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得了精神病就没治了?
答
不少人误以为,“得了精神病就没救了,治不好了”。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他表示,虽然相对于其他常见的疾病来说,精神疾病的诊治更加困难,治疗周期似乎更长,但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目前大多数精神疾病都有办法治疗,而且总体的治疗效果和结局也是相对不错,预后较以前大大进步。
问
得“精神病”是“受了刺激”?
答
“患者或家属中总有人说‘两口子吵架了’,或者‘孩子跟别人打架了’,所以就得了精神疾病。实际上这是不科学的认识。”进一步解释,引发精神疾病有四个因素,生活事件影响只是其中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遗传因素、神经发育异常和神经生化因素,这三个是生物学基础,造成了该病“早晚都会发生”,外界事件只是起到一个促发作用。
问
精神疾病患者都是疯子傻子?
答
我国国民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低,精神卫生知识普及较匮乏。不少人将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与疯子、傻子划等号,医院李大夫表示,“这是非常错误的”。实际上,精神疾病的范畴很广阔,包括常见的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失眠,更年期、产后情绪不佳、少年期的心理问题等都是我们治疗帮助的范围,还有如人际关系问题、环境适应问题、过度节食或贪食苦恼、网络成瘾等。”
问
有不良情绪就是有精神疾病?
答
“很难过,很焦虑,很烦躁,我是不是有抑郁症?”很多人认为出现了抑郁情绪,就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其实不然,李大夫表示生活里,抑郁是一种很常见的情感成分,是人之常情。人们遇到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痛苦的境遇或生老病死等情况,自然会产生情绪变化,尤其是抑郁情绪。
问
精神病是神经错乱?
答
很多人把精神病误认为神经病,事实上,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疾病。孔庆梅解释说,精神疾病指精神活动有严重紊乱,精神状态有显著障碍,导致病人在认知、情感及意志等方面出现障碍,如精神分裂症,表现为多疑、行为怪异等。而神经病是指神经系统有器质性病变,如脑外伤、脑梗塞等,多表现为疼痛、麻木,或无力、瘫痪、意识不清等。
那么精神疾病能预防吗?专家解答:答案是肯定的。毫无疑问,精神疾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虽然很多病因不明,内在的决定因素难以控制,但外部原因是可控的。比如,我们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社会(环境),减少压力和不良情绪的产生。大家都心情愉悦,压力少,得病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
精神疾病种类很多,通常分为“器质性”精神障碍和“功能性”精神障碍两大类。前者是指由脑肿瘤、脑炎、脑血管病、脑外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精神障碍,后者更多的是指无明显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异常情况下出现的精神障碍。后者按照症状轻重来看,相对较轻的有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抑郁症等,较重的有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精神疾病当中,影响较大的是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前者是患病率较高,人群中患病率大约5%左右,影响人的社交和工作,严重的后果是自杀,危害较大。后者患病率约在1%左右,但是危害更大,一旦发病治疗困难,治疗的结局也相对不太。”除此之外,更值得 “部分精神病患者发病前有一定的精神刺激因素。比如失恋、事业不顺、亲人去世,这些生活中的大变故,对相当一部分患者只是诱因,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精神疾病往往通过患者的内因来起作用,而内因就是人对某种疾病的“易感素质”,包括遗传,个性因素,大脑神经递质的分布等等。“精神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具有家族病史的人应该格外注意。虽然不是百分之百的遗传,但是发病机率高些。”
制约精神病治疗的因素病耻感和对副反应的过度担心专家分析“有病不敢看,有病不承认有病”,这种讳疾忌医的患者在精神科医生的工作中是十分常见的。专家介绍说,病耻感是当前制约精神疾病治疗的一大“拦路虎”。
在接诊的过程中,常常遇到一些患者在患病初期并不愿意承认这是一种精神疾病,认为自己的病是身体器官脏器的问题。医院看精神科,会被他人耻笑,而宁愿在其他科室反复游走治疗,结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病情严重到不医院的精神科看病。
为了更好地推进规范化治疗,“医院现在强调‘治疗联盟’的概念,即医生、患者、患者家属三方形成合力抗击疾病,家属要起到监督治疗和心理支持的作用,这对病情恢复很重要。”
健康要从心理健康做起,不要忽视了“看不见的健康”而影响整个人生。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参与活动!
北京有治白癜风的专业医院吗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