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上一篇文章小瑞介绍到了关于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章节第三节(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部分的复习重点,如果同学们复习了上一篇文章复习重点的话,做这些题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哦~。
精神发育迟滞形成的原因是()。
A.内心冲突变形
B.获得性知识的丧失
C.内心冲突强烈
D.早期大脑发育不良
答案:D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变态心理学中智能障碍概念的掌握情况。智能障碍分为精神发育迟滞和痴呆。(l)精神发育迟滞是指先天或围产期或在生长发育成熟以前。由于多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使大脑发育不良或发育受阻,以致智能发育停留在某一阶段,不能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其智能明显低于正常的同龄人。导致精神发育迟滞的致病因素有遗传、感染、中毒、头部外伤、内分泌异常或缺氧等;(2)痴呆是一种综合征(证候群),是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后天获得的记忆、智能的明显受损,主要临床表现为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能力下降、记忆力、计算力下降,后天获得的知识丧失,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或丧失,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并伴有精神和行为异常。感觉阈限病理性降低,在临床上的表现是()。
A.感觉减退
B.感觉过敏
C.感觉适应
D.感觉不适
答案:B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变态心理学中认知障碍种类的掌握情况。感觉障碍是常见的认知障碍之一,常见的感觉障碍有:(1)感觉过敏,这是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感觉阈限降低而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过强反应,多见于神经症或感染后虚弱状态患者;(2)感觉减退,这是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增高而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迟钝,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患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患者;(3)内感性不适,指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和脑外伤后综合征。因此,感觉阈限病理性降低在临床上的表现应为感觉过敏,反之,如果感觉阈限病理性增高则为感觉减退。在意识障碍的情况下出现语词杂拌,这可能是()。
A.思维松弛
B.破裂性思维
C.思维奔逸
D.思维不连贯
答案:D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变态心理学中各类思维障碍的掌握情况。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的患者的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在交谈中,患者对问题的叙述不够中肯,也不很切题,给人的感觉是“答非所问”,此时,与其交谈有一种十分困难的感觉。破裂性思维是指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患者思维联想过程破裂,谈话内容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患者在言谈或书信中,单独语句在语法结构上是正确的,但主题之问、语句之间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因此,旁人无法理解其意义。严重的破裂性思维,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不但主题之间、语句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而且在个别词句之间也缺乏应有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言语更加支离破碎,语句片断,毫无主题可言,称为语词杂拌。但是,如果语词杂拌不是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出现的,而是在意识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则这时候的精神症状就不能称之为破裂性思维,而应该称之为思维不连贯:区别两者的要点在于后者是在意识障碍情况下出现的。而思维奔逸主要指思维活动量的增加和思维联想速度加快。患者表现为语量多,语速快,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词汇丰富,诙谐幽默。患者自诉脑子反应灵敏(“脑子转得快”)。这一症状严重时,患者谈话的内容中夹杂着很多音韵的联想(音联),或字意联想(意联),患者的谈话内容很容易被环境中的变化所吸引而转换谈话的主题(随境转移)。强迫动作的特点包括()。
A.智能低下
B.明知不必
C.意识丧失
D.无法摆脱
答案:BD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变态心理学中强迫动力概念的掌握情况。强迫动作的患者会做出违反本人意愿且反复出现的动作。例如,强迫性洗手、强迫想的检查门是否所好等。患者清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些动作完全没有必要,并努力设法摆脱,但徒劳无益,为此患者感动啊非常痛苦。强迫动作多见于强迫症,也可作为强迫状态的一部分见于精神分裂症。个体对他人的要求做出完全相反的动作称为()。
A.被动性违拗
B.被动性服从
C.主动性违拗
D.主动性服从
答案:C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变态心理学中精神运动性抑制的掌握情况。违拗分主动性违拗与被动性违拗,主动性违拗是指患者对于别人要求他做的动作,不仅不执行,反而做出与要求完全相反的动作。如果患者对别人的要求不做出任何行为反应,称作被动性违拗。违拗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被动性服从是指患者会被动地服从医生或其他人的命令和要求,即使是完成别人所要求的动作对他不利,患者也绝对服从。被动性服从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注:无主动性服从的说法。关于强迫动作,下列陈述中正确的包括()。
A.个体感到痛苦但又无法摆脱
B.多见于强迫性神经症
C.是违反本人意愿反复出现的动作
D.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答案:ABC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变态心理学中强迫动作的掌握情况。强迫动作的患者会作出违反本人意愿且反复出现的动作,例如,强迫性洗手、强迫性地检查门是否锁好等。患者清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些动作完全没有必要,并努力设法摆脱,但徒劳无益,为此患者感到非常痛苦。强迫动作多见于强迫症,也可作为强迫状态的一部分见于精神分裂症(选项D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有误)o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有:感觉障碍(如内感性不适、各类幻觉)、思维形式障碍(如思维贫乏、强制性思维、思维中断、语词新作等)、思维内容障碍(如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疑病妄想等)。坚信脑内有人命令自己奔跑,这种症状最可能是()。
A.内感性不适
B.假性幻觉
C.内脏性幻觉
D.真性幻觉
答案:B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变态心理学中幻觉相关概念的掌握情况。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有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两种。真性幻觉的患者,幻觉形象清晰、生动、位置精确,与客观事物一样,并引发相应的情感和行为反应。假性幻觉,产生与患者的主观空间,形象模糊、位置不精确,与客观事物不一样。这种症状最可能是假性幻觉(选项B正确)。按不同的幻觉感觉器官来分,幻觉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和内脏性幻觉。内脏性幻觉的患者,躯体内部有性质很明确、部位很具体的异常知觉。内脏性幻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或严重抑郁症发作。内感性不适是指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多见于精神分裂、抑郁状态、神经症和脑外伤后综合征。对于经过系统治疗在康复期中的精神病患者,心理咨询师()。
A.可进行辅助性心理咨询
B.不能进行心理咨询
C.可与精神科医生配合进行心理咨询
D.可以进行独立咨询
答案:AC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变态心理学中心理咨询适用于精神病患者的掌握情况。心理咨询师在嵛询前,需要对来访者进行鉴别,区分来访者是精神障碍还是非精神障碍,以便将精神障碍转诊给精神科医生,留下非精神障碍,作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对象。对于有精神障碍的人,即通常所说的精神病患者,也要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但它只是辅助性的,而且是有条件的。其具体条件如下:1)必须是在经过系统临床治疗,病理性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以后;2)主要目标应是社会功能的康复和预防复发;3)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某人行为被动,生活极度懒散,这种症状最可能是()。
A.意向倒错
B.情感倒错
C.意志缺乏
D.意志减弱
答案:C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变态心理学中意志行为障碍的掌握情况。常见的意志行为障碍有:①意志增强,即意志活动增多;②意志缺乏,表现为患者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行为被动,生活极端懒散,个人及居室卫生极差,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精神衰退;③意志减退,是指患者的意志活动减少;④精神运动性兴奋,常区分为协调性和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⑤精神运动性抑制。个体反复重复某一动作,这种行为可能属于()。
A.强迫动作
B.蜡样屈曲
C.刻板动作
D.意志增强
答案:ACD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变态心理学巾意志行为障碍的掌握情况。强迫动作是一种违反本人意愿,反复出现的动作。例如:强迫性洗手,强迫性地检查门是否锁好等。患者清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些动作完全没有必要,并努力设法摆脱,但徒劳无益,为此患者感到非常痛苦,多见于强迫症。蜡样屈曲是精神运动性抑制的一种,患者不仅表现为木状态,并且患者的肢体任人摆布,即使被放在一个很不舒服的姿势,也可在较长时间内内像蜡塑一样维持不动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而刻板动作是指患者机械刻板地反复重复某一单调的动作,常与刻板言语同时出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意志增强足意志行为障碍的一种,患者表现为意志活动的增多,不同的精神障碍表现不堪相同。躁狂状态情感高涨时,患者始终不知疲倦的忙忙碌碌,但常常是“虎头蛇尾”,做事有始无终,结果一事无成。而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受妄想的支配,不断地调查了解,寻找所谓的证据或到处控告等。因此,个体反复重复,这种行为可能属于强迫动作,也可能是刻板动作或意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