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只是哺乳期常见的乳腺炎,没想到竟然是这么凶险的疾病。”
说起自己的就医经历,姚女士仍心有余悸。医生说,她得的疾病非常罕见,叫“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如果不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
以为只是涨奶引起乳腺炎
没想到有这么严重
姚女士今年38岁,去年10月顺利产下宝宝。高龄产子来之不易,为了宝宝健康,母乳喂养是她送给宝宝的第一份礼物。然而,产后刚满三个月,姚女士左侧乳房就出现红肿、胀痛,鼓得像气球,而且痛得厉害,手一摸就疼。
“一开始我以为是因为奶水太多,乳腺管堵塞引起了乳腺炎。”姚女士说,考虑到自己还要喂奶,又不敢随便吃药,生怕吃了药会影响哺乳。于是,她上网搜各种偏方,还让家人到中药房配了消肿祛瘀的中药,内服外敷一起用。
就这样折腾了快一周,症状非但没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左边的乳房敷了中草药后,还溃烂流脓,惨不忍睹。她的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差,变得虚弱无力,还高烧不止。医院治疗,接诊的是乳腺科胡祖健副主任医师。
医生检查发现,情况远比姚女士想象的复杂得多。“我们看到都吓了一跳,那左侧乳房包着中药,拿下来一看,伤口有成人巴掌大小,里面的皮肉都烂得流脓了。”胡医师说,如果是哺乳期乳腺炎,病变的部位应该在乳腺导管,而不是皮下组织。
医院马上召集多科室专家会诊,专家们认为,伤口破溃处连着一片片筋膜,绝不是单纯的乳腺炎或中药外敷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而是非常少见的坏死性筋膜炎。
经过及时清创引流,同时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20多天后,姚女士终于在成功保留乳房的前提下,病愈出院。
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是以皮下组织和筋膜坏死为特征的软组织感染,是由于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引起,其中主要是化脓性链球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等需氧菌。”胡祖健副主任医师说,这种病起病很急,早期症状隐匿,不容易引起患者注意,但是进展迅速,通常在24小时内可以波及整个肢体。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早期症状,会出现皮肤红肿,一般呈边界不清的紫红色片状。由于炎性物质的刺激和病菌的侵袭,早期感染局部有剧烈疼痛。随着营养血管被破坏和血管栓塞,皮肤的颜色逐渐发紫、发黑,出现含血性液体的水疱或大疱。
胡医师说,筋膜组织就像穿在人体上的一件紧身衣,如果某一区域的筋膜组织发生感染,感染部位会逐渐延伸至全身各部位。如果患者局部感染症状尚轻,会出现畏寒、高热、厌食、脱水、意识障碍、低血压、贫血、黄疸等的全身性中毒症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救治,会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感染性休克等,死亡率高达%。
发病原因与免疫力下降有关
哺乳期要注意多休息
为什么姚女士在哺乳期会突然染上这么可怕的疾病?
胡祖健副主任医师说,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发病率非常低,目前省内还没有查到有关该病的记录。可以说,姚女士的病例属于非常罕见的个例。
“从姚女士的情况来看,体内细胞和体液等检查的指标提示免疫力下降。”胡医师说,姚女士突发这种病,可能和哺乳期没有好好休息、抵抗力下降有关,因此导致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引起急性坏死性筋膜炎。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和普通的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症状比较相似,如果不是专业的乳腺科医生,比较难甄别,但还是有迹可循的。”
首先,普通的哺乳期乳腺炎是因为乳汁分泌过多,导致乳汁淤积,乳腺导管堵塞。因此整个乳房的张力是很大的,乳房摸上去会很硬。而急性坏死性筋膜炎主要是皮下筋膜组织病变,不会影响乳腺导管,因此摸上去只是局部皮下组织会变硬。
其次,如果是因为乳汁淤积导致的哺乳期乳腺炎,在治疗时会排出大量乳汁。而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则排出的乳汁量并不多。
此外,通过B超检查,哺乳期乳腺炎在B超检查下会显示乳腺导管低回声,而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则会显示皮下病变区域的异常。
胡医师提醒,哺乳期女性要预防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关键还是要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导致抵抗力下降,让细菌侵入体内。同时,也要注意哺乳时的清洁,哺乳前和哺乳后用温开水擦拭乳头,预防细菌感染。此外,一旦出现乳房胀痛、红肿,千万不要大意,医院乳腺科咨询专业医生。
(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