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心理健康
长期以来,学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但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而在校学生正处在人生历程中最充满朝气、活力,最富有理想、抱负的黄金时期,若不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则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新时代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同时也必须具备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随着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认识到疾病不仅是由生物、物理、化学因素引起,而且不良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学生的健康都有影响,所以,心理卫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BT3一、心理健康的涵义及标准
BT4(一)涵义
心理健康有时又称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指的是人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应环境(包括自身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
体育的基本任务在于使人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而人体的健康不仅是指躯体生理上的正常,而且还包括正常的心理和健康的人格。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活、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美状态”。因此,讲究心理健康对人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这是因为躯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健康是躯体健康的保证和动力。
如果人的心理不健康(或不正常),一方面会通过心理影响生理,对人的躯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会导致疾病,特别是各种严重的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溃疡病和癌症等;另一方面,人的心理一旦失常(轻者如神经官能症或病态人格,重者如各种精神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就会遭到破坏,甚至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不仅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幸,而且会给社会造成危害。
BT4(二)标准
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接受他人,人际关系和谐。
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人格完整和谐。
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智力智商正常。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BT3二、学生心理健康特征
具有独立的生活能力。
具有独立的思考、判断能力。
能够从心理上接纳自己。
勇于面对现实,同时又对生活、对自己充满信心。
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环境,调节、平衡各方面的心理冲突。
人际关系良好。
学习方法得当。
能应付一定的挫折。
BT3三、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及表现
学生一般都远离家乡和父母,在心理上又经历了一次新的“断乳期”。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如何通过自我调节尽快适应,这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由于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还不深刻,判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敏锐,情感仍存在着不稳定的一面。因此,情绪波动较大,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很强。表现出意随境迁的特征,这给学生的社会适应和生活适应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从学生对考试和择业等问题的态度可以看出,确实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方法、生活环境缺乏自我调节能力以及对社会的发展变化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因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往往遇到挫折和冲突,于是表现出焦虑、苦闷、抑郁、自卑、气馁甚至悲观失望等情绪障碍,严重者可导致心理疾病。
BT4(一)自我独立意识的发展和自身能力不平衡的矛盾
一方面,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也不断增长。他们非常关心自我的发展,独立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十分强烈,他们竭力要摆脱家庭和学校对他们的束缚。要求别人尊重他们,对待各种事情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然而,他们毕竟社会阅历浅,自身能力尚不强,在现实面前遇到一点困难就显得手足无措,常常处于矛盾冲突状态,心理上产生挫折感。
比如有部分学生,在中学时期一直是家庭的重点“保护对象”,日常生活有父母照顾,所以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生活缺乏规律,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一些性格内向、孤僻者,进入新的环境一时又不能适应新的校园生活,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产生自卑心理,上课精力不能集中,造成学习成绩较差,直到患上精神分裂症,严重者则不得不休
学或退学。
另一方面,学生又有强烈的交往需要,渴望更多的人能理解自己、接近自己、尊重自己,成为自己的好朋友。但是由于自己的思想和经济等原因,导致人际交往困难。也有的是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使得他们害怕与他人交往、与人沟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封闭起来。这样,他们经常处于一种要求交往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导致孤独症、导致抑郁或自卑。还有的是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或具有攻击性和反抗性的学生,他们在同学中不被理解而被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不和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受冷落或性格粗暴等心理倾向。
BT4(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有些学生,在初中时期,就有一个“金色的梦”,幻想着自己今后的生活是如何浪漫潇洒,学习环境幽雅舒适,学校校园宽敞美丽,教学设备完善先进,授课者都是一些颇有造诣的教师,还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温馨快乐的集体、和谐的人际关系等,自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自己定能干出一番非凡的业绩。这些学生把生活过分理想化,而现实中的生活和学习并非是他们所想像的那般完美,尤其是一些期望值过高的学生,一跨入并非他们理想中的学校时,情绪一落千丈。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常常使他们感到迷惘和彷徨,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
BT4(三)性生理的成熟与性心理的不完全成熟的矛盾
这一时期的学生性生理基本成熟,性意识增强,有了性冲动和性要求。他们渴望与异性交朋友,渴望得到异性的友谊。但是由于性心理的不完全成熟,生活经验欠缺,对这一时期的性冲动和性要求理解不当,常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紧张、恐惧、羞涩,甚至不正确的行为。还有的因理想的恋爱观和现实的具体问题发生矛盾和冲突,有的不免陷入感情的漩涡,随之而产生苦闷、惆怅、失望、悔恨、愤怒等情绪,给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有的甚至发展为精神疾病。
BT3四、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BT4(一)建立完整的健康观
学生已经开始走向成熟,自我意识已基本建立,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因此,每个学生都应增强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健康知识,而不应使自己在这方面存在盲点。现代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健康内容应包括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两个方面。”“人的心理健康对生理健康有巨大影响作用”。因此,一个躯体健康的人未必心理健康,而一位心理健康的人,也未必身体健康,只有养心和养身统一,才是真正的健康。
BT4(二)保持健康的情绪
首先,应学会合理宣泄,找到充分宣泄自己情绪的方法,既不要压抑自己,也不要放纵自己。任何一种情绪,都是由一定原因引起的。正视这种原因,接受这种情绪,并让它适当地表现出来,这样才会有益于健康。其次,对于消极情绪,要学会几种自我疏导、自我排遣的方法。忧郁之时,可以找知心朋友或亲人倾诉,也可以转移自己的注意中心。如看看电影,听听音乐,还有一种很好的调节方式就是幽默。幽默可以使紧张的精神放松,摆脱窘困的场面,消除身心的某些痛苦,调节和保持心理健康。
BT4(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可增强自信,减少心理上的不适感,实现心理平衡。健康的心理是需要丰富的营养的,这个营养就是爱。关心他人,理解他人,能促使自己拥有博大的胸怀,对生活、学习工作具有充分的信心和力量,这是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在个性、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和情绪状态等各个方面都可能会有各自的优点与不足。因此,对他人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
BT4(四)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
首先,对待学习应有一定的压力感,这种压力对心理健康发展及学业的完成是必要的。研究表明,个体在适度的压力和焦虑情绪下,可以提高思考力和机敏度。应避免不思进取、荒废光阴和高度焦虑、被动应付两种不良倾向,保持学习负担适量。其次,生活节奏合理,有张有弛。这样既可调剂紧张的学习生活,又可开阔视野,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增强自信,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应注意保护大脑。过度的疲劳、紧张,或长时间的高度兴奋、强烈刺激,都会引起脑力衰竭。因此,学生应千万注意不要图一时之快,逞一时之强,忽视用脑卫生。
BT4(五)树立符合实际的奋斗目标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作为一名学生更是如此。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把奋斗目标确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使自己通过艰苦努力,最终实现这一目标。
此外,树立符合实际的个人奋斗目标,还包括不盲目地与人竞争,以避免过度紧张,心理承受过大的压力。因此,每位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竞争的领域。
HT5HHS2JZ复习思考题HTF
1、简述体育锻炼对人心理发展的影响。
2、心理健康的涵义及标准是什么?
3、结合学校实际生活,谈谈如何培养健康心理。HT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