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产后精神病 > 疾病知识

被同事吓出精神病是否是急性应激障碍

『做自己精神状态的掌门人』

点击上方蓝字即可订阅

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李艳华,因男同事在耳边的一次惊吓而出现“右手不听使唤,胡言乱语,情绪不稳定,不认识父母,哭闹,不吃饭,总觉得被鬼来找”等症状,8月19日,哈尔滨医科医院诊断显示李艳华患有应激障碍。

华东师大精神科教授单怀海表示,人受刺激会有反应,为反应性精神病,现在统称为应激相关障碍,受惊吓会产生急性压力,应激相关障碍不像精神病或老年痴呆,可以找到实证的依据,但心理疾病很难在疾病和事件之间建立联系,现在全靠医生人为判断。单怀海表示,因惊吓而产生应激障碍的概率较大。应激障碍的病因很多,主要分为自然和人为两类,自然灾害导致的病情属于自然,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惊吓导致的属于人为,人为原因还包括各种交通事故和空难。但是否由心理惊吓导致了精神上的疾病,其中的关系难以判断,需要根据当事人当时的反应来判断。

概述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

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包括那些接触了被详细地列在诊断标准中的创伤性或应激性事件的障碍。接触创伤性或应激性事件之后的心理痛苦有相当大的变异。在一些案例中,在基于焦虑或恐惧的背景下,这些症状很容易被理解。然而,很明确的,许多个体接触创伤性或应激性事件后所表现出的,并非基于焦虑或恐惧的症状,突出的临床特征是快感缺失和烦躁症状,外化的愤怒和攻击性症状或分离性症状。由于在接触灾难性或不幸事件之后的临床痛苦有变异性的表现,上述障碍可以合并列入一个类别: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诊断标准

A以下述1种(或多种)方式接触于实际的或被威胁的死亡、严重的创伤或性暴力:

1.直接经历创伤性事件。

2.亲自目睹发生在他人身上的创伤性事件

3.获悉亲密的家庭成员或亲密的朋友身上发生了创伤性事件注)在实际的或被威胁死亡的案例中#创伤性事件必须是暴力的或事故。

4.反复经历或极端接触于创伤性事件的令人作呕的细节中(例如,急救员收集人体遗骸*警察反复接触虐待儿童的细节)。

注:此标准不适用于通过电子媒体、电视、电影或图片的接触,除非这种接触与工作相关。

B在属于侵入性、负性心境、分离、回避和唤起这5个类别的任一类别中,有下列9个(或更多)症状,在创伤性事件发生后开始或加重:

侵入性症状

1.对于创伤性事件反复的非自愿的和侵入性的痛苦记忆。注:对儿童来说,重复性游戏可能会出现在表达创作性主题的场合。

2.反复做内容和/或情感与创伤性事件相关的痛苦的梦。注:儿童可能做可怕但不能识别内容的梦。

3.分离性反应(例如,闪回),个体的感觉或举动好像创伤性事件重复出现(这种反应可能连续地出现,最极端的表现是对目前的环境完全丧失意识)。注:儿童可能在游戏中重演特定的创伤。

4.对象征或类似创伤性事件某方面的内在或外在线索,产生强烈或长期的心理痛苦或显著的生理反应。

负性心境

5.持续地不能体验到正性的情绪(例如,不能体验到快乐、满足或爱的感觉)。

分离症状

6.个体的环境或自身的真实感的改变(例如,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自己,处于恍惚之中、时间过得非常慢)。

7.不能想起创伤性事件的某个重要方面(通常由于分离性遗忘症,而不是由于脑损伤、酒精、毒品等其他因素)。

回避症状

8.尽量回避关于创伤性事件或与其高度有关的痛苦记忆、思想或感觉。

9.尽量回避能够唤起创伤性事件或与其高度有关的痛苦记忆、思想或感觉的外部提示(人、地点、对话、活动、物体、情景)。

唤起症状

10.睡眠障碍(例如,难以入睡或难以保持睡眠或休息不充分的睡眠)。

11.激惹的行为和愤怒的爆发(在很少或没有挑衅的情况下),典型表现为对人或物体的言语或身体攻击。

12.过度警觉。

13.注意力有问题。

14.过分的惊跳反应。

C这种障碍的持续时间(诊断标准B的症状)为创伤后的3天至1个月。

注:症状通常于创伤后立即出现,但符合障碍的诊断标准需持续至少3天至1个月。

D这种障碍引起临床上明显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E这种障碍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例如,药物或酒精)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例如,轻度的创伤性脑损伤),且不能更好地用”短暂精神病性障碍“来解释。

(配图与正文无关,图片源于网络)

以上为节选内容,如需详情,请参见《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

版权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

如需咨询图书相关信息,请联系:孙编辑

-

邮箱:

qq.







































北京正规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白癜风有什么办法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hhq.com/jbzs/1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