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沈阳一女子坠楼身亡,邻居称其长期抑郁。
新学期将至,学生心理问题的诊断与治疗进入高峰期。
今年8月以来,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诊治各类精神疾病门诊量约1.4万例,其中抑郁症患者占比14%。
自杀,已成为16-34岁群体排名第一的死亡原因。
(王迪摄)
1.女子5楼坠亡疑似抑郁症发病
今日上午8时许,沈阳市和平区南七马路2号发生坠楼。
一名中年女子从五楼窗口坠下,头部着地、当场死亡。遗体呈俯卧状,头部大量鲜血。有好心人用床单盖住死者遗体。
据邻居称,坠楼女子今年46岁,此前患有多年抑郁症,平时与老母亲一起居住。
“她跳下来的时候,正好是头部先落地,伤得太重没有救了。”记者在现场没有看到死者家属。(王迪摄)
警方赶到后封锁现场,并进行现场勘察。中午11时20分,殡葬车辆赶到现场、拉走遗体。
警方随后解除警戒,并对车辆、人流进行疏导。女子坠楼处位于牛肉面馆门前,面馆拉上卷帘门没有营业。
现场数十人围观,有男子骑人力三轮车扭头观望,结果撞中路过出租车。
2.现在是自杀高峰期、低龄化
自杀是16-34岁排名第一死亡原因
辽沈地区年自杀死亡率约22.23/十万,与全国水平基本持平。
也就是说,每十万辽宁人中至少有22人以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
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专家刘长辉说:“我国每年自杀死亡人数约25万人,自杀未遂人数约万人。
受到炎热天气影响,抑郁症合并焦虑症,让人产生无望、无助、无能等负面情绪,导致自杀风险增高,成为每年自杀的高发期。”刘长辉说,自杀呈现低龄化趋势,抑郁症自杀者主要集中在16-34岁。
“自杀已成为该年龄段排名第一的死亡原因。”因为单一价值体系、抗挫折教育少、不堪忍受学习压力,很多青少年抑郁症发作,自杀风险增加。
“面对家长对自己要求比较高、学业竞争压力过大、平时以自我为中心,是很多中学生产生轻生念头的主要原因。还有部分大学生,因为网络成瘾、经常挂科、感情受挫,也做出离家出走、轻声自杀的行为。”
3.预防抑郁症
抑郁症也叫抑郁障碍,临床特征是显著、持久的心境低落,属于主要心境障碍。
刘长辉说,患者的消沉情绪,从闷闷不乐、自卑忧郁到悲痛欲绝、悲观厌世,甚至有自杀倾向或行为。部分患者有明显的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约80%抑郁症患者出现多次复发,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如果发作3次以上应长期治疗,甚至终身服药。
心理治疗与社会支持对预防抑郁症复发起到重要作用。单位、学校和家庭应解除或尽量减轻抑郁症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与精神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