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产后精神病 > 疾病知识

艾灸最佳黄金季秋季善用这八个穴位,病痛从

秋高气爽,秋意渐浓。中医养生认为天人合一,外界阴气重了,人体的阳气便容易出现不足,就会出现爱起夜、怕冷、腰背发凉等阳虚症状,另一方面,抵抗疾病的能力也随之变弱,一些夏季阳气旺盛时不容易发作的慢性病就会“卷土重来”。所以,秋季养生强调适当补充机体阳气也十分重要,艾灸是作为古老的中医疗法,具有温阳散寒的功效,秋季是艾灸的好时节。

《灵枢·官能》篇指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医学入门》也说,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任何疗法都有局限性,当药和针都不能达到理想效果时,必须灸之,说明灸法之重要。不同穴位上施灸,不但能治疗疾病,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强身作用,还可以弥补药疗与针疗之不足。

一、艾灸疗法的作用:

1、温通经络,散寒祛湿

寒邪与湿邪均为阴邪。寒性寒冷,血遇冷则凝。由于气血凝滞,在经络中运行不畅而引起各种疾病。《素问·调经论》说:“气血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此时灸之,可温寒散寒,特别对因寒邪所致的脘腹冷痛、手足厥冷、四肢屈伸不利、久泻、痛经等症有显著效果。

湿为重浊,侵犯人体后,阻遏阳气,“湿盛则阳微”。艾灸可激发阳气,由于阳气的温煦与推动作用,疏通了闭阻于经络中的雍滞,经络疏通,自动优化调控功能恢复正常,则身体健康。

2、振奋阳气,回阳固脱

气属阳,具有温煦和推动作用。阳气虚损,机能减退,就不能抵御贼邪。艾灸可阻止阳气消散,并可回阳固脱。灸为热疗,热能激发和振奋阳气。

3、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艾灸使局部甚至全身感到温暖舒适,因为“淤”多因寒湿所致,灸的温化作用可散寒祛湿,使气血运行加快,局部淤滞随之而去,经络通,“通则不痛”。

4、预防疾病抗衰老

艾灸可使气血畅达,提高了经络系统自动优化调控功能,加强了人体新陈代谢,及时恢复人体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平时自灸保健穴位,可以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预防疾病,延缓衰老。

秋季艾灸黄金要穴:

第一个穴位,“肚腹三里留”。

也就是说凡是在“肚腹”这个部位所发生的任何病,像胃弱、胃寒、胃痛、胃痛风,西医讲的,胃下垂、胃痉挛这个部位,都要用足三里这个穴,足三里穴位在这个地方,人腿的膝盖、膝盖的半月板,半月板有凹陷,凹陷下面三寸,这个穴位叫足三里穴。

艾灸这个穴位就负责治疗肚腹所有的疾病。

第二个穴位,“腰背委中求”。

腰背这个部位的疾病,首先治疗者要考虑到委中穴,委中穴在什么地方呢?在这条腿,腿腘窝横纹线中间。腰背这个部位有什么疾病,你像腰痛。过去有句话讲:病人腰疼,大夫头疼。

腰疼的种类很多,很多病因能够造成腰疼,比方腱盘突出,肌肉拉伤,腰肌劳损,甚至是肾亏、肾虚寒,虚火或者是一些由内脏器官引起来的腰背方面的疼痛要都考虑艾灸这个穴位,委中穴,这是第二个穴位。

第三个穴位,“头项寻列缺”。

列缺穴在手腕横纹以上(尺骨陷中),在这个部位,所有头部的疾病头疼、头晕、眩晕呕吐等等,都可以用列缺穴来治疗。

第四个穴位,“面口合谷收”。

第四个穴位,首先就指出来,嘴周围和脸面上的疾病都可以用合谷穴治疗,合谷穴在这个地方,人的拇指和食指(虎口)连接部到指骨连接部,划一条竖线,中点这是合谷穴。

第五个穴位,“心胸取内关”。

心胸从咽喉部到胸口,这个地方也就是说刚才讲“肚腹三里留”,腹部以上的这部分,有病找内关穴,内关在腕内侧横纹上两指,找这个部位,这个能治什么病呢?

像心脏病、心悸心慌等等,包括妇女的乳腺炎、乳腺增生、胸闷也都是属于心胸疾患,要找内关穴。

第六个穴位,“小腹三阴谋”。

小腹咱刚才讲了肚腹三里留、心胸取内关,现在人的正面,就差这块了,小腹部位。小腹部位得了病,就要找这里面。

在这条腿的内侧,这是踝骨以上三寸,踝骨以上三寸这个穴位叫三阴交穴,“小腹三阴谋”就说凡是小腹的疾患可以用三阴交穴来治疗,小腹什么病呢,有的时候,小腹疼痛,男子的前列腺炎,不孕不育、精少、女子的月经不调、经量过多或者过少,还有白带等等,一些属于在小腹方面发生的病都要考用三阴交穴,这是第六个穴位。

第七个穴位,“坐骨刺环跳”。

环跳穴在人的背面(臀部),在这个地方,现在坐骨指的是什么呢,并不是指西医概念上的坐骨这一个部分,而是从腰到腿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由坐骨神经引起来各种疼痛可以找这个环跳穴,上可以治到腰,下可以治到脚,所以在这里发生疼痛要考虑环跳穴。

第八个穴位,“腿疼阳陵透”。

腿疼要针刺阳陵泉穴,阳陵泉穴在什么地方呢,大家看膝盖骨,这是人的腿的前面这个大骨头叫胫骨,后面还有一个小骨头叫腓骨。它就在这个地方。

为什么叫腿疼阳陵透,就说这个阳陵泉穴是整个腿,上至大跨、下至足跟的一个总的开关。发生疼痛了要考虑到打开这个开关,使它的气血流通。这里面有很多病,像老年人的风湿老寒腿,肌肉拉伤,静脉曲张等等,都要用阳陵泉穴来治疗。

肚腹三里留,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

这三个穴位已经把人的胸腹的一些疾病都包括在内,掌握这三个穴位,首先胸腹的任何疾病你先心里有根,找到这三个穴位。

再看看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这个又把头部都包括了,头部的疾病这两个穴位要重点考虑。后面腰背部“委中”,坐骨这个部分“环跳”,腿疼“阳陵泉”。

一个人整个的人体除了手没有包括在内以外,基本上,你掌握了这八个穴位,就等于人体的大部分疾病,你首先心里有了数,也就是说都有地方来治疗它。

一、艾灸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

主治: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疏风化湿,通经活络,益气健脑等。

适用于肠胃功能低下、久病体弱、胃痛腹痛、消化不良、便秘腹泻、呕吐、肠鸣、高血压、失眠、半身不遂等病症。为养生长寿抗衰老的中药穴位,对美容、减肥亦有一定作用。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麻感,有时可向下肢和足背发散。

二、艾灸委中穴

位置:腘窝横纹正中线处。

主治:疏筋活络,袪风除湿,凉血泄热,强健腰膝。

适用于腰背疼痛、屈伸不利、项强、腰肌劳损、下肢瘫痹、半身不遂、膝关节炎、小便不利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麻胀感,有时向腰部发散。

三、艾灸列缺穴

位置:列缺穴位于手腕内侧(大拇指侧下),能感觉到脉搏跳动之处。(或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牙痛,指压列缺穴,可以使手动脉及血液流动,对于治疗骨折、伤痕等后遗症非常有效。该穴为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四、艾灸合谷穴

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

简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出血,牙痛,牙关紧闭,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

牙龈疼痛、青春痘、赘疣、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喉咙疼痛、耳鸣、面部神经麻痹、口眼歪斜、打嗝等。

该穴为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由此穴的主治疾病即可看出本穴位的治病效果非同一般。

合谷穴指压的小窍门:指压时应朝小指方向用力,而并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压,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此穴位的疗效。

位置: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或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

五、艾灸内关穴

主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证,郁证,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

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逆、腹泻、精神异常等。该穴为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是多种疾病按摩治疗时的首选穴。

六、艾灸三阴交穴

位置:内踝直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健脾和胃,消谷化食,调经止痛,宁心安神,补阴除烦。

适用于腹胀肠鸣、大便泄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痛经闭经、小便不利、神经衰弱、肾虚阳痿、失眠健忘、精力不足、容易疲劳等病症。对心、脑病有一定的作用,为主要保健穴。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麻感,有时可向小腹部发散。

七、艾灸环跳穴

位置:股骨大转子和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处。

主治:袪风除湿,强腰通经。适用于风湿痹痛、下肢瘫痪、药膝疼痛、麻木不仁、坐骨神经痛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麻胀痛感,同时向下肢发散至小腿外。

八、艾灸阳陵泉穴

位置:膝外侧下方,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清利肝胆,疏筋活络,滑利关节。

适用于耳鸣耳聋、胸肋胀痛、半身不遂、下肢疼痛或麻木、膝关节炎、胆囊炎、口苦、呕吐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微痛感。

哪些人不适合艾灸?

1、热性体质(口腔溃疡、脓包、怕热不怕冷、便秘等)人群。

2、面部或身体上的痤疮、急性湿疹、身发高热、局部皮肤破损的不能使用。

3、女性在怀孕和经期不能使用艾灸。

4、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忌灸。

5、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6、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兰〡卡〡威〡美〡容〡SPA

一直只做一件事

让美丽与健康伴您左右

不刻意深度,但必定可以有趣阅读

觉得不错,您再分享.

青山湖店







































白癜风医院贵阳哪家好
2018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哪里有卖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hhq.com/jbzs/9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