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产后精神病 > 疾病知识

文化蛤蟆石

文艺作品1油茶果般的记忆

丁光辉

不选择土地的肥与瘦,

不幻想高出松柏一筹,

花开在秋,

果熟在秋,

为多彩的生活

——献油!

这是我早年为蛤蟆石村油茶树写的诗句,这诗句缘于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童年时一到深秋,母亲就提着篮子带我到后山捡茶籽,捡茶籽是我家乡习惯的说法,实际上是摘茶果,因为这时成熟的茶果还在树上挂着。油茶树是我乡下灌溪一带的一种很寻常的常绿小乔木,叶片两头尖中间大,呈椭圆形,边缘有齿,叶厚厚的感觉很实沉。摘下来的茶果经太阳晒或风摊在地几日,其果自然裂口,茶籽就崩了出来。茶籽榨出来的油用于榨蛋卷、豆腐、肉元等色泽金黄,味香脆酥,用于炒菜脆软可口,是天然的绿色油料。那时只有过年过节才享受得到茶油榨的“大菜”食品,至今我一想到它时就流口水。油茶树是我国特有的食用油料植物,是大自然赋予华夏大地的瑰宝。

母亲捡高枝上的茶籽,我捡顺手钩得着的茶籽,母亲边捡边对我说,羊不空肚,茶不空树。我不懂就问母亲是啥意思,母亲就解释说,羊这胎崽没生,下胎崽又怀上了,不空肚;油茶一年四季三季在结果,一季在开花,其中秋季果花月枝,不空树。母亲还说茶树不选择土地的肥瘦,地形的陡缓,一年四季默默无闻的汲天地之精华、早晚之露液,孕育茶果,是树中最朴实最勤奋的劳动者。

母亲做任何事手脚都麻利,不一会儿,就摘满了一矮系篮茶籽。但见茶籽有圆形、桃形、椭圆的,绿中带红,黄中带褐,一咕噜一咕噜的,像僧人的舍利子。

于是,儿时随母亲捡茶籽的情形连同母亲的话像油茶果般一咕噜一咕噜地记在了我的心中。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在灌溪中学上初中,学校就坐落在灌溪河中段蛤蟆石腹地,拥有万亩油茶基地的灌溪油茶场在学校上游不到一公里的地方。灌溪公社就在具有神密传说的蛤蟆石右侧西边,当时公社所辖的蛤蟆石、白泉、香山、谢家坳、柏峦、寺前等大队都是万亩油菜基地的范围。基地东连县城西郊,南临隽水河,西接石城的获洲、花园大队,北靠药姑山逶迤而至的万家山脉,南北窄而东西长,均为丘陵地带,宛如一块长形的绿毯铺在大地上,绿毯中有成片的,有丛丛簇簇的油茶树。

油茶场的职工都是灌溪各大队抽调的民工,还有县城来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任务就是垦荒种油茶树和老油茶树抚育。文革时代我们这些幼小的学生也必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开展生产劳动,栽茶苗、锄茶草、摘茶子是我们劳动课的主要内容。

一天上午,我们在蛤蟆石后背的油茶山上挂黑板上了一节数学课,等待露水干后接着捡茶籽,每人不少于5斤。我边捡茶籽边唱着说:羊不空肚,茶不空树。有的同学听了问啥意思,我就照我母亲的解释“传达”不误,这时被教我们数学的饶老师听到了。中午时分过秤时,我怕自己没有5斤,就到过了秤的箩筐里抓一大把到篮子里,不料被饶老师看见了,但饶老师当时没有指出,我也不知道她看见了。过秤后饶老师叫我吃了中饭找她,有事。见面后饶老师说,你母亲说的话你完全没记在心上,油茶树不但勤劳,而且朴实,默默无闻,不虚夸,这是一种高尚的美德,你小小年纪就学着玩假,长大后怎么做好人呢?说得我心慌,脸红,无地自容。

从此,饶老师的教诲和油茶树的品德,就像油茶果般一咕噜一咕噜地记在了我的心中。

往事如烟,万亩油茶基地印入了我的脑海,几十年来我感恩生活,感恩母亲和老师。任何时候我都以油菜树为榜样,诚恳朴实,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看淡名利,平平常常,从从容容。其实我一直在心中说,油菜树就是母亲树,只求奉献,不求索取,人生的季节即使到秋冬季头上染着霜雪,也仍在身负生活的重苛!

沧海桑田,万亩油茶基地现在只作为概念存入我的脑海,但零零总总的茶树仍遍布未曾开发过的山中,仍零零细细的芳香着蛤蟆石人民的生活。传统产业也有精准扶贫、迈向小康生活的好项目,油茶树不与粮食争田争地,茶油是天然绿色食品,是再好不过的项目。但愿油菜果不是我渐远的记忆,而是一片片绿油油的现实。

2蛤蟆石传说

程二春

灌溪将要流入隽水河的岸边有个石洞,洞内有只蛤蟆修炼了五百年。洞外是个美丽的小村庄,蛤蟆在修炼时,想,就是不成仙,过平常人的生活也是蛮好的。它找机会想溜到凡间。有一天,灌溪寺的白云禅师,到外云游去了,蛤蟆等到机会。

溪边的小山村,有个叫杨世昌的小伙子,自幼父母双亡,他靠自己起早摸黑,勤劳苦干,把家整理得干干净净,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媳妇。

一天晚上,他从田地干活回来,闻到厨房里有饭香,桌上摆好了碗筷,他很是奇怪,他一边吃一边想,会不会是后山岭甘婶可怜他,帮他煮的呢?明天去问问。

第二天,他扛着锄头,到邻居甘婶家,“甘婶,你昨晚帮我做了饭吗?”甘婶说:“我也太忙了,不知是哪位好心人帮你做的,会不会是有哪位姑娘不嫌弃你。”杨世昌左思右想,找不到答案。

晚上回来,情况又是一样,而且,昨天的脏衣服也洗干净了,凉在竹杆上。他吃完饭,躺在床上想,帮我做家务的到底是谁呢?他纳闷起来,由于累着了,倒在床上呼呼大睡。

第三天,他就提前回家,也懒得做饭,倒在床上,想这两天奇怪的事情。黄昏时,他听到厨房门有轻轻响动,他忙跳下床,透过门缝往厨房看。只见一位漂亮姑娘披着绿色的外衣,身着桃红小褂,蓝色裤子,就像仙女一样飘进小屋。她进厨房,就把外衣脱下搭在竹篙上,熟练掀开锅盖,烧火做饭。杨世昌心里砰砰猛跳,他象是在做梦一样,暗暗对自己说,不能鲁莽,把她吓走了。

他想了想,就悄悄走到厨房外,把她搭在竹篙的外衣握在手里。进厨房问她:“你是哪里来的姑娘,我们不认识,怎么到我家来了呢?”

姑娘笑了笑说:“我是外地逃荒过来的,叫小清,见你孤单,总想帮你,没想到你今天收工早。”杨世昌又问她:“你住哪里,怎么就一个人。”

“老家在江西,父母死在半路,到这里有一年多了。早就听别人说你忠厚老实,心地善良,想到自己也是孤单,所以总想帮你做点什么。”姑娘回答他。

杨世昌心里热乎乎的,说:“姑娘,我本就是贫苦人家,从来没有人这样体贴我,如果不嫌弃,你也是一个人,我们就结伴过日子,这样就可以相互关心。”

姑娘犹豫地说:“我是外地人,就怕你后悔。”

“不,我不后悔,我铁心对你好。”

从此,小清和世昌过着甜蜜的日子。

世昌种地,小清就在家里烧茶弄饭,洗衣服。甘婶称他是祖坟冒青烟,讨到这样好老婆。

一年过去了,田地也丰收了。世昌卖了粮食,买回了几块花布,对小清说:“你就一件外衣,我也没能力让你过上好日子。”

小清感激地说:“我已经很感激了,你自己也没象样的衣服,你还是买蓝布料,我帮你做,我有青外套,已经很体面。”

世昌很满意,觉得日子越过越温馨,就把小清的外衣压到箱底下,觉得这衣就是爱情的见证。

可是有一天,小清在溪边洗衣服去了,世昌扛着锄头准备到地里去,碰到白云禅师,老和尚对他说:“你的老婆是妖怪,她会伤害人的。”

世昌没好气回答:“哪来妖怪,我找的好姑娘,你莫破坏我们感情。”

老和尚说:“我打听好久,都说你找了一个来历不明女子,它是蛤蟆精。要不,你把她的衣服拿来到阳光下晒晒。”

世昌没好气回答:“晒晒就晒晒,怕大风能刮跑不成。”

世昌翻开衣箱,拿出小清外套,不等世昌反应过来,就被和尚抢在手里。这时候,小清洗衣回来了,当她看到白云禅师,刹时就僵在地上,只见老和尚口里念念有词。小清就变成一只蛤蟆在地上爬动。

老和尚把它抓起来,装进瓷罐里,埋在小溪边,并在上面修了一座塔。塔成的那天,人们听见后洞里有呱呱叫声。过几天,洞顶露出几块石头,状如蛤蟆。世昌知道,是小清在塔下挣扎,世昌非常难过。他想念妻子,就在不远处,挖了一眼井,这里里的水清澈甘甜,人们把这泉叫做“清兰泉”,这石头叫做“蛤蟆石”。

3风雨杜鹃花

康全利

清明头一天下午,晴好的天气一时气温急转,刮起了风,淅淅沥沥地下了一下午小雨,应了那句“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我与家人一起到蛤蟆石村柏峦黄家祖坟山扫墓。

车出城踅进不再颠簸的村级水泥路,但见沿途满目青山,树木葱荣。农户房前屋后的桃树李树花期已过,偶尔闪进眼帘的是那一丛丛一年不见的鲜红杜鹃花。

对杜鹃花我不陌生。电影《闪闪的红星》片尾那满山满坡象征着革命先烈鲜血染红的花儿是我启蒙时代看到的最美最艳的花,永久地留在记忆中。随着年龄的增长,爱花养草的我逐步掌握了它的特性。杜鹃花主要分布在亚洲,适应生长在微酸性的腐叶土中,繁殖方法有扦插和播种两种,极易成活。

越往里进,山上的杜鹃花越见得多了起来。它们夹长在杂木树的杈桠间,或是迎风飘摇在一篷蓬茅草里,格外闪眼。车离山脚较近的话,还能看见杜鹃花瓣上晶莹的雨珠和花丛下飘零的花瓣。这使我想起宋代词人叶梦得的“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和清代诗人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名句,感觉雨后的杜鹃花娇艳中别有一番清新着的张力,情不自禁地招呼车内人:“快看,快看,那儿,那儿,杜鹃花!”

车停在本家春光叔的鱼塘边。迎接我们的是穿着单衣正在脚盆里搓衣的春光婶。她把我们让进承接百年风雨的土砖土瓦老屋,接过我们拿来探望的东西,按照老惯例,直接到存放农具的房里为我们张罗锄头、刀、铁锹等用得上的工具

雨后的祖坟山空气清新,鸟儿婉转鸣唱。红褐色的土壤很肥,长满了松柏、竹和一些不知名的杂树。树下这儿一株那儿一株半人高的白槭木花开得正艳。杜鹃花一茬茬的,满山都是它们的身影。哥弟们修坟的时候,我们这些爱花的就大把大把地摘杜鹃花。山上杜鹃花有红、黄、紫三色,黄的较少,发现一株很是欣喜。因为每年修,爷爷、奶奶的坟维护得很好。当我们四、五人报着一大摞花到先人们的坟前时,哥弟们的工作已快完成,只等我们到齐点蜡焚香放鞭炮磕头了。

下山放好工具,磕掉鞋上的泥土,把杜鹃化养护在院子当中的大塑料盆里,洗手到厨房,春光婶为我们准备的饭菜已经飘香。

乡里的待客可以说是最纯朴最热情无私的。满桌大碗的腊鱼腊肉,山鲜干货就着乡里米酒,每一年都让我们体会到了他们大声喝酒中的真挚情感。

不喝酒的我们围着杜鹃花叙拉家常。春光叔的鱼塘是去年清明时节开挖的,一年后的鱼塘边新起了近三百平米新房的地基脚,地脚梁已筑好,只等行墙。

春光叔和婶一起种田布菜,养鱼、养鸡、喂猪,农闲在产业基地的梨园里除草、施肥、疏果做点小工。吃的不要买,养鱼今年开春放了育苗,下半年可有点收成。婶的大儿子已经在老砖房里成家生女,接的是一位河南姑子,打工认识的,接媳妇花掉了他们近十万元。二儿子今年在县城找到了一份送牛奶的工作,刚开始一千二一个月,很卖力,老板很看中他,说是三个月后会给他涨工资。三儿子在城关中学寄宿读初一,幸好不收学费,每月给点伙食钱就行。新房子的地基花了一万多元,目前还没钱行墙,说是要发动全家把新房地基里的土填完,能省一千多元的填土工钱。做房子用的砖打算自己烧几窑。老房堂屋里码放的一捆捆笔直修长做篱笆用的竹子一元钱一斤,今年开春来,已用板车拉到县城卖了四千多斤,都是春光婶一有空就上附近的山上搜摸着砍的。

往年山上捡三九菇到县城可卖得两三千元,现在山被征到农业产业基地了……唉,还有两个孩子的任务……春光婶盘算着她的家事。

是哟,你家三个崽,生的时候违反政策罚个精光,长大了要成家,拿什么交待哟?

生老三是戴环怀的,你春光叔硬要。你叔说黄家大屋自被日本人放火烧了后,就一直不发人。以前柏峦黄家可是大屋堂。那个石牛太爹接几房姨太太。是日本人来了,把房屋烧了,人也烧杀了好些,屋堂就破败了。你春光叔说,没有人,屋堂兴不起来,只会越来越破败。

咦,怎么不见黄娟,去年我们来时,她在这里围坐着剥笋不说话的那个?我问春光婶。

黄娟是春光叔伯父的女儿。伯父无儿只一女,过世后,从小就有有些呆傻的娟在那边老屋里一个人过。三十好几未有媒人上门的娟去年被邻村一个四十好几的的夏姓男人娶走。春光婶说,娟不嫁还好些,今年政策好,可以享受兜底扶贫一年三千三百元,她一个人虽不懂人情世故,我们帮带着她还能浆洗炊煮,生活自理。嫁了,结婚到现在,三天两日被那男人打,身上红一团紫一团。

怎么会打她呢?

那个男人没读书,大字不识。德性差,好吃懒做,原来的老婆就是被打跑的。娟头脑不灵光,那不更要打她?春光婶很气愤。

当问及帮我们抬碑记上山,那个最有力气也最卖力的阿南时,她告诉我们说他死了。我问为什么?她说因为他老婆在外打工把外面的男人领回来了,想不开,喝药死的。我听了心里又一份戚然。很讲义气的一个年轻人,在家带孩子,作田勤农,相帮邻里。既然已经选择让老婆出去打工的生活方式,就应该想得通出去带来的结果,怎么还轻生呢?也许他是个至情至性的一根筋,容不得情感上的背叛?在人生的风风雨雨里,人走得也是如花一样,命运应了“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男人们酒终于不能再喝了,除了司机,其他的都趔趄着脚步从房里出来了,还兴奋地叨唠着席上的话题——酒桌是男人们家事国事天下事,发泄内心困闷,收获内心满足的绝佳地方。回城的车上少了探望乡亲的大包小包,多了春光婶硬要送一只农家土鸡,几棵山上挖的竹笋,一小袋晒干的春蕨,几大扎三色杜鹃花,还有从微醉的人身上散发出来的农家米酒香。

到家把杜鹃花分插在客亭、卧室、书房,瞬间,房里漫着花的馨香。

一年一开的杜鹃花,在这乍暖还寒的日子里,给人们留下的记忆永远是鲜艳美丽,生机勃勃。我的乡亲们,在那个小村庄里辛勤劳作着,每年见一次面给我们的是热情、是友善、是淳朴。我们看到的是他们与世无争,安然乐命,自然拙朴的生存方式。与杜鹃花一样,风雨是命运,把生命的种子撒播到哪个山头,就依着那个山,就着那个水,生息繁衍,优胜劣汰着,自有一番天地,自有一番风景。

愿花更不谢,春且长住。祝愿柏峦黄家的亲人们如年年开放的杜鹃花一样,不畏风雨,生命强健,鲜艳年年。

4东风浩荡惠民生

吴梅芳

蛤蟆石村距县城只有15分钟的路程,以前我却从没去过。若不是县委宣传部组织文化扶贫采风进贫困村,可能还没机会去那里看蓝天白云绿树,了解村里的扶贫工作和村民的生活情况。

4月27日,我们第五采风组从县城出发,前往蛤蟆石村。路上,老家位于临村的女作家程二春告诉我们,蛤蟆石这个名字来源于一个类似白娘娘与许仙的美丽传说。蛤蟆精变成的善良姑娘小清爱上了村里一个勤劳的后生,与他结婚成家,男耕女织过得十分幸福。可是灌溪寺的白云禅师将小清打回原形压在塔底,久而久之,小清变成了几块石头,形似蛤蟆。从此村子就叫蛤蟆石村。

因为到了娘家地盘,二春还买了几袋水果副食慰劳我们。采风组的十几个作家诗人们为能亲近大自然、了解民生非常高兴,手机对着青山绿树拍个不停,还不时在路边采摘野泡往嘴里塞,乐在其中。康作家说:“不到这些村,不清楚祖国的地大物博,山河壮美。我们真应该走遍崇阳的山山水水。”她期待明年继续举行文化扶贫采风活动。

正因为国家地阔人多,广大百姓生活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党和国家才出台惠及民生的精准扶贫政策。我们作为地方的文化人,义不容辞要为文化扶贫尽自己一份力量。

蛤蟆石村与大多数村子一样,也存在贫困家庭。经过精准识别,全村共有贫困户30户,其中扶持发展7户,医疗救助3户,教育培训3户,移民搬迁13户,低保兜底10户,另外两项政策叠加的有6户。

我们来到4组夏道龙家,他有一儿一女分别读小学、初中,妻子代怡青38岁,因乳腺癌复发,医院住院。年,年仅32岁的代怡青右侧乳腺癌住院手术治疗,因经济困难,术后无法完成6个疗程的化疗。年癌细胞转移到颈部淋巴结,又切除淋巴结进行化疗。想不到今年癌症又复发。可怜的代怡青想:家里的平顶房破裂没钱改建,大雨大漏,小雨小漏,随时有倒塌的危险,以前借亲戚朋友的钱未还,孩子读书又要钱。千难万难,凝成说不出的苦难哽在心头,就忍住癌症复发的事,没跟丈夫说。后来丈夫看到她颈部的肿块,非要她住院。

与夏道龙家结对的是咸宁市委组织部长王济民。在王济民的关心下,夏昌龙一家享受四项扶贫政策:医疗救助扶贫、易地搬迁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夏道龙说,王部长已经来他家看望过多次,春节专程送来元钱,让家里买点物资过年。夏道龙和妻子也非常进取,种田种地,还养了几十只母鸡,定期到街上卖蛋,熟人知道他家是土鸡蛋,都争着买他家的。

来到五组熊次林家,他患精神病,30多岁,未婚,房子破旧,享受异地搬迁扶贫。国家补贴元,社会人士捐款几万元,新建了70多平方米的房子,终于有了一个安乐窝,抚慰了他的精神。

五组熊明亮今年48岁,从小患小儿麻痹症,脚不方便。老婆长年患病,体质较弱。一个儿子在读大学。他家享受产业扶贫政策,养了多只鸡、五条猪,政策补贴了几千元钱。儿子今年大学毕业,熊明亮有信心脱贫,他十分感谢党的好政策。

蛤蟆石村支部一班人非常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十分关心贫困户,村里创办集体经济供贫困户打工,想方设法让贫困户有稳定收入来源。我们参观了由村干部熊山苗领头创建的亩农春园水果基地,种有梨树、桃树、枇杷等水果。春光明媚,微风吹拂,果树滴翠,长势喜人。一个个刚落花蒂的梨子像绿玛瑙似的隐藏在叶片后面,可以预见到夏天的丰收景象。而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勇于拓荒的熊山苗把属于三个乡镇的荒山流转、租赁过来,先后投资余万元发展水果产业。并于年成立崇阳县农春园水果专业合作社。

年,农春园水果基地收入40余万元,不但使当地农民得到了土地租金,而且有效解决了14户贫困家庭人员就业问题,人均年增收3多元。目前,该基地修通了米机械用路,架通了三相四线电路,扩容维修了两口当家蓄水塘,已从单一的水果种植扩大到了养牛、养鱼、养鸡、种植楠竹等多种种养殖结合。良好的效果引得其他组纷纷效仿,相继开发了水果、杉木、楠竹、风景苗木等基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收益均不断增长。可以说,村干部熊山苗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方面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产生了辐射效应。

看完水果基地,几个中年女作家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找村里养鸡、养鸭大户买土蛋。主人用专用盒子帮我们把蛋装得妥妥的,每斤价格比县城便宜二角钱。他们说,每批蛋生下来不到三天就卖完了,有时候是蛋贩子上门来收,有时候是自己挑到街上卖,供不应求。女作家们为能买到土蛋而乐不可支。养鸡养鸭户更是笑得合不拢嘴。阳光照着他们那惬意的笑脸,让人看到有蜜流淌在他们心田。

回程路上,我的心是欢快的,似乎树更绿了,天更蓝了,云更美了。党的富民和扶贫政策如同浩荡东风,吹遍了家乡的每个角落,兼济着每个困难家庭,使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甜美,觉得日子有奔头,未来有希望!

来源:崇阳县委宣传部

崇阳县委、县政府

权威信息发布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权威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hhq.com/jbzs/10809.html