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情景: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你工作认真负责,效率很高,工作成绩硕果累累。老板非常赏识你,给你越来越多的任务。事实上,你已经超负荷了。更糟的是,你看见其他人,能力不如你的人,可以悠哉游哉,上班时间只是在混日子、打发时间。
应对一:
气愤!
觉得老板不公平,跟他说话不耐烦;怀疑同事的工作态度,跟他们共事时心里有好大的不情愿;回到家里,脾气暴躁,动不动就跟家人吵架。
每次不愉快之后,又充满内疚,感觉自己简直被这份工作毁了!
应对二:
怨恨!
事情不应该是这样子的:老板不应该不公平;同事不应该不努力对待工作;家人不应该不理解我;我不应该是一个工作机器!
这不公平!应该有所改变!
应对三:
回避!
老板重用我,我应该感到高兴才对。老板多半是太忙了,他也希望有个人能替他分担一些,如果我干得好,没准儿可能加薪或晋升。也许是我还不够努力,如果把效率再提高一点儿,工作没准儿就显得不那么多了。其他同事知道我的工作堆积如山,没准儿也会提出帮我的忙。
这三种应对方法都被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的创始人阿尔伯特·埃利斯称为“神经病想法”。
这三种神经病想法,分别是:恐怖化、应该化、合理化。
01.神经病想法之一:恐怖化
恐怖化的思维方式是指,把什么都往最坏的方面考虑。
比如,在等待面试时,脑中飘过的千万条弹幕,“万一我答不出考官的问题怎么办?万一他们不喜欢我怎么办?万一我说错话怎么办?万一我得不到这份工作怎么办?万一我得到这份工作怎么办?”
比如,融入一个新的工作团队,“万一跟那帮人合不来怎么办?万一工作压力太大怎么办?万一跟他们的工作态度不一样怎么办?万一他们总要挤占我的私人时间怎么办?万一他们不喜欢我怎么办?”
再比如,恋爱或婚姻中,“万一他厌倦我了怎么办?万一他不像自己说的那样去改变怎么办?万一他移情别恋怎么办?万一我们总是吵架怎么办?万一这段关系维持不下去怎么办?万一分手怎么办?万一我孤独终老怎么办?”(如果篇幅允许,相信我,这个“万一”的单子可以写老长老长了,这对单身人士来说绝对是极佳的安慰。)
我们每时每刻都被这些“万一……”的炮弹轰炸着。
欸?
但是有人说了,不是所有的“万一……”都是恐怖化的思维方式呀。
比如,等面试时,你会想:“万一我回答不出考官的问题怎么办?”
你又不傻,你会提前演练一下他们可能会提的问题,如果实在答不上来,你肯定还会计划一个PlanB。
没错!
把“万一……”念头变成灾难性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万一我回答不出考官的问题怎么办?这太可怕了!”
“万一跟那帮人合不来怎么办?我绝对受不了!”
“万一他厌倦我了怎么办?我会疯掉的!”
欸?
但是又有人说了,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当我们预先把事情恐怖化,等事情真正发生时,并没有预想的那么恐怖,我们就会长舒一口气,感觉自己赚到了,有木有!
“居安思危”、“凡事要做最坏的打算”,都是这种情况的代言,有木有!
好吧,这时候如果有人弱弱地问你一句:“没错,结果是出乎你原来最坏的预料,从这个意义上说,结果是好的,可是,你享受那个提心吊胆的过程吗”?
在某种情境中将事情恐怖化是正常的,毕竟我们的祖先就是凭借消极思维才能存活下去,但是如果你恐怖化的次数比别人多得多,那几乎可以肯定,你是不能尽情享受你的生活的。
02.神经病想法之二:应该化
应该化的思维方式是指,把什么都往理想化的方面考虑。
比如,我们告诉自己:“我应该更果断、更成熟、更大度、更努力、更自信、更机智、更幽默、说话更清晰、知识更丰富、积累更多经验……”——你就反思吧,这没有尽头的表现形式。
这还没完!
当我们不再“我应该”的时候,又将矛头指向对方!
“你应该更公平、更体贴、更勇敢、更浪漫、更有效率、更温柔、取得更好的成绩、卖出更多的业绩……”——你就观察吧,这个单子还有很多未被填补的空白。
我们常常被鼓励要去反思自己。这没有问题,毕竟我们都想变得更好。
问题是,太多人做过了头。他们理想中的自己和别人,不是人,而是神。
平凡的生活中有很多念得很艺术的“应该经”。
“她才在高校工作三年,只是硕士学历,就能给硕士研究生授课了,这太扯了吧!(这是不应该发生的)”
“她家里乱七八糟,出门却把自己倒饬得光鲜亮丽,围在她屁股后面的那些男人是瞎了眼嘛!(不收拾家务的女人不应该得到爱情)”
“他们天天就知道关心我赚多少钱、我吃饭了没有、天气冷不冷,拜托,我已经在努力工作了,好嘛!除了钱和生活细节,我还有很多其他追求,好嘛!(父母不应该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