走出困境但是很难。国外报道普通人群中人格障碍患病率为2.8%~13%。黄悦勤等在北京市某理工科重点大学调查了名一年级大学生,应用人格诊断问卷(修订版)(PersonalityDiagnosticQuestionaireRevised,PDQR)作为筛检工具,并用国际人格障碍检查表(InternationalPersonalityDisordersExamination,IPDE)作为确诊工具,检出人格障碍的患病率为2.49%。人格障碍患者不仅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受到损害、社会适应性下降,而且增加了他人和社会的负担。如在尝试自杀者、无家可归者和有犯罪行为的人群中人格障碍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据调查资料表明,具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数占心理障碍总人数的5.8%,由于这种人少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偏执行为持否认态度,实际情况可能要超过这个比例。当他意识到自己的这一问题时,自己也是很难改变。当向外界求助时,别人的指导难以维持太久,继而又陷入从前的状态。自己也经常以多种方式疏通自己让自己走出困境但是很难。患病率为0.4~1.6%。多见于男性。
二、发病原因
(一)早期失爱
幼年生活在不被信任、常被拒绝的家庭环境之中。缺乏母爱,经常被指责和否定。单亲家庭更易出现有偏执型人格的儿童!
(二)后天受挫
成长中连续地遭受生活打击,经常遇到挫折和失败。如经常受侮辱或冤屈。
(三)自我苛求
自我要求标准极高,并与自身存在某些缺陷之间构成尖锐的矛盾。但是从不公开承认自身的某些缺陷。如个子不高、长相不出众、才能不突出等,其实,意识深层正为此自卑。
(四)处境异常
某些异常的处境也使人偏执。如没有学历的人,厌恶别人谈论学历,经济状况不好的人,回避谈论经济收入问题,单亲家庭的孩子,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
三、临床表现偏执型人格障碍又叫妄想型人格障碍,该病多见于男性。据年上海市青少年心理卫生调查资料表明,这种人格障碍的人数占心理障碍总人数的5.8%,实际情况可能要超过这个比例。在调查研究中还发现,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中以男性较多见,且以胆汁质或外向型性格的人居多。表现固执,敏感多疑,过分警觉,心胸狭隘,好嫉妒;自我评价过高,体验到自己过分重要,倾向推诿客观,拒绝接受批评,对挫折和失败过分敏感,如受到质疑则出现争论,诡辩,甚至冲动攻击和好斗;常有某些超价观念和不安全、不愉快、缺乏幽默感;这类人经常处于戒备和紧张状态之中,寻找怀疑偏见的根据,对他人的中性或善意的动作歪曲而采取敌意和藐视,对事态的前后关系缺乏正确评价;容易发生病理性嫉妒。此类人一般是自我和谐的,不会主动或被动寻求医生帮助。他们通常出现于信访部门或司法精神病鉴定场合。
具体表现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对周围的人或事物敏感、多疑、心胸狭窄,容易害羞,自尊心过强,对他人对自己的“忽视”深感羞辱,满怀怨恨,人际关系往往反应过度,有时产生牵连观念;
②经常无端怀疑别人要伤害、欺骗或利用自己,或认为有针对自己的阴谋,对别人善意的举动作歪曲的理解,总认为他人不怀好意,怀疑他人的真诚,警视四周;
③遇到挫折或失败时,易于埋怨、怪罪他人,推诿客观。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他人,不从自身寻找主观原因;
④容易与他人发生争辩、对抗。尤多意见,常有抗议,单位领导常觉得这类人员难以安排;
⑤常有病理性嫉妒观念,怀疑配偶和情侣的忠诚,限制对方和异性的交往或表现出极大的不快;
⑥易于记恨,对自认为受到轻视、不公平待遇等耿耿于怀,引起强烈的敌意和报复心;
⑦易感委屈;
⑧自负、自我评价过高,对他人的过错不能宽容,给人以得理不饶人的感觉,固执地追求不合理的利益或权利;
⑨忽视或不相信与其想法不符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改变其想法或观念。
四、诊断
(一)ICD-10F60.0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特征为:
(a)对挫折与拒绝过分敏感;
(b)容易长久的记仇,即不肯原谅侮辱,伤害或轻视;
(c)猜疑,以及将体验歪曲的一种普遍倾向,即把他人无意的或有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蔑;
(d)与现实环境不相称的好斗及顽固地维护个人的权利;
(e)极易猜疑,毫无根据地怀疑配偶或性伴侣的忠诚;
(f)将自己看得过分重要的倾向,表现为持续的自我援引态度;
(g)将病人直接有关的事件以及世间的形形色色都解释为“阴谋”的无根据的先占观念。
包括:夸大性偏执,狂信性,好诉讼性及敏感性偏执型人格障碍。
不含:妄想性障碍,精神分裂症
注:偏执型人格障碍与偏执性精神病不难区别,前者缺乏固定的妄想。
(二)分型诊断标准
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猜疑和偏执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诊断标准如下。
A.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B.症状至少符合下述项目中的3项:
a.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足够根据,怀疑会被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
b.将周围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并可成为超价观念。
c.易产生病态嫉妒。
d.过分自负,若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人,总认为自己正确。
e.好记恨别人,对他人过错不能宽容。
f.脱离实际地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力”或“利益”。
g.忽视或不相信与患者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说理或用事实来改变患者的想法。
五、调节与治疗
由于人格障碍是伴随终身的,因此,很多人对人格障碍抱有敬而远之的消极态度,不过,如果及早发现,在症状初期,是可以通过调节进行缓解改善的。
(一)调节
对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不宜拖迟,应该抓住患病初期的有效调节。调节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条。
(1)教会患者学会用自我分析法分析自己的一些非理性的观念,以逐步消除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异常人格特征。例如每当自己出现对周围人有敌意的观念时,患者就要分析一下是不是自己卷入“敌对心理”的漩涡之中。又例如每当自己出现对周围人有不信任的观念时,患者就要分析一下是不是自己卷入“信任危机”之中。如果是,自己就要提醒和警告自己,不要再沉浸于“自我信任”之中了。要知道世界上除了坏人还存在着好人、朋友,对好人、朋友应该持信任的态度。通过这种自我分析非理性观念的方法,可以阻止患者的偏执行为。有时患者自己不知不觉地表现了偏执行为,可引导其学会事后抓紧分析当时的想法,找出当时的非理性观念,然后再加以改造,以防下次再犯。
(2)学会自我暗示调节法来逐渐消除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异常人格特征。如默念“一个人固执多疑,不利于和人际来往,因为固执多疑,就会听不进周围人的任何意见,要谦和,要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要积极地去理解周围人的意见,多听听,对自己总是有帮助的,有些意见是自己苦思不得其解的,不要总认为自己比别人能干。”如果有时间的话,每天最好都能这样默念一次,坚持一段时间,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许多异常人格特征就会得到缓解,甚至会有明显的改善。
(3)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父母、教师对青少年患者不要轻易地责备、侮辱、彼此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关心、互相尊重、互相帮助。要经常进行沟通和交往,减少或避免不良刺激。这样,患者异常的人格就会逐渐得到好转,甚至可以有较大的改善。因为,在这种良好的人际环境中,患者通过良好的沟通与交往,容易理解他人,信任他人,减少敏感多疑。
(二)治疗
药物治疗:对伴发焦虑、抑郁的患者采取联合治疗,可给予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对症处理,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药。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对人格障碍是有益的,通过深入接触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人道主义和关心的态度对待他们,帮助他们认识个性的缺陷所在,进而指出个性是可以改变的,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改造自己性格,如遇到困境可进行危机干预。偏执型人格治疗心理治疗的基本原理在于由心理咨询师针对来访者的症状用心理学的原理进行解释,来协助病人能对自己的心理动态与病情,特别是压抑的欲望,隐蔽的动机,或不能解除的情结有所领悟与了解。通过由自知力的获得,了解自己的内心,洞察自己适应困难的反应模式,进而改善自己的心理行为及处理困难的方式,间接的解除精神症状,并促进自己的人格成熟。心理治疗的重点不止在于解除精神症状,而只在于改进病人对于现实的心理适应方式,包括对内如何处理自己的欲望要求,调节超我的适当控制,以较有效的方式来应付外界之现实的要求。即治疗的范围要包括内在的精神,人际关系,现实的适应。其最终目标乃在促进自我性格的成熟。因此治疗的目的要与病人协商,依病人的需要与治疗动机而调节治疗的期间与范围。
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1.认知提高法:由于患者对别人不信任、敏感多疑,不会接受任何善意忠告,所以首先要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交流情感,向他们全面介绍其自身人格障碍的性质、特点、危害性及纠正方法,使其对自己有一正确、客观的认识,并自觉自愿产生要求改变自身人格缺陷的愿望。这是进一步进行心理治疗的先决条件。家庭作业是认知治疗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家庭作业完成得好,可为患者提供更多的自我教育机会,收集更多的资料,检验他的思想和信念,纠正他的思维和验证新的行为。家庭作业可检验在治疗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而增加自我疗效感。第一次会谈中,帮助患者制定他的目标单和进行积极的自我陈述日记。接下来的几次咨询中,用家庭作业加强患者对自动思维的评估和反应。当认清重要的假设和信念时,患者发现复习一个完整认知概念表是有用的。信念矫正前后,患者将逐步经历行为改变:练习新技能.练习“仿佛”技术,通过行为实验检验思维和信念。在最后的咨询阶段,家庭作业应服务于预后和复发预防。
2.交友训练法: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交友活动,在交友中学会信任别人,消除不安感。交友训练的原则和要领是:
(1)真诚相见,以诚交心。本人必须采取诚心诚意、肝胆相照的态度积极地交友。要相信大多数人是友好的和比较好的,可以信赖的,不应该对朋友,尤其是知心朋友存在偏见和不信任态度。必须明确,交友的目的在于克服偏执心理,寻求友谊和帮助,交流思想感情,消除心理障碍。
(2)交往中尽量主动给予知心朋友各种帮助。这有助于以心换心,取得对方的信任和巩固友谊。尤其当别人有困难时,更应鼎力相助,患难中知真情,这样才能取得朋友的信赖和增强友谊。
(3)注意交友的“心理相客原则。性格、脾气的相似和一致,有助于心理相容,搞好朋友关系。另外,性别、年龄、职业、文化修养、经济水平、社会地位和兴趣爱好等亦存在“心理相容”的问题。但是最基本的心理相容的条件是思想意识和人生观价值观的相似和一致,所谓“志同道合”。这是发展合作、巩固友谊的心理基础。
3.自我疗法:具有偏执型人格的人喜欢走极端,这与其头脑里的非理性观念相关联。因此,要改变偏执行为,偏执型人格患者首先必须分析自己的非理性观念。如:
①我不能容忍别人一丝一毫的不忠。
②世上没有好人,我只相信自己。
③对别人的进攻,我必须立即予以强烈反击,要让他知道我比他更强。
④我不能表现出温柔,这会给人一种不强健的感觉。
现在对这些观念加以改造,以除去其中极端偏激的成份。
①我不是说一不二的君王,别人偶尔的不忠应该原谅。
②世上好人和坏人都存在,我应该相信那些好人。
③对别人的进攻,马上反击未必是上策,而且我必须首先辨清是否真的受到了攻击。
④我不敢表示真实的情感,这本身就是虚弱的表现。
每当故态复萌时,就应该把改造过的合理化观念默念一遍,以此来阻止自己的偏激行为。有时自己不知不觉表现出了偏激行为、事后应重新分析当时的想法,我出当时的非理性观念,然后加以改造,以防下次再犯。
4.敌意纠正训练法: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易对他人和周围环境充满敌意和不信任感,采取以下训练方法,有助于克服敌意对抗心理。
(1)经常提醒自己不要陷于“敌对心理”的旋涡中。事先自我提醒和警告,处世待人时注意纠正,这样会明显减轻敌意心理和强烈的情绪反应。
(2)要懂得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尊重的基本道理。要学会对那些帮助过你的人说感谢的话,而不要不疼不痒地说一声“谢谢”,更不能不理不睬。
(3)要学会向你认识的所有人微笑。可能开始时你很不习惯,做得不自然,但必须这样做,而且努力去做好。
(4)要在生活中学会忍让和有耐心。生活在复杂的大干世界中,冲突纠纷和摩擦是难免的,这时必须忍让和克制,不能让敌对的怒火烧得自己晕头转向,肝火旺旺。
5.催眠、沙盘游戏:对患者进行潜意识的分析,有助于咨询师对患者制定有效的咨询方案。
多数学者指出,患者生性多疑,要建立信任关系,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惩罚对这类人是无效的、需要多方面紧密配合对他们提供产期而稳定的服务和管理,特别是卫生部门和教育系统的配合。
以上资料由天谷百合整理,ID:muyajingtan或lingluJHS,资料来源:疾病百科、医学百科、百科,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合作!
更多心理学课程,北京怎样治疗白癜风得了白癜风能治得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