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初中吧,学了一篇课文叫《扁鹊见蔡桓公》,当时,老师介绍扁鹊:扁鹊,姓秦名越人……其实,准确的说法是: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姓和氏说细了有差别,《窦娥冤》里就有个赛卢医......
在古代,一些不听话的臣民,常常被皇帝老儿用贬义恶毒的汉字来改名换姓,以羞辱其人格。
三国时,吴国孙氏王族的孙秀,背叛吴国,投奔曹魏的司马氏。吴主孙皓便下诏书,强令孙秀族人改姓厉氏。“厉”古通“疠”,指恶疮。据《三国志·吴志》记载,孙秀后代族人中,凡留在江东的,后来都改姓厉氏。
南朝时,齐萧子响,因叛乱被杀,齐武帝萧赜恶其叛逆,遂“绝子响属籍,赐为蛸氏”。“蛸”即章鱼的统称,因外形诡异丑陋而令人生厌。
梁武陵王萧纪,趁侯景叛乱之际,在蜀地称帝,后兵败被杀。梁元帝萧绎即位后,以为萧纪不配再用“萧”这个高贵的姓氏,因此“绝纪属籍,赐姓饕餮氏”。“饕餮”是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铜器上常用它作装饰,用来比喻凶恶、贪婪、贪吃的人。
清朝,雍正即位后,原在康熙末年争夺储位的皇八子允禩、皇九子允禟等人继续与其作对。雍正将他们削除皇族宗籍,允禩被改名为“阿其那”,允禟被改名“塞思黑”。
另外,允禟的长子被改名为复西浑(下贱)、
二子改名佛楚浑(卑贱)、
三子改名乌比雅达(可恶)、
四子改名额依默徳(讨人嫌)、
五子改名为海兰(可惜)、
六子改名栋启(懒惰的)、
七子改名杜希宪(糊涂)、
八子改名额依浑(愚蠢)
……
中国人与别人打赌较劲,往往常说:“如果我输了,我就不姓x!”姓名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自古就受到人们的重视;除了非常时期,如政治迫害、仇家追杀等原因,不得已隐姓埋名以求自保外,没有谁愿意背叛祖宗,所谓“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是也。
......
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瞽旷即师旷。师旷肯定不是瞎子艺人的真实名姓。“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这是文天祥在《〈指南录〉后序》里面的话。
胡志明,原名阮生恭,生平用过的别名多达10个,比如阮必成和阮爱国。越南的共产主义革命与“胡志明”这个名字关系密切,曾经名为西贡的城市甚至已更名为胡志明市。“胡志明”,这个名字和身份都是偷来的——原本属于一个刚刚死去的乞丐。当时许多亡命徒都“盗名欺世”,所以胡志明被中国国民党逮住后,便报了这个新近盗来的名字。
列宁,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后,取名列宁。取这个名字的灵感,来自于附近的勒拿河。当时,一个新的名字对于列宁林说非常必要,因为他的革命性作品经常使他被沙皇的秘密警察盯上。
通常情况下,我们很难割裂历史人物和他们姓名之间的联系。很多名人出生时根本不叫那个名字,很多人改名的原因也模棱两可。
......
“早上,买两根地沟油油条,切个苏丹红咸蛋,冲杯三聚氰胺奶,吃完开锦湖轮胎的车去上班。中午,瘦肉精猪肉炒农药韭菜,再来一份人造鸡蛋卤注胶牛肉,加一碗石蜡翻新陈米饭,泡壶香精茶叶。下班,买条避孕药鱼、尿素豆芽、膨大西红柿、石膏豆腐。回到家,吃个增白剂加柠檬黄馒头……”师旷曾经给贾康澜说过这个广为传播的段子,康澜笑着说:“你呀,怪不得人家抓你......”
“你怎么也这样说?”师旷有些失落。
“躲猫猫”死,“喝凉水致残”,“噩梦死”,纸币开手铐、鞋带上吊,精神病发作,“喝开水”让乳头变没......看守所是另一个世界,电影和现实都在告诉我们,进入看守所之后,一定要想法活着出来,否则还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被定义死因的。毕竟,能像肖申克那样通过讨好监狱长并完成自我救赎的知识精英只是少数......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咦——怎么又到了高一,学起了林觉民的《与妻书》?
“谁要害我——?”有个声音在喊。
元旦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