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产后精神病 > 疾病知识

新年丨你好,疯子2017疯狂起来吧

微博关键词。

每一年,都习惯生成一张微博关键词。

鸡汤喝多的那一年,我的微博关键词是梦想,其他几年微博关键词无一例外的都是成都。直到我毕业后成功地留在了成都,微博关键词变成了我想都想不到的一个词:电影。

读书、音乐、电影、啤酒、烧烤、看演出。电影无疑是这一年花费时间最多的一项。至于电影为具体带来些什么,改变了什么,倒不是很清楚。快乐、满足、好奇……大概都有一些吧。

年的最后一天的主旋律依旧是电影,没有鲜花礼物、浪漫晚餐,没有灯红酒绿、音乐摇摆。下午一部《德州巴黎》,晚上一部《你好,疯子》,足矣。

德州巴黎

每个人都需要一种仪式感,有了仪式感更容易将自己放在原点,重置归零。

仪式感表现在某个时间的开始或者结束。而新的一年,总是我们仪式感最强烈的时候。秘影沙龙年初开始的第一部电影放映的《德州巴黎》,而昨天,是16年的最后一场电影,再次放了《德州巴黎》,像是给了大家一个新年彩蛋一般。

四平八稳的构图强迫症的最爱,富有冲击力的颜色有着多种的解读,作死的爱情好像最后都不是太幸福,久违了一种和谐愉快的讨论氛围又回来了。始于此,终于此。很好很圆满。

你好,疯子

最开始知道的是话剧,很遗憾没去看。好像这几部话剧改编的电影,《夏洛特烦恼》《驴得水》都和我没什么缘分,不过都不难看,所以对这部电影还是抱有期待的。

除此以外,于我个人而言,这部电影还有两大看点:第一个是老戏骨金士杰,他能把戏份不多的小角色刻画的生动,让你印象深刻。比如《绣春刀》里头的魏忠贤,《师父》里面的郑山傲。

第二个是女演员万茜,最开始知道她是因为电影《柳如是》,里面的扮相真是淡雅清秀,气质独特,默默地记下了名字。后来刷知乎的时候,看见她的回答,当一个不红的演员是怎样的体验,里面的一段话,让我顿时喜欢上了她。她说:茶,慢慢品,路,悠悠走。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跟。

现在的社会太浮躁了,明星那么多,能够沉得下心来演戏的却很少。《长城》《摆渡人》一波未平,另一波又起,曾红过一时的演员,终于有了败笔之作,不免让人叹惋,但那又如何,自己喜欢就够了,吃瓜群众只要啃好自己的瓜就好了。

我们每个人都是个综合体,是个矛盾体,甚至我们连自己也不了解自己。有时候呈现这一面,有时候又会呈现另外一面。对待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我们方式方法不同,甚至连行为举止也会有所差异。我们有朋友,有亲人,我们有重重叠叠的社交关系网络,但我们仍旧会有孤独感,当孤独感来袭时,我们会自我审视。

当群体中出现了特立独行的人时,这个人又容易被孤立。一群正常人被当做精神病关进精神病院,封闭的环境中需要证明自己没疯,于是有了一系列看似疯癫的举动,一起唱歌,相互问答,打架攻击等行为,突出群体意识。但越是如此越显得荒唐,谁被孤立,就需要划分区域,待在指定地点。

于此同时,话语权也逐渐发生变化,一开始是头脑清晰的记者,再后来是身体强壮的司机,不断轮换,而娘炮律师、老教授和柔弱的公关小姐则是屈服与依附于强大的意见领袖。这都突出了人是一个矛盾体,从众和伪装都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为了出院,他们虚伪地唱着赞歌。

影片从一开始就有一种阴森的基调,突然被抓的人让我联想到了《电锯惊魂》。电闪雷鸣,画面忽明忽暗,声音也嘈杂怪异,如同人性中阴暗的一面,男人贪恋美色,女人也善于利用美色去博得男人同情,欺负老弱,同时又惧怕强者。话剧气息还是比较明显,小空间里面的几个人通过对话延续剧情,又有一种《十二公民》的感觉。

后半段,有一段万茜八分钟的独白,演技炸裂,看的我目瞪口呆。她穿着宽松敞开的长毛衣,短发,眼神空洞的感觉,一下让我感觉有点周冬雨附体,但是接下来她的表现,真的不是周冬雨可以做到的。一个人演绎出了七种性格,从眼神到面部表情,都拿捏的入木三分。

电影最后还有个彩蛋。我很喜欢有彩蛋的电影,你可以听完歌,看完字,完完整整地将一部电影从头到尾地看完,这也是对电影创作者的一种尊重吧。原以为,在的最后一天,就这样了,没想到,还是被国产片小小地惊艳了一把,也算是一个圆满收尾。

有趣的事,十点场的电影,看完快要零点了,商场停了扶梯,楼梯门也被锁上,只能堆在电梯口等电梯,而电梯又迟迟不来,人们像一群被关在商场的疯子,迫切地需要自由。电梯里人满为患,而没停一层,大家都在里面高喊新年快乐,有点疯狂。不是在雾霾天气里带着口罩,不是低着头盯着手机,这是陌生人久违的一种友善的交流,在新旧年交替的时间里,让我感到愉悦。

翻开日历的第一页,王家卫导演的《春光乍泄》台词:黎耀辉,不如我们从头来过。这句太应景了,新年第一天,莫要虚度时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hhq.com/jbzs/150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