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产后精神病 > 疾病知识

CSR共创花的引领从精神荒芜回归社区

文/健康点特约记者关其

入冬后的北京,寒气令整座城市显得有些冰冷。而此刻的北大医学部护理楼里,每一寸空气都透着一丝暖意。

“心灵花语”创新公益试点项目的精神卫生干预康复的探索工作就在此展开,一个由护理专业牵头,多学科参与的线下园艺实践课程正在等待散发温暖。

↑“心灵花语”创新公益义卖活动现场

一大早,十余位精神疾病康复期患者在医护人员陪伴下来到试点现场。等待他们的,是桌上整齐摆放的各式手工园艺作品的各式原辅料。这个精神卫生社区康复项目是由中国强生支持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开展的创新公益示范性试点,旨在探索多学科联合模式建立社区康复机制,为精神障碍患者重拾社会功能、得到社会及家庭的接纳与关怀,助力健康中国的建设,项目将结合线上公益模式,义卖由精神障碍患者参与创作的工艺品,为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事实上,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突发奇想,在患者同时接受专业医疗照护的前提下,通过园艺活动,帮助精神疾病康复期患者接触自然环境,感受花朵之美,纾解压力与复健心灵,是一项早已在全球范围内风行的辅助性治疗方法,也被称作“园艺疗法(HorticulturalTherapy)”。在美国,从医院到老年护理院再到精神病院,越来越多的卫生医疗机构都在园艺疗法上不断探索,以帮助病人康复。

而“心灵花语”创新公益试点项目,则意味着中国的相关机构也正在尝试更人性化、更具温情的精神疾病治疗方式。

中国强生主席孟启明表示,强生希望通过支持这种类型创新公益项目,在践行强生信条精神的同时,可以联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耕耘爱的土壤,帮助精神障碍患者实现重返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愿景,助力健康中国的建设。

↑线下义卖活动现场繁花似锦

社区丨开启重回社会的首道大门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进程加快,中国社会焦虑症、抑郁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逐渐凸显,精神卫生工作面临的挑战日益加剧。

年,我国已经有超过1亿不同程度的各种精神障碍患者。国家严重精神障碍管理信息系统统计数据表明,截至年,登记在册的患者达万例,相比年增长近两成。不仅如此,92%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并未接受过治疗,而这些未经治疗的严重精神障碍病患对对自身、对家庭和社会安全存在着安全隐患,由此引发的极端事件也屡见报端。

由于缺乏足够资源对接受长期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照料,患者家属也正面临着无法承担的重负。数据表明,在拥有两名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中,93%的家庭会陷入穷困。根据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估计,预计年到年期间,精神疾病将导致中国的经济增长缩水超过9万亿美元。

与之对应的,却是精神医疗资源的“捉襟见肘”。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全国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家,精神科医师只有2万多名,平均10万人口才有1.49名精神科医师。这意味着,众多的精神障碍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然而,精神疾病的诊治现状仍旧缺乏“温度”。患者及家属消极回避,社会公众敬而远之。常见的隔离治疗方式,不但不利于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甚至会阻碍他们回归社会的脚步。

正因如此,如何帮助患者重返社会,减轻疾病对患者、家属、社区及社会的负担,成为精神卫生建设的核心议题之一。

现阶段,我国精神健康领域社区康复护理模式也正处于起步阶段,亟待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精神健康领域存在的一个现象是严重精神障碍患医院隔离治疗,当临床症状好转,患者回归家庭后,由于缺乏社会和家庭支持资源,难以进行巩固性康复治疗,病情极易复发,不得不再次住院。很医院与家庭之间来回辗转,“旋转门”现象不断出现。

对此,精神卫生社区康复调研项目的牵头人之一北京大学护理学院王志稳教授表示,精神障碍不能只靠住院治疗,出院后的康复更是患者需要长期坚持的功课。而要获得康复,就要发挥在社区康复过程中的作用,以社区为主体,为患者提供一体化医疗护理服务,最终目的是让患者回归社会,过上有尊严、有价值的生活,护理专业人士在这样的模式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为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年)》,旨在加强精神障碍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工作,推动精神卫生事业全面发展。《规划》提到,我国未来需积极推行“医院、康复管理在社区”的服务模式。通过建立完善医疗康复和社区康复相衔接的服务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提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促进精神障碍患者重返社会。

国内部分地区已开始积极尝试精神卫生社区康复服务。北京市海淀区建立的“精神障碍-社区全程自助化精神康复链”模式,打通了从患者入院到回归家庭的各个环节,包括“封闭式院内康复-开放式院内康复-家庭式居住康复-自助式社区康复”,医院到社区,从封闭到开放的全程康复,使患者得到全程康复。此外,由区长牵头、成员单位囊括区综治办、民政、残联、财政、公安及区卫计委等25个部门和全区29个街镇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促成了全区一盘棋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工作机制。

上海市长宁区的“社区融纳”重型精神疾病服务模式也落意如此,为患者提供自然、真实的社区康复环境。而北京市朝阳区则运行了“医院-社区-家庭”无缝衔接模式,在社区开展一系列的精神障碍患者职业培训和工作能力恢复训练,积极帮助患者回归社会。

园艺丨用花朵抚慰心灵

如何才能更好地实践社区康复?要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去开展社区康复试验?北京大学护理学院,携手精神卫生医学专家、护理专家、工娱治疗师、社会工作者,决定探索如何在社区层面开展一个示范性项目,以手工园艺为康复载体,带领患者学习园艺,帮他们恢复社会功能和职业能力。

园艺康复疗法的原理很简单:让人们感受花卉的颜色、气味、形态,激发内心积极的情感;进而通过植物、花卉、景观的设计,促进深层次的心理变化,巩固已获得的治疗效果,花艺、园艺可以作为社区康复模式的载体。王志稳教授提到,“患者在做园艺时,无论是在室外栽种,还是在室内做手工,他们的焦虑减少了,注意力集中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事实上,患者在进行园艺治疗前后,无论是压力值、脑波测量,还是内分泌、免疫系统测定等指标,都有显著差异:

消除不安心理与急躁情绪。在医院病房周围种植花草,可使病人心态安静,尤其对焦虑,可以有效地解除其恐慌、惊惧的心理状态。

增加活力。投身于园艺活动中,使病人、特别是精神病患者忘却烦恼,产生疲劳感,加快入睡速度,起床后精神更加充沛。

张扬气氛。一般来说,红花使人产生激动感,黄花使人产生明快感,蓝花、白花使人产生宁静感。鉴赏花木,可刺激调节松弛大脑。

抑制冲动。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整地、挖坑、搬运花木、种植培土以及浇水施肥,在消耗体力的同时,还可抑制冲动,久而久之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性格。

培养忍耐力与注意力。园艺的对象是有生命的花木,在进行园艺活动时要求慎重并有持续性。长期进行园艺活动,无疑会培养忍耐力与注意力。

增强行动的计划性。何时播种、何时移植、何时修剪、何时施肥……植物种类不同操作内容不同,则时间与季节亦不同。园艺活动,必先制定计划,或书面计划或脑中谋划,因人而异。此项工作或爱好可以增强自己与植物的感情,把握时间概念(早、晚、季节的变化等)

增强责任感。花木为有生命之物,如果管理不当或疏忽,会导致枯萎。患者必须清楚哪些是自己管理的盆花、花坛等。这可使病人认识到哪些是自己不得不做的工作,从而产生与增强责任感。树立自信心。待到自己培植的花木开花、结果时,会受到人们的称赞,这说明自己的辛勤劳作得到人们的承认,自己在满足的同时还会增强自信心。这对失去生活自信的精神病患者医治效果更佳。

20世纪初,美国已认识到园艺疗法对提高智力和消除由贫困导致的变态心理具有效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越南战争后,医院开始采用园艺疗法为复员军人治疗战争带来的心灵创伤。

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一家非营利性机构“莱加西医疗服务”(LegacyHealthSystem)医院,园艺疗医院不可或缺的保健医疗服务的一个组成部分。该机构曾进行一项与老年痴呆症的患者家居护理有关的项目,让老年痴呆症患者在花园或是在室内进行除草或者栽培植物。很快,工作人员发现,当这些患者在自然中忙碌时,他们的焦虑和神志恍惚减少了,注意力也集中了。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患者参加集体性的园艺疗法活动,以花木园艺为话题,产生共鸣,促进交流,这样可以培养与他人的协调性,提高社交能力。但是否能在社区康复机制下进行,同时这个机制应该配置什么样的医学、护理及其它学科的专业队伍,正是北大护理学院开展干预模式探索项目的意义所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心灵花语丨让每一个心灵重新绽放

然而,我国“园艺疗法”主要流行于香港和台湾地区,大陆起步较晚。目前,国内园艺疗法专业人才培养和储备成为了开展这项活动的瓶颈。

为了充分发挥园艺疗法的效果,需要依靠园艺治疗师制定合理、详尽的实施计划,并根据设定的治疗目的选择实施内容、场所、植物种类、作业内容等,实施计划后,还要对操作内容、指导方法、计划等全部内容做出评价。

年10月,“心灵花语”创新公益项目正式开始试运行。北大六院工娱治疗室护士长邱彦红作为“心灵花语”项目的指导老师参与了项目。邱彦红在精神科护理和康复岗位上工作了24年,经验丰富,对患者充满爱心。她愉快接受了邀请,还选择了十几位她曾经的患者或者康复者,一起来进行尝试。

“来到这里,他们就不是患者,而是参加这个尝试的志愿者。”邱彦红说。

在项目的第一次活动日中,十几位志愿者被分成两组,在老师指导下,学习用纸、布等材料编织花朵等工艺品。

在向患者传授技艺的手工艺人中有这样一位老师,她也曾罹患抑郁症,甚至几度尝试自杀,终于被求生的意志召唤回来。目前仍处于康复期中的她也为“心灵花语”创新公益项目贡献了极大的热情。整个活动期间,她穿梭往来,指导每个患者练习手工.大家都很专注,不时小声交谈,互相交流心得。

“今天我做了两个手工,很有成就感。”一位患者在发表活动感言时提到,两个小时的时间虽然不长,却为患者们带来了融入集体的幸福感。

↑财新传媒副总编辑、《中国改革》执行总编辑张进向来宾签名赠送其所著的《渡过——抑郁症治愈笔记》

目前,“心灵花语”的线下干预模式探索项目还在进行中。王志稳教授提到,接下来,项目组还会继续努力探索,形成数据,总结经验,希望将来有更多的人一起努力,最终构建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社区内一体化治疗护理模式和疾病管理体系。

“生命之所以精彩,是因为每个生命拥有一颗美丽健康的心灵,就像花儿一样在人间的花园绽放。然而有些花朵受过伤,独自困在阴郁的角落,其实它们也渴望能和其它花儿一样尽情享受阳光雨露。”这段话来自强生为项目拍摄的微电影“因爱而生——心灵花语篇”。

谈到强生为什么要制作这样一部微电影,中国强生主席孟启明表示,“在强生,我们关爱精神疾病患者,并致力于创造一个健康社会,没有精神疾病困扰。我们相信,一个没有偏见、歧视与误解的社会环境会对患者的康复及顺利回归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不遗余力投身于志愿者及大众精神卫生知识宣传的公益活动当中,用强生的话,就是关爱全世界







































白癜风有哪些什么症状
白癜风治疗的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hhq.com/jbzs/6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