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产后精神病 > 疾病知识

向校园霸凌说NO值得每一个父母反思

昨天,一篇题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在网上广泛传播。再次将“校园霸凌”推到了人们视线的焦点,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但我们都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文章中称孩子就读于中关村二小,长期遭到同班同学的霸凌,11月24日更被同学用厕所垃圾筐扣头。事发后,孩子出现失眠、易怒、恐惧上学等症状,经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注:急性应激反应即急性应激障碍(ASD),是指在遭受到急剧、严重的精神创伤性事件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所产生的一过性的精神障碍,一般在数天或一周内缓解,最长不超过1个月。

今天中关村二小对此起校园霸凌事件也作出了回应,如下图:

但愿学校能够像声明中说的那样能够坚持教育责任,关心、爱护学校的每一位学生,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那么,作为孩子的父母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对校园霸凌有个明确的认识?面对这种事件又该如何自我保护?如何才能避免校园霸凌事件的发生?这应该是不少父母所关心的问题。

当孩子出现这些情况时,父母要注意,因为他可能正受到伤害:

孩子的情绪变化;

孩子告诉你有同学经常针对他;

孩子身体表面无故出现瘀伤、抓伤,有可能遭受到暴力;

孩子忽然性情大变、行为异常等;

孩子非要回家才上厕所,学校厕所可能已经成为暴力场所;

孩子回家时常常很不开心,情绪沮丧,有可能在校园内受到精神方面的伤害;

孩子突然这几天非常抵制上学,可能在学校遭到排挤、欺负;

孩子睡眠常做噩梦,失眠,精神上受到恐吓;

有明显的自我伤害行为。

如果遇到了孩子被暴力对待(言语或者肢体),家长应该这么做:

第一时间给予孩子安全保护;

接纳孩子的情绪,并对其情绪表达给予支持;

对于人际关系抗拒,或者不愿意上学等情形,宽容对待,因为孩子可能正在应激状态;

告诉孩子,不管什么事情,父母都会站在他这一边,支持他;

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先安抚孩子,再处理问题。

父母要教会孩子保护自己,这些一定要教孩子:

一、遭遇校园暴力一定要保持镇静,尽可能拖延时间,争取求救机会;

二、保证人身安全,不要激怒对方,通过警示性的语言击退对方;

三、一定要告诉家长、老师,请求家长老师的帮助,不要自己承受伤害。

校园霸凌,有法可依

年11月1日,《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由九大部门联合发布,九大部门包括教育部、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

《意见》明确要“消除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错误认识”,也提出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hhq.com/jbzs/148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